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隆中對原文及翻譯,隆中對原文及翻譯

  三國志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将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緻也。将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争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是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止。

譯文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①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yuè)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隻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與諸葛亮關系甚好,說是确實這樣。②

  适逢先帝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卧龍啊,将軍是否願意見他?”③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隻能你去他那裡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将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是以先帝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董卓、曹操先後專權,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智慧與謀略淺薄不足,就是以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先生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是以能打敗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号令諸侯,這确實不能與他争強。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曆三世了,地勢險要,群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隻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争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用來資助将軍的,将軍你是否有占領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産豐富,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漢中,那裡人民殷實富裕,物産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将軍既是皇室的後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緻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将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将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到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着飯食,用壺裝着酒來歡迎将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複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與諸葛亮的關系一天天深厚起來。

  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了,劉備勸解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麼了。”關羽、張飛才不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