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小米8标準版起售價2699元,透明探索版定價3699元,二者之間正好差了一千塊。在機身尺寸分毫不差的前提下,探索版隻重了2g,但多出來的東西可不止這麼點。

事實上從子產品成本層面倒推,小米8透明探索版是成本效益更高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你能不加價搶購到的話。技術次元方面,結構光與屏下指紋也更能展現探索精神。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1、工業設計

小米8探索版(包括标準版),在工業設計上基本還是秉持了「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理念。

正面(螢幕)

探索版的正面布局與标準版完全一緻。6.21英寸AMOLED材質螢幕,分辨率2248 x 1080機關像素密度402PPI。覆寫DCI-P3色域,支援HDR顯示以及AOD熄屏顯示。根據官方資料,手動可以拉到的最大亮度430nit (typ),應激亮度最高600nit (HBM),實際體驗戶外強光下閱覽效果還是不錯的。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不客氣得講,跟今年大多數劉海屏手機一樣,學了iPhone X的形但又做不到極緻。米8正面非顯示區域,上、下、左右三向距離均不一緻,再加上劉海的存在導緻觀感十分不協調。在這一點上,真全面屏鼻祖MIX系列反而做得更好。不過考慮到探索版上了結構光,也不算是“耍流氓”啦。

背面

相比标準版,探索版背面沒了後置指紋開孔,一體性更強。透明後蓋也算是還原玻璃本質,給整機帶來一種朦胧的透視氛圍。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透明後蓋之下,裝飾性主機闆是大家争議最多之處。我們在之前首發拆機時講過,這塊銅闆上隻有電容電阻IC是真的,并且經過SMT工藝封裝。但完全不過電,僅僅起到裝飾性美觀作用。

裝飾主機闆下方是NFC線圈,再往下的電池部分覆寫大面積碳纖貼紙。雖然看到的并不是真實主機闆,但跟标準版一比,探索版明顯極客太多。

中框

深空灰金屬中框抛光處理,跟背面的融合度非常高。一方面是因為色系與光澤度十分接近,另一方面3D曲面玻璃也起到順暢的手感過渡作用。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底部對稱式開孔Type-C接口,并沒有保留3.5mm耳機孔,甚至連紅外遙控子產品也砍掉了。電源鍵、接口内針腳、鏡頭圈位置,使用紅色元素點綴。

總之探索版的工業設計,在本質上依然走的是中庸之道,全靠透明裝飾主機闆吸引眼球。

2、硬體性能

探索版有且僅有一個版本,就是骁龍845+8GB RAM+128GB ROM。性能上這是目前Android手機能達到的頂配,存儲容量也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參數

骁龍845沒什麼好說的,10nm LPP工藝制程四大四小核Kryo架構,單核最高主頻可達2.8GHz。圖形處理運算方面由Adreno 630壓陣,性能和功耗表現都很穩的一款硬核GPU。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8+128的Memory組合,在官網明确标示出LPDDR4x與UFS規格。8GB RAM是目前智能手機的記憶體上限,128GB閃存測出超過700MB/s的讀取速度。對比标準版的6+64和8+128售價,單單這塊兒使用者就要多付出600元。

跑分

拿到探索版安裝常用軟體之後,模拟日常應用挂起狀态進行跑分,安兔兔跑出283888的高分一舉殺入三甲。然後我又放到冷櫃裡繼續跑了一輪,分數達到288150新高超越黑鲨。不知道繼續冷凍一段時間,能夠跑出釋出會PPT上傳說中的30萬+?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GeekBench 4處理器跑分單核2448、多核9045,運算跑分13951。單看跑分資料,探索版完全達到了預期性能。不過功耗方面3000mAh容量電池能否扛得住,我們還要繼續看續航表現。

3、充電續航

米8标準版電池容量3400mAh(typ)/ 3300mAh (min),探索版3000mAh(typ)/ 2900mAh (min)。這個縮水還是蠻嚴重的,小米内部人士表示是因為屏下指紋傳感器擠壓了厚度空間。

手機本身支援QC4+快充協定,标配的是18W QC3.0充電頭。我們使用原裝配件進行從1%到100%充電曲線測試,結果如下圖。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可以看到探索版前半程的曲線非常線性,一直到68%之前,基本都是9% per 5min的速率。半小時即可充滿52%一半多的電量,全部充滿需要90分鐘。這裡還需要考慮到3000mAh的電池容量基數。

快充速度沒毛病,算是旗艦機中流水準。耗電表現大家就比較擔心了,2900mAh (min)總歸還是有點小。測試方法還是半小時續航的形式,也就是每項連續運作30min,結果如下圖。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在進行了這麼多項半小時續航測試後,剩餘電量隻剩不到四成。跟之前4000mAh容量骁龍845機型相比,米8探索版的測試資料明顯要弱不少。這是電池容量基數客觀實體事實所決定,電源管理優化能做的十分有限。

另外跟MIX2S相比,米8探索版還少了無線充電功能。要知道小米數字系列可是“水桶機”,米粉們偶爾也調侃友商沒NFC,然而探索版沒有無線充電還缺了紅外遙控。

4、拍照表現

探索版雙攝同标準版,參數上也與MIX2S一緻,都是“DxO百分相機”。12MP廣角鏡頭,f/1.8光圈,支援光學防抖;12MP長焦鏡頭,f/2.4光圈。前置2000萬像素,f/2.0光圈。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戶外光線充分環境下,曝光和白平衡都比較準。細節保留充分,放大後店前招牌上的小字輪廓清晰。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微距花朵色彩飽和度偏淡,測光稍微有點點過曝但沒有影響太多細節。另外花朵邊緣感覺經過AI處理不是很自然。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泛焦場景下對焦點夠多,畫面遠處的成像依然足夠銳利。暗部細節沒有明顯噪點,整體觀感十分通透。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自動對焦迅速準确,光線好的話大部分時候無需手動對焦。如果不開啟HDR,曝光會比較照顧低光區域。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色彩還原還算真實,紅綠色飽和度看起來更高。再配合AMOLED材質色彩管理,會産生亮色過于紮眼的觀感。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人像模式虛化度高,但景深邏輯不太一緻。邊緣算法處理十分柔和,可能跟銅像是假人有關,人像本身的明暗關系也沒有丢掉。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低光人造光源比較複雜的情況下,曝光表現出乎意料的好。畫面整體亮度夠,同時光源點也“壓制”到位。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夜景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但跟三星F/1.5大光圈相比還是不夠“純”。雖然也有AI夜景加持,但不像華為AIS手持防抖HDR感那麼強。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手動對焦調整曝光後的夜拍效果更出色,就紙燈籠這張照片,你說是三星華為拍的我也信。

綜合來看,探索版的拍照表現倒也稱得上是DxO百分相機。解析力方面幾乎挑不出毛病,曝光、白平衡、色彩表現、噪點控制夠穩。夜拍也算是在軟硬體條件限制下,小米工程師能調教出的最佳水準了。

5、一千塊錢多出啥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标準版8+128就要比6+64貴600塊,這就占了1000元差價中的六成。也就是說,你用隻用剩下的400塊,就買到了從紅外面部到結構光、從後置指紋到屏下指紋的更新,還贈送炫酷的透明後蓋+裝飾主機闆。

結構光

米8探索版号稱安卓首款“Face ID”,3D結構光模組由紅外相機、泛光照明、點陣投影等一系列元件構成。相比二維的紅外人臉識别,結構光技術具備更安全的深度資訊。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探索版采用以色列公司Mantis Vision提供的編碼結構光方案,IR垂直腔面發射器(VCSEL)陣列則來自奧地利公司AMS。

編碼結構光法,不需要經過DOE衍射,打在人臉上的也不是僞随機散斑光點。而是通過mask遮擋形成的編碼圖案,探索版一共有33000個編碼光點。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這套3D結構光目前僅用于解鎖,當然理論上肯定可以達到支付安全級别。

屏下指紋

探索版把支付交給了屏下指紋,跟vivo的技術方案類似,小米也選擇了彙頂新思兩家供應商。原理上采用光學式設計,也就是通過OLED材質螢幕“點亮”指紋,屏下Sensor拍照然後跟資料庫比對認證。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就成熟度而言,目前屏下指紋已經可以完全取代傳統實體指紋,無論是在解鎖速度體驗還是支付安全性上。探索版還增加了壓感,給予屏下指紋更充分的互動回報。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整塊螢幕都是壓感屏,僅限于指紋識别區域。

另外在強光照射下把螢幕調成白色,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屏下指紋傳感器。這跟螢幕的高透光率要求有關,如果你明白光學識别方案的原理,應該可以了解這種現象。

透明後蓋+裝飾主機闆

其實相比結構光+屏下指紋,透明後蓋+裝飾主機闆就是個弟弟,科技含量以及量産成本遠低于前兩者。是以探索版這麼設計,完全是出于外觀美學上的考量。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這裡就不多說了,之回答兩個關鍵問題。

透明後蓋的安裝需要無塵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這屬于SMT工廠中的房間标準,算是增加了無形成本。

裝飾主機闆是嵌套在PCB塑膠蓋闆上的,不會占用多餘空間。按照銅的導熱率,也不會影響散熱。

如果你想看到真實的PCB裸露出來,其實是下圖這樣的。

小米8透明探索版評測:最強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

總結購買與建議

如果抛開8+128所增加的600元成本,結構光+屏下指紋+裝飾主機闆,更新這三樣“黑科技”才要你400塊錢,你自己說這樣的探索版成本效益高不高!

是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标題中講,小米最大的黑科技還是成本效益。那麼基于上述分析,我們給出的購買建議,當然是搶到就是賺到。前提是你能原價拿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