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作者|餘天一

偶然看到了朋友在微網誌上貼圖辨認動漫作品中的植物,于是想起了童年時代非常流行的卡通片《鼹鼠的故事》,這是我對真實植物在動畫中露臉最早的印象,可惜影片裡都是歐洲常見的種類,對于在東亞生長的我們來說不是很熟悉。不過一提到《鼹鼠的故事》,很多人都會對鼹鼠用來做褲子的藍色五瓣小花有記憶,這說明它成功地在兒童的腦海中植入了植物的形象。這可能是我們對植物最開始的了解,也将會影響我們長大之後對于植物甚至其它他物的态度。

就像考證具體植物種類的強迫症一樣,動畫的制作者也有畫出具體植物種類的強迫症,歐洲和日本的繪本和動畫尤其注意場景中的細節,對于植物、動物、地區景觀甚至傳統裝飾都盡力還原,這一方面是因為制作者對于自己創作的藝術品有非常認真的态度,另一方面源于他們具有的博物學精神。我們可以從浸潤了博物學的作品中感受到真實自然的親切感,同時我們也能接收到制作者在創作時那份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縱觀世界,像《鼹鼠的故事》這樣講究植物種類的影片也是少見的。植物的外觀都進行了藝術化處理,但還能看出原型的影子。《鼹鼠的故事》來自捷克,是茲德涅克·米勒導演的一系列影片,因為沒有旁白的語言限制,影片和鼹鼠的形象受到全世界喜愛,在東歐和亞洲知名度尤其高。鼹鼠的故事系列第一部《鼹鼠和褲子》(Jak krtek ke kalhotkám přišel) 還是有旁白的(但不是很影響了解劇情),在這部影片裡鼹鼠的形象剛剛被創作出來。像米老鼠一樣,此時的鼹鼠和後面大部分作品中的形象還有一些差别,影片對其他動物和背景植物的描繪也和後期作品中有所不同。這部影片中出現的植物種類尤其多,而且充當了重要角色,我們先來看看這部作品裡出現的植物。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影片一開始出現的鼹鼠的土穴出口旁邊的花草暗示了一些資訊。首先看看後景的植物:群心菜(Cardaria draba),中國隻有新疆有野生分布的一種十字花科植物,生活在河灘或田邊;堿菀(Tripolium pannonicum),顧名思義,是分布在鹽堿地、海岸或湖濱的與紫菀屬非常相近的種類。中國北部及東部有分布;北車前(Plantago media),也是歐洲水邊常見的一種車前,在中國隻有内蒙古和新疆有。這幾種植物的出現,讓我們知道鼹鼠露頭的地方大緻位于近水處。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再看看前景的一些植物:琉璃繁縷(Anagallis arvensis),歐洲草地或庭園常見的報春花科小草本,原産歐洲、西亞和北非,現在已經被人類帶到各個熱帶及亞熱帶國家,在中國東南沿海也有。琉璃繁縷有兩種顔色,但是這兩種色型屬于同一個種類,紅色的較常見,藍色的少些;圓葉風鈴草(Campanula rotundifolia),歐洲草地常見的野花,很典型的基生葉和莖生葉不同型(下圓上細)的植物;香豬殃殃(Galium odoratum),常見于林下較陰暗處的拉拉藤屬種類,歐亞大陸廣泛分布,在中國北部也有。這三種植物說明也許這個地方是靠近林子的草地。

玻璃繁縷

玻璃繁縷(藍)

在故事的開始,鼹鼠找到了三個它很喜歡的“破爛”,卻騰不出來手(前爪?)全部拿走。畫面中出現了我們非常熟悉的幾種植物——蒲公英,荠菜和雛菊。之後鼹鼠命中注定的褲子出現了;鼹鼠花癡一樣看着褲子。旁邊黃色的是貫葉連翹(Hypericum perforatum),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的草地上。貫葉連翹分布非常廣泛,在歐洲是著名的傳統藥草聖約翰草(St John's-wort),在中國也是常用中草藥。

貫葉連翹

除此之外,還有粉色的石竹屬植物和藍色的婆婆納屬植物。鼹鼠去問蝴蝶,不過蝴蝶沒有聲帶,不會說話,兀自飛走了。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來看看鼹鼠與蝴蝶在哪裡:畫面下方的這種葉子帶刺的植物之前也出現過,它和國内常見的刺兒菜有幾分相像,實際上這是另一種薊屬植物——絲路薊 (Cirsium arvense),在中國它基本上是沿絲路分布的,拉丁名直譯為田薊,在歐洲是廣布的種類。白色的細碎小花是蓍(Achillea millefolium),北非、歐洲和西伯利亞廣布,在中國是廣泛栽培的觀賞植物,野生分布僅在最北部幾省。蓍屬的種類在古代中國用于占蔔,傳說中讓魯班獲得靈感發明鋸子的鋸草也可能是蓍屬的某個種。

絲路薊

鼹鼠在追蝴蝶的時候落水,歐洲螯蝦爬出來抗議。螯蝦旁邊是幾種常見的濕地植物,藍色的小花是沼澤勿忘草(Myosotis scorpioides),中國濕地常見的是另一種濕地勿忘草(Myosotis caespitosa), 而栽培觀賞的勿忘我(forget-me-not)又是另一種森林勿忘草(Myosotis sylvatica);黃色的大花是驢蹄草(Caltha palustris),在北半球寒帶、溫帶和高山地區廣布,中國東北和西南高山的濕地很常見,它們都不是挺水植物,隻是生活在水邊濕地中。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沼澤勿忘我

驢蹄草

螯蝦跟鼹鼠說,你得有布我才能裁啊,于是鼹鼠找到葦莺(而不是很多引進版《鼹鼠的故事》繪本中翻譯的織布鳥),葦莺說你得有布我才能縫啊。鼹鼠哭了,上哪兒去找布啊,這時候聽到了亞麻(Linum usitatissimum)的聲音。亞麻讓鼹鼠照看它,再用它做布,農作物的馴化就是這麼開始的。亞麻原産歐洲,現在國内很多地區都有栽培,用于提取油料和纖維。由于亞麻布結實但質地硬,已經較少用作衣料了,現在油畫最離不開亞麻,調色油主要是亞麻仁油,正常畫布也是亞麻布。我們在公園裡能見到的栽培觀賞的是多年生的宿根亞麻(Linum perenne),枝條下垂,花也比亞麻大。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亞麻

宿根亞麻

鼹鼠用來澆花的水碗是歐洲七葉樹裂成兩半的果實。歐洲七葉樹是歐洲最常見的行道樹種之一,能長得非常粗壯高大,和中國的幾種果實光滑的七葉樹不同,它的果實上全是刺。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歐洲七葉樹在秋季果實掉落時常被錯認成栗子,其實它和栗子很好差別:歐洲七葉樹果殼上的刺短而稀疏,葉為約7片小葉的掌狀複葉;栗子殼上的刺長而密,葉為單葉。

歐洲七葉樹

鼹鼠在水池邊遇到了青蛙,故事也随即發展到了制作亞麻布的關鍵的一步。亞麻纖維存在于亞麻莖的韌皮組織中,需要漚浸脫膠去除部分膠質,使粘連纖維束部分松散,再經壓軋、打麻加工成“打成麻”。青蛙幫助鼹鼠把石塊推入水中壓沉亞麻以漚浸脫膠,水池邊是半日花科的金錢半日花(Helianthemum nummularium)。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半日花科主要分布在地中海,金錢半日花是少數幾個在地中海外歐洲除地中海之外的地區常見的種類,中國僅新疆和内蒙古有一種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是古地中海時期留存下來的殘遺種。

半日花

之後鼹鼠讓白鹳幫忙壓軋,又找到刺猬将亞麻變成亞麻纖維,讓蜘蛛把纖維紡成紗,再把紗染色。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染色的過程非常有創意,鼹鼠把纖維纏在木棍上使其滾入藍莓樹叢。這裡的藍莓不是我們在超市能買到的原産北美的藍莓品種,而是食用曆史最久遠的原産歐洲的黑果越 橘(Vaccinium myrtillus)。黑果越橘是典型的林下小灌木,常常成片生長,在中國也是僅新疆有分布。藍莓的後方是豹斑鵝膏菌(Amanita pantherina),它有個著名的親戚毒蠅鵝膏菌(Amanita muscaria),這兩種蘑菇都有劇毒,食用會使人産生幻覺。【關于緻幻植物,請見《衆神的植物》(商務印書館2021)——編者注】

《鼹鼠的故事》| 影片裡的植物世界

鼹鼠把染好的紗遞給螞蟻,發動衆蟻織布。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歐洲廣布的野草莓(Fragaria vesca),我們能吃到的草莓(Fragaria)×(ananassa)也叫鳳梨草莓,是兩個美洲的種類(原産北美的Fragaria virginiana和原産南美的Fragaria chiloensis)雜交而成的,在草莓選育出來之前,歐洲一直栽培野草莓食用。

草莓

野草莓

最後的最後,鼹鼠的褲子終于做成了!植物版《鼹鼠的故事》的觀看指南到此結束,可能還有下一輯哦。

本文節選自《中國博物學評論第一期》,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二輯(鼹鼠的故事[下])刊載于《中國博物學評論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