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七層模型名稱:
實體層(Physical)→資料鍊路層(Datalink)→網絡層(Network)→傳輸層(Transport)→會話層(Session)→表示層(Presentation)→應用層(Application)
二、OSI七層模型快速記憶法:
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e Processing
三、OSI七層模型各層的功能:
1、實體層:通過媒介傳輸比特,确定機械及電氣規範(比特Bit)
2、資料鍊路層:将比特組裝成幀和點到點的傳遞(幀Frame)
3、網絡層:負責資料包從源到宿的傳遞和網際互連(包PackeT)
4、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封包傳遞和錯誤恢複(段Segment)
5、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協定資料單元SPDU)
6、表示層:對資料進行翻譯、加密和壓縮(表示協定資料單元PPDU)
7、應用層:允許通路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協定資料單元APDU)
四、OSI七層模型各層裝置:
1、實體層:各種傳輸媒體(光線、網線),各類DTE和DCE之間通訊的實體裝置(如:計算機、HUB),各類插槽、插座。
2、資料鍊路層:分為兩個子層:邏輯鍊路控制層(LLC)和媒體通路控制層(MAC)。網卡(有争議)、網橋和二層交換機
3、網絡層:路由器、網關和三層交換機
4、傳輸層:四層交換機
5、會話層:五層交換機
6、表示層:六層交換機
7、應用層:計算機、負載均衡和七層交換機
五、OSI七層模型各層标準:
1、實體層:ISO2110(資料通信----25芯DTE/DCE接口連接配接器和插針配置設定)、ISO4092(資料通信----37芯DTE/DEC----接口連接配接器和插針配置設定)、CCITT V.24(資料終端裝置(DTE)和資料電路終接裝置之間的接口電路定義表)
2、資料鍊路層:1、ISO1745--1975(資料通信系統的基本型控制規程)、ISO3309--1984(HDLC 幀結構)、ISO7776(DTE資料鍊路層規程)
3、網絡層:ISO.DIS8208(DTE用的X.25分組級協定)、ISO.DIS8348(CO 網絡服務定義(面向連接配接))、ISO.DIS8349(CL 網絡服務定義(面向無連接配接))、ISO.DIS8473(CL 網絡協定)、ISO.DIS8348(網絡層尋址)
4、傳輸層:ISO8072(面向連接配接的傳輸服務定義)、ISO8072(面向連接配接的傳輸協定規範)
5、會話層:DIS8236(會話服務定義)、DIS8237(會話協定規範)
6、表示層:DP8822、DP8823、DIS6937/2
7、應用層:DP8649(公共應用服務元素)、DP8650(公共應用服務元素用協定)
六、OSI七層模型各層協定:
1、實體層:RJ45、CLOCK、IEEE802.3
2、資料鍊路層:PPP、FR、HDLC、VLAN、MAC
3、網絡層:IP、IPX、OSPF、RIP、IGRP、ICMP、ARP、RARP
4、傳輸層:TCP、UDP、SPX
5、會話層:NFS、SQL、NETBIOS、RPC
6、表示層:JPEG、MPEG、ASII
7、應用層:Telnet、HTTP、FTP、WWW、NFS、SMTP
TCP/IP四層模型:
一、TCP/IP四層模型名稱:
網絡接口層(Network Access)【又分為實體層(Physical)和資料鍊路層(Datalink)】→網絡互聯層(Internet)→傳輸層(Transport)→應用層(Application)
二、TCP/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關系:
三、TCP/IP四層模型各層的功能:
1、網絡接口層:負責實際資料的傳輸
2、網絡互聯層:負責網絡間的尋址資料傳輸
3、傳輸層:負責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
4、應用層:負責實作一切與應用程式相關的功能
四、TCP/IP四層模型各層的協定:
1、網絡接口層:HDLC(進階鍊路控制協定)、PPP(點對點協定)、SLIP(串行線路接口協定)
2、網絡互聯層:IP(網際協定)、ICMP(網際控制消息協定)、ARP(位址解析協定)、RARP(反向位址解析協定)
3、傳輸層:TCP(控制傳輸協定)、UDP(使用者資料報協定)
4、應用層:FTP(檔案傳輸協定)、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DNS(域名伺服器協定)、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定)、NFS(網絡檔案系統協定)
五、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的差別:
OSI七層模型和TCP/IP四層模型最大的差別在于:OSI七層模型是一個理論上的網絡通信模型,而TCP/IP四層模型則是實際運作的網絡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