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澎湃新聞獲悉,故宮博物院2022年開年首場大展“何以中國”1月25日開幕,130多件文物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等各種門類,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展覽将跨越壬寅年春節、北京冬奧會、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展覽概括而鮮明地呈示華夏大地何以中國,中華民族何以偉大,中華文明何以不朽。

1月25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 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開幕式在故宮文淵閣開展。展覽共展出珍貴文物130餘件/套,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銅器、金銀器、書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别(受展廳環境限制,大部分紙質和絲織類文物為複制品),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聲名遠播的國寶重器。受新冠疫情影響,河南、陝西部分博物館的文物未能在開幕時展出,将來視情況在展期内補充參展。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展覽現場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何尊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長信宮燈

故宮博物院介紹,由于本次展覽源起于《國家寶藏》節目中舉辦特展的創意和努力,所展出的文物中,有多件文物是曾在《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中介紹過的“文物明星”。此次展覽作為故宮博物院2022年開年首場大展,将跨越壬寅年春節、北京冬奧會、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延至5月初。

澎湃新聞在展覽現場看到,展覽主要采用迎合新年氛圍的大紅色作為主要背景色,展品主要呈現在呈“工”字型的文華殿正殿。展覽共設三個單元,每單元下設三節,合為“九章”。每一單元的展品呈現貼合本章節主題,展品以時代和主題為序排列。

第一單元名為“源”,分為“天地之間”“生作在茲”“啟蒙奠基”三節,從中國地理分析開篇,闡釋中華文明生産力動因,以中國獨特的物質文化,展示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制度體系,統一多民族國家由此奠基。中華大地幅員遼闊,三級階梯西東錯落,各個地理單元特征鮮明又内外聯通,培養了多元的生業,孕育了文明的特質。先民們在參悟天地、順應自然的過程中,将思索與感覺具象為一件件物品,遂鑄羲和之金烏,禮天地以璧琮,定四方于瓦當,見文化于玉龍。而中華文明之河,便在此時湧出第一滴水。

在第一單元的起源部分,展示的是新石器時代、三星堆文明等光輝燦爛的文化遺存。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銅神樹枝頭立鳥 三星堆文化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玉圭 新石器時代

一件1973年出土于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器形為兩頭尖的長圓柱體,下部略内收,腹雙耳已殘。口做圓雕人頭像,披發,前額短,發整齊下垂。鼻呈蒜頭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張。兩耳各有一小穿孔,頭頂圓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淺淡紅色陶衣。黑彩畫弧線三角紋和斜線組成的二方連續圖案三組。造型以抽象的線條與人頭像相結合,頗具特色。裝飾以雕塑與彩飾構成一體,極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實用性又具有藝術性的古代藝術品。

進入到春秋戰國時代,文化藝術上呈現出更加繁榮的景象,透雕玉璧,精緻華麗。

一件山西渾源縣李峪村出土的銅劍,臘長,脊在兩從間下陷,格嵌綠松石,格、首均飾獸面紋。劍脊兩面有錯金銘文20字:“吉日壬午,作為元用,玄鋪呂,朕餘名之,謂之少虞”,意為:“壬午這天吉日,做了這把好用的劍,做劍的原料是錫和銅。我給這把劍起了一個名字,稱為‘少虞’。”青銅劍多以所有者的名字命名,而此劍有自名,較為少見。銘文指春秋時期新興的一種複合劍鑄造工藝,即劍體各部位合金比例不同,刃部錫含量高,堅硬鋒利,脊部含銅量高,增強韌性,以此達到剛柔相濟的效果。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山西渾源縣李峪村出土的銅劍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皿方罍

提起中華文明的源起,甲骨文和它所镌刻的甲骨,也令人目眩神迷。

而除了甲骨文,下面這件鄂君啟金節也獨具特色。

鄂君啟金節目前共發現五件,其中兩件車節及一件舟節收藏于安徽博物院。金節是戰國時期楚王頒發給鄂君啟運輸商品的免稅通行證。“鄂”是地名,“啟”是鄂君之名,“金節”是自名。金節表面有錯金銘文,車節148字,舟節164字。根據金節銘文可知,此節鑄于楚懷王六年,即公元前323年。金節所載的通行路線分别為自鄂至郢的水陸路線。銘文内容涉及諸多古地名、古河流名,對于禁運物資等方面亦有詳細規定。鄂君啟金節為研究楚國用節方法、關稅制度、水陸交通、經濟貿易、曆史地理以及楚王與封君關系等内容提供了珍貴資料。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鄂君啟金節

故宮開年首展“何以中國”:呈現何尊、長信宮燈等文物

孔子見老子畫像石

故宮博物館表示,希望以本次展覽,通過以物記事、以事叙史、以史啟思,呈上文博工作者們對于“何以中國”的時代答案。據了解,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作為展覽的主辦機關之一給予了此次特展大力的支援和助力。除了主展覽以外,文華殿西配殿同步展出由總台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國家寶藏·展演季》衍生聯展,展品皆是用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地方民俗為本次創演的國寶打造的12件“國寶身份證”。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聯合推廣機關,助力此次展覽活動。

“何以中國”展位于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廳,展期為2022年1月26日至5月4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