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研究與莎士比亞對"醜陋"理查三世或"好國王"的叙述截然不同

作者:光明網

作者:王偉斌(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最近,美國考古學會(AIA)将過去十年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列為前十名,其中中國石蛾遺址以及2012年在英國萊斯特出土的理查德三世墓位也在名單上。理查三世是英國童謠"因為馬蹄鐵而失去一個國家"中的男人。關于他,單獨有好幾首童謠,其他傳說、故事也很多,最有名的當然是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

莎士比亞戲劇的結尾,丢了戰馬、正在小路上的理查德被敵人圍困,大喊"一匹馬,一匹馬,用我的王國換一匹馬",但沒有人會再給他一匹馬,即使他此時願意放棄一個國家,他也要獨自面對強大的敵人。在檢查了理查德的骨頭後,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在他身上發現了11處傷口,無論是在殺人時還是在殺人前後。九個在頭骨中,兩個在身體的其餘部分。受傷位置表明,理查德在遇到敵人時已經失去了他的戰馬和頭盔。"似乎"一個國家因為馬蹄鐵而失去了一個國家"的論點是有道理的。

1485年,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戰役中陣亡,他是最後一位死在沙地裡的英國君主。他的敵人亨利七世上台并開始了都铎王朝。理查德死後,他的屍體在兩天後被發現,并被埋葬在萊斯特Graverrial教堂的草地上。亨利八世之後,理查三世的骨頭就更難找到了,真正的理查三世和他的骨頭一起消失了,隻剩下敵人的詛咒。莎士比亞的戲劇更多的是因為它的藝術吸引力,讓"敵人寫"理查三世的故事深深紮根于百姓心中,幾乎成為唯一一部正面的曆史。

在莎士比亞的《理查三世》的開頭,理查德說:"我生來就畸形,不适合與愛情調情,不能用情感取悅間諜。不僅被從所有統一的體型中去掉,欺騙了造物主,欺騙了我的外表,使我不完整,不等我長成形,然後把我扔進了這個呼吸的世界,再加上我那麼瘸腿,滿是人看不見,連路邊的狗都看到我停了下來,吠了幾聲......我無法從春天的心中解脫出來,而光明中充滿了遊戲風格,不得不下定決心對黑幫的自我承諾,緻力于仇恨的即時閑暇(方重譯)。"這段獨白清楚地表明,理查德是邪惡的,但因為他太醜了,被世界甚至貓狗所排斥,進而産生了成為世界敵人的邪惡想法。在美國奇幻熱播遊戲《權力的遊戲》中,醜陋的矮人《小惡魔》中,有很多理查德三世的影子——可憐、狡猾、奸詐,但幸運的是良心并沒有讓讀者和觀衆既恨又愛。

說到理查三世的"惡行",最有名的就是《塔中的王子》。如果您去倫敦參觀倫敦塔,您的導遊将帶您到理查德三世監禁他的兩個侄子的地方,并向您描繪兩個貧窮孩子的禮貌和痛苦。根據史料記載,理查的弟弟愛德華四世于1483年4月突然去世,享年40歲,留下了他12歲的繼承人小愛德華,理查當然是保護國,是以他趕到倫敦"保護"小王子登上王位。然而,女王一方的伍德維爾家族與其他家族聯手,密謀從理查德手中奪取權力,甚至将他趕下台。一開始強勢的理查德,壓制了"篡位陰謀",然後暗示愛德華四世早年曾與别人結婚,是以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女王不能算作"官方女王",她所生的孩子不能自然算作"出櫃",不能享有繼承權。于是理查德成了國王,叫理查三世。小愛德華和他的兄弟小理查德被囚禁在倫敦塔。然後兩個孩子迷路了,于是理查三世派人秘密殺死了兩位王子。

根據牛津英國曆史,理查三世的行動重新點燃了王朝戰争。首先,在1483年,愛德華三世的第五個兒子白金漢公爵托馬斯叛亂,然後在1485年亨利·都铎從法國被征召入伍。亨利從他母親那邊代表愛德華的兒子約翰的"合法性"是站不住腳的。當然,亨利當時已經娶了兩位王子的姐妹,有了這麼大的分量,亨利的士兵們對妻子和哥哥的複仇有了新的意義。然而,亨利的崛起與其說是他在衆多篡位者中最幸運的,他們沒有後代,這将使未來的都铎王朝和平共處。

考古研究與莎士比亞對"醜陋"理查三世或"好國王"的叙述截然不同

倫敦塔的兩位王子愛德華(右)和理查德,由英國拉斐爾的前畫家約翰·埃弗雷特·米勒斯(John Everett Milles)繪制。資訊圖檔

考古研究與莎士比亞對"醜陋"理查三世或"好國王"的叙述截然不同

理查三世的肖像。原作已經丢失,這種仿制品在原畫的基礎上擡起了他的右肩并眯起了眼睛,這是後來16世紀版理查三世肖像的來源。資訊圖檔

考古研究與莎士比亞對"醜陋"理查三世或"好國王"的叙述截然不同

亨利·都铎簡介 圖檔

考古研究與莎士比亞對"醜陋"理查三世或"好國王"的叙述截然不同

愛德華四世檔案圖檔

考古研究與莎士比亞對"醜陋"理查三世或"好國王"的叙述截然不同

莎士比亞素材圖檔

然而,沒有确鑿的證據證明理查三世是否犯下了這一邪惡行為。1950年代,約瑟芬·蒂(Josephine Tiee)在他的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The Daughter of Time)中,用他的筆監視格蘭特警官,并對舊案件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在床上生病的格蘭特翻閱了書籍和材料,推翻了幾乎鐵帽子的舊案子。蒂埃用格蘭特的話來批評曆史學家。格蘭特用"誰受益"這句話挑出了這個問題。顯然,理查德并沒有從公然殺害兩個小王子那裡得到多少好處。在格蘭特看來,後代,包括曆史學家,都認為理查三世太愚蠢了。事實上,亨利·都铎(Henry Tudor)從兩個"合格"繼承人的罷免和理查德的诽謗中受益更多。理查三世在後世的印象,至少在普通人中,确實來自都铎王朝的宣傳。

文學作品與"真實"曆史的差距自然不小,即使是"真實曆史",也要仔細研究,是以考古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因為這個職業要以"曆史"提供更多的證據來依賴。理查三世的骨頭在萊斯特複活,為曆史性的"冷案"提供了關鍵證據。

這一證據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菲利帕·蘭利(Philippa Langley),他是一位狂熱的學者,癡迷于理查三世醜陋面具下的"真人"。她是理查三世協會的成員,在2000年代初,在受命寫一部關于理查三世的劇本後,她變得更加專注于對傳奇國王的研究。許多年後,她去了萊斯特的一個停車場,著名的博斯沃思戰役發生在大約20英裡外。她籌集資金并組織人員挖掘。2012年4月,一名脊柱彎曲的男子的遺體可能死在戰場上。經過科學鑒定,這确實是理查三世的遺骸。消息一傳出,就震驚了四方。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理查三世彎下腰,手臂枯萎。彎曲的駝背的形象經常出現在西方文學中關于陰謀家作品的作品中,例如《紅色信件》中複仇的齊林沃思。而真正的理查三世雖然是脊柱側彎,但不是"駝背",他住的外表最多不過是肩膀高低低,如果在一件合适的襯衫的封面上,這種"缺陷"并不明顯,遠沒有所謂的"畸形"那麼嚴重。此外,DNA測試證明,真正的理查德應該是金發碧眼的,恢複後的面部圖像顯示,他不是一個好看的人,但至少五歲。

除了骨頭,理查德的"墳墓"也透露了很多資訊。英國曆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戰争,死亡的屢屢不鮮。墳墓太小了,骨頭蜷縮在裡面,勉強被壓下來。死者顯然被扔進了一個挖草的墳墓裡,沒有棺材或屍體,更不用說葬禮了。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考古學家馬修·莫裡斯(Matthew Morris)參與了理查德三世墳墓的挖掘工作,他同情地說:"我很少見過這樣敷衍了事的墳墓。那些埋葬理查三世的人會花很少的時間讓墳墓變得更好......他的敵人如此匆忙地埋葬了他。"

理查三世的一生,似乎确實是"匆匆忙忙"的:匆匆忙忙地逃跑,戰争,匆匆登上王位,匆匆平靜,匆匆忙忙地死去,匆匆埋葬。作為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隻執政了兩年,似乎沒有時間做任何事情,隻能篡奪權力,試圖平息各種叛亂。

但事實并非如此。

在英國曆史上,特别是在理查三世社會中,許多人甚至認為理查三世實際上是英國曆史上"最好的國王"。菲利帕·蘭利說:"他一直為普通人争取正義,他啟動了保釋制度,他推動了印刷業,他給了英國人民書籍和資訊的自由,他建立了所謂的'無罪推定'原則,并推動了'公正'的裁決。對于理查德來說,重新發現理查德确實部分是一個個案,展示了一個真正的中世紀人,一個中世紀的國王。當然,重新發現理查德并不意味着理查德三世已經把他變成了一個道德榜樣。我們需要做的是摒棄過去的平面、都铎王朝和莎士比亞式的漫畫,讓人們看到理查三世的立體形象。"

理查三世的故事更像是一個悲劇。他的父親老理查德在反對亨利六世統治的軍事叛亂中喪生,亨利六世從小就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當他的兄弟愛德華回到英格蘭時,他與他的兄弟一起将亨利六世趕下王位,當時理查德18歲。經過幾次重複,愛德華終于繼承了王位,但英年早逝。世界将一片混亂,此時作為理查德的嶽父,面對這樣的情況,何去何從,遠非"惡"或"善"的字眼就能清楚。事實上,理查德對待他的敵人,無論是密謀剝奪他作為監護人的地位,還是後來反叛,與其他國王相比都是寬容的。據鐵井說,也許他太"寬大"了,甚至因為這種"寬大",直接導緻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攻擊他,直到他被處死。

而且,無論理查德的性格如何,他确實是一個善待人民的好國王。雖然他隻在位兩年,但他比他的前任(愛德華四世)和後來(亨利七世)更聰明。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理查德的屍體被草率地埋葬的原因。也許不知道受他影響的人看到了他的身體,并起身反抗。其實,英國皇室戰争誰是"正統"的,普通人既沒有興趣,也沒有分辨能力,誰能讓百姓更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很明顯,理查三世的"正義"要大得多。

莎士比亞的戲劇多年來一直羞辱着理查三世,理查三世的骨頭又回到了天空中,這不會玷污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那個高喊"一匹馬,一匹馬"的孤獨國王,或許不是真正的理查德,而是一個永遠被銘記的藝術人物。而那些蜷縮在泥坑裡的扭曲的骨頭,應該得到未來更多的同情和尊重。

2015年3月,理查德的骨頭被重新埋葬,這是國王應得的儀式,這是對"好國王"的緻敬。

光明日報(2021年1月13日)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