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最近研究者發現了一種不走尋常路的蠕蟲,它們是真正的“三性”物種,能夠繁殖出雄性、雌性和雌雄同體三種性别,對它們的研究已經跳出普通遺傳學的範疇。

這種蠕蟲若是雙性體,可進行自我繁殖,或選擇成為單性體,與其他雄性或雌性繁殖下一代。
不過三性物種也并非那麼稀奇。
黛安娜·謝克斯表示,“這在無脊椎動物中相當常見。”她是威廉瑪麗學院生物系的一名教授。
她說,“不過,能夠自我繁殖的兩性體就沒有那麼常見了。例如,蚯蚓雖然是雌雄同體,但繁殖下一代仍需兩隻蚯蚓,它們無法自我繁殖。”
這種蠕蟲的生殖方式令人不可思議,無法用傳統的孟德爾遺傳學來解釋。
這類蠕蟲名為Auanema rhodensis線蟲。雌性和雙性體都擁有XX染色體,而雄性隻有一個X染色體,并沒有Y染色體。
雙性體的軀體看起來像雌性,但是既能産生卵子又能産生精子。
此前,研究團隊已發現,這種雄性線蟲的精細胞能夠産生隻攜帶X染色體的精子。
這意味着,雄性和雌性交配後,隻會繁殖出雌性的下一代。
“更瘋狂的是,我們通過新研究發現,這種蠕蟲的雙性體也能夠決定下一代的性别。”
基于傳統的遺傳規律,帶XX染色體的雙性體應該産生攜帶X染色體的卵子和精子。
但研究發現,這種雙性體産生的精子攜帶兩個X染色體,而産生的卵子并未攜帶X染色體。
這雖與傳統遺傳學相悖,但會産生十分有趣的繁殖結果。雙性體自我繁殖的後代大多是攜帶XX染色的雌性和雙性體。當雙性體與雄性交配時,雄性的攜帶X染色體的精子與雙性體未攜帶X染色體的卵子結合後,必然會繁殖出雄性後代。
研究團隊指出,這種非同尋常的蠕蟲可為染色體分離、癌症細胞等人類遺傳研究帶來一些啟發。大多數情況下,染色體分離異常會導緻孕婦在懷孕初期就自發流産。染色體分離異常的胎兒出生後一般都患有某些疾病。例如,唐氏綜合征(又稱21三體綜合征)的孩子就多了一條染色體。
研究者指出,雙性體擁有自身的優勢,但也面臨一些局限。異性交配能夠實作遺傳多樣性,但自我繁殖的雙性體卻不行。
對于蠕蟲而言,這往往會導緻幼蟲期延遲一整天才進入性成熟期。一天對于蠕蟲來說是很漫長的。如果是通過雄性和雌性交配來繁殖下一代,一天過後,恐怕它們的下一代又要開始繁殖了。
擁有三種性别也有助于這種蠕蟲适應不同的環境。
在艱難的環境中,它們可能繁殖更多的雙性體,雙性體或許能夠憑借更強的适應性在其它地方安家并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