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北方“小年”啦!掃除、祭竈、吃肉,都安排上了嗎?
“小年”已經來到,新春就離我們更近了。為了迎接壬寅虎年,博物館紛紛推出“虎”主題的展覽,營造春節氛圍、傳遞新春祝福,也讓人們從自然到文化,對人見人愛的“大貓”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1

國家博物館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
本次展覽展出的館藏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紀初,既有金玉璀璨、精工細作的貴胄用器,亦有粗陶灰瓦、樸拙可愛的市井遺存,品類豐富,從文化的各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延綿不絕的虎文化。其中七成以上的展品為首次展出,在展現文物藝術魅力的同時,呈現出博物館最新的保管與研究成果,實作讓曆史文物活起來、豐富大衆文化生活的願望。
青銅虎鎣
折肩罐腹,形似茶壺,頂加飾虎紋,蓋頂踞一虎身龍尾獸,整體造型端莊典雅,紋飾精美。因其流管為卧虎造型,頂蓋内鑄有“自作供鎣”銘文,故而被稱為虎鎣。據專家推測,它很可能是在祭祀典儀上用來進奉使用的禮器。商周古人重視祭祀,虎形象的禮器,承載着重要的信仰意義。

2

遼甯省博物館
虎虎生威——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展
自乙未羊年開始,遼甯省博物館每年春節前夕都會推出生肖文物展,至今已八個年頭。今年恰逢壬寅虎年,有關于虎,人們在曆代傳承中編織出許多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生肖習俗和極具特色的虎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存。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遼甯省博物館遴選與虎有關的文物百餘件,展品包含了從商代到現代的虎文化題材的繪畫、銅器、玉器、陶瓷器、金銀器、織繡、貨币等多個類别,與遼甯省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提供的相關展品一同為觀衆呈現本展覽,讓觀衆更直覺地感受虎的威嚴與勇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3

浙江自然博物院
虎年識虎——新春賀歲展
“虎年識虎——新春賀歲展”是浙江自然博物院推出的生肖系列展之一。展覽主要展出東北虎、華南虎、東南亞虎、雲豹、雪豹、兔狲等16件貓科類動物标本,以及劍齒虎、巨颏虎等古生物化石3件,對貓科動物家族進行了系統的科普介紹。
展覽在虎文化部分,還展出了各種有趣的民俗日用品,諸如虎枕、虎頭帽、虎頭鞋等,這些日常生活器物的背後,也包含了人們對虎福童趣的美好願望。
第一單元:“虎與自然”。展覽從虎的起源、虎的形态特征、虎的種類、虎的習性以及虎的生态作用五個方面,通過圖文展闆、标本、場景和多媒體等展陳手段,對虎及其貓科動物家族進行了系統的科普介紹。展覽中共展出東北虎、華南虎、東南亞虎、雲豹、雪豹、兔狲等16件貓科類動物标本,以及劍齒虎、巨颏虎等3件古生物化石。
第二單元:“虎與人類”。展覽從“人虎沖突”“瀕臨滅絕”和“與虎同行”三個單元,通過圖文展闆、立體字、多媒體及實物等,展示了千百年來人與虎的關系變化、虎在野外生存狀況以及人類在保護虎方面出台的相關措施。
第三單元:“虎與文化”。展覽内容從生肖虎故事到威嚴虎的龍虎文物,從代表國家權力的威儀虎到民間日常生活的民俗虎,從宗教的虎信仰到少數民族的虎崇拜,通過多媒體、圖文展闆、互動裝置,以及各種有趣的民俗日用品,諸如虎頭鞋、虎頭帽、布老虎等實物,展示了多姿多彩的虎形象及獨特的中國“虎文化”内涵。

4

甯波博物院
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檔聯展
1月21日起,甯波博物院聯合雲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及甯波各縣市區博物館,推出“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圖檔聯展”。本展覽彙聚了各個博物館一百三十餘件珍貴虎文物,其中不乏難得一見的國家一、二級文物,配合以豐富的圖檔、文字資料,在甯波博物館與甯波幫博物館同期展出。
銅虎尊
來自荊州博物館的銅虎尊,是西周中期南方地區青銅重器的代表作品之一,直立的老虎身上,裝飾了夔鳳紋和虎斑紋。生動的造型與豪放的風格,突出表現了荊楚文化的審美特點,虎尊出土于河湖淤泥層,并且沒有長期使用的痕迹,應是用于祭祀河湖、山川的禮器。這也說明中國人對老虎的尊崇之情。

5

揚州博物館
虎虎生威——揚州博物館虎年生肖藝術展
虎虎生威納吉祥,平安喜樂共安康。辭舊迎新之際,揚州博物館特舉辦此次《虎虎生威——揚州博物館虎年生肖藝術展》,共展出55件(套)展品,包括5家文博機關的29件(套)文物以及刺繡、泥塑等民俗類展品26件(套)。
當代·賈文忠《虎年大吉》
全形拓興起于清朝嘉道年間,繁榮于民國初期,主要采用傳拓、考釋、題跋等手段,把金石原物所蘊含的古雅和深邃呈現于紙帛,是中國拓片技藝發展的頂峰,是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三位一體的高層次藝術門類,以其特有的風韻立身當今藝術之林。精美考究的宣紙、濃淡變化的墨色、字俊文雅的題跋,鑄就了全形拓完美的藝術生命,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

6

上海博物館
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
自古以來,中國便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鄉,同時也留下了與虎相關的豐富考古遺存、文獻記錄和神話傳說。源遠流長的曆史傳承中,中國虎文化也傳播至日本。2022年新春在即,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海博物館聯袂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舉辦“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
本次展覽共展出10件文物(含線上展品),包括本館甄選的6件精品文物,以及來自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的4件交流文物。展覽于1月18日起免費對外開放,并持續至2022年2月27日。
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
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為卧虎形,背部為枕面,前低後高。虎身先施白色化妝土,再罩黃彩,黃彩之上以黑彩描繪虎斑,枕面未施黃彩,白地之上以黑彩繪雁銜蘆葦紋,筆法生動活潑。虎枕有着吉祥、辟邪的寓意,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種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大緻有白地和黃地兩種,主要産地在山西、河南一帶。從考古出土來看,它的使用範圍集中于黃河流域。

7

南通博物苑
寅虎納福——南通博物苑虎年生肖文化展
南通博物苑從館藏中遴選出80餘件文物和5件标本,以期在呈現老虎自然屬性的同時,展現出“虎”在人們精神文化、風俗習慣、衣食住行中的烙印,希望觀衆能在品味濃濃年味的同時,去了解、感受生肖文化的由來和寄寓,觸摸古人心理追求和審美趣味,增添文化傳承的責任。
張善孖設色虎立幅

8

廣東省流動博物館
福虎添翼——石灣陶塑虎年生肖文化展
2022年,适逢壬寅虎年,由廣東省流動博物館與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福虎添翼——石灣陶塑虎年生肖文化展》将于雷州市博物館、肇慶市博物館、河源市博物館、英德縣博物館、廣州市從化區博物館巡回展出,本次展覽以時間為軸,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結合石灣虎陶塑、圖檔、文字講述關于虎的那些事。
展覽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虎年說虎”,通過考古發現的虎骨頭和形象生動逼真的虎陶塑, 介紹虎的起源、特性和現狀;第二部分“虎為生肖”,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實物,介紹生肖的起源和虎生肖所象征的圖騰崇拜;第三部分“虎之雅俗”,通過從人與虎最初接觸,到對虎的痛恨和喜愛,再到把虎看成無所不能的山神和人類的祖先,展現虎在古代的祭祀之用,形象地表現出虎的吉祥寓意以及民俗藝術的滲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