天天看點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1936年11月,考古學者施昕更在對良渚進行一次實地調查時,于朱村兜附近發現了幾片黑色有光的陶片,這讓從小生活在良渚的施昕更激動不已,憑借對這片土地的了解,他認為良渚地區肯定埋有重要的文化遺藏,就在這一年的12月,施昕更主持了對良渚地區的第一次發掘。

1938年,施昕更發表了考古發掘報告《良渚》,良渚遺址開始聲名遠播。

其實,最早開始對良渚文化進行研究的并不是施昕更,而是何天行。

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良渚一帶,盜挖玉器之風非常盛行,很多良渚古玉流落民間,當時正在複旦大學讀書的何天行就買了很多陶器和石器,并對此進行了調查研究,出版有《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一書,這本書可以看作是研究良渚文化的開始。

最初,有人把良渚文化也稱為龍山文化,直到1959年12月,考古界專家夏鼐先生在長江文物考古隊隊長會議上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文化才開始在考古界得到公認,後來由于政治原因的影響,這裡陷入沉寂,對于良渚文化的研究也轉向低潮。

直到20世紀70年代,良渚遺址才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草鞋山就是後來發掘的良渚文化遺址之一,在這裡發現墓葬70座,出土大量的穿孔石斧,石锛,玉琮,玉璜,玉墜飾以及各種陶器。

除了草鞋山,其他良渚文化遺址也相繼被發現。

有一天,餘杭縣,長命鄉的村民,在翻地時,挖出了一些古玉器,經過文物部門鑒定,這些古玉竟然已有五千多年的曆史,由此,另一處良渚文化遺址——反山,開始向世人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1987年,在與反山相距五公裡的地方發現了瑤山遺址,接下來的時間裡,常州,蘇州,上海一帶也不斷發現良渚文化遺址的痕迹,各種重大發現接踵而至,在海内、外掀起了持續至今的良渚文化研究熱潮。

1986年,浙江考古研究所挖掘小組對反山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現墓葬11座,随葬品1200多件,其中就有一大批精美絕倫的玉器,這些都超過了以往發現的規模。

在良渚文化的其它遺址中,玉器也被大量出土,良渚玉器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相當豐富,有玉镯、玉璜,玉串、玉鈎等,玉器,是良渚文化中數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遺存。這些珍貴的良渚玉器,再現了當年繁盛的玉文化。

在良渚遺址出土的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玉琮。

玉琮大多是一種内圓外方的筒形玉器,少數也呈圓筒狀。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在所有出土的玉琮中,反山遺址出土的神獸紋玉琮,是現今所見最大的玉琮,它呈扁矮的方柱體,内圓外方,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線條流暢,分四節,重達6.5公斤,被稱為玉琮王。

很多人認為,它是原始先民對宇宙的認識和崇拜,他們相信玉能通神,而且在中國古老的宇宙觀中,一直有天圓地方的說法,是以他們就把玉琮的構造設計成内圓外方。

圓,象征天,方,象征地,正好構成天與地的幾何圖形标志,象征天地貫穿。同時玉琮上還雕刻着神獸,借以象征溝通天地的使者,如此看來,玉琮應該就是良渚古人祭祀天地的宗教法器。

這隻是猜測,我們今天誰也無法探知古人的真實想法,但可以肯定,遠古時代的良渚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幾乎在所有玉器上面,都雕刻了神秘的圖案。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圖案整體好像一個英武的戰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似乎又是人與動物的複合像,上半部是一個威嚴的神人,下半部是一隻猛獸,這個圖案在玉器上的差別隻是繁簡不一,它似乎是良渚古人的一種神徽。

良渚先人就是用這些刻有神徽的精美玉器與神靈溝通,祈求上天的庇佑。

在那個時代,生産力水準低下,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而且面臨着來自外界的極大威脅,于是他們把對生活的期望寄托于神靈,信仰神的偉力,為了祭祀神靈,修建了很多祭壇。

良渚遺址中發現的兩座祭壇,都是由土質純淨的三色土堆成,土的顔色劃厘清晰,但至今我們還無法解釋土分三色的用意,祭壇的周圍還分布着一些墓葬,從墓葬中的随葬品來看,墓主人可能是各部落的首領,良渚人将他們的首領葬于巫與天神相會的祭壇旁,大概是希望他們死去的首領能夠世世代代保佑他的臣民。

良渚文化遺存不僅表現在精神信仰上,還展現在農業生産和生産工具制造方面。

良渚遺址的分布範圍處于氣候濕潤,雨水豐沛的太湖流域,适合水稻的種植,據調查,良渚遺址區域是東南亞史前稻作農業最密集的地區。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斜把破土器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石犁

在農業生産過程中,他們不斷進行探索,發明了很多農用工具,他們用斜把破土器、石犁開墾土地,撒上種子,然後,用石耘田器除草,稻谷成熟後,再用石鐮收割。

這些工具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産率,節省了不少勞動力,于是,一些人就從農業耕作中分離出來,從事制陶,紡織及玉器等手工業。玉器,紡織絲綢,漆器,竹器,石器等手工制作,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

良渚遺址中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提到的遺存,也有不少我們至今無法解釋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人們已經開始擺脫野蠻時代,邁出了向文明進發的步伐。

但是良渚文化卻在這個時候神秘消失了,對于漫無邊際的曆史星空而言,它的存在就像一顆炫目的流星,隻在天空中劃下一道美麗的弧線,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想象。

殷墟遺址的發掘,讓人們認識了輝煌燦爛的商代文明,也使人們一度認為它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而1936年,良渚遺址的發現,讓人們認識了中華文明的又一個發源地,長江流域。

早在5000年前,文明的曙光就已經照亮了這裡,良渚文化率先進入文明時代,為燦爛絢麗的東方文明揭開了序幕。

良渚,是一個美麗又充滿神秘氣息的地方,但是曆史似乎在無意之間将他遺漏了,5000年後,當它被考古學家發現以後,我們才能透過那些細膩,溫潤,晶瑩,純淨的玉器,感受到生活在幾千年前遠古先人的智慧和他們創造的震驚世界的燦爛文明。

随着對研究的不斷深入,良渚文化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神秘之處,在當時的生産力水準下,複雜的良渚玉器是如何制造完成的?玉器上反複出現的神秘圖案,究竟蘊含着什麼深意?良渚文化為什麼突然消失?最終又是由哪個文化來承繼的?

這些問題都困惑着考古研究者,我們隻能期待着考古發掘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從多個角度來解讀良渚文化的奧秘。

注: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

探尋《世界遺産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讓你對玉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摘要:良渚,是一個美麗又充滿神秘氣息的地方,良渚文明,它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大地上最早的國家,玉器的文明、農業生産和生産工具的先進發明,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神秘之處,探索良渚文化遺址,探索良渚遺址,讓人們近距離了解古文化。

關鍵詞:良渚文化的神秘,良渚文化遺址,大量玉器的發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