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前幾天,女星孫銥分享了一條生産vlog。
不僅登上了熱搜,還收獲了260萬的抖音點贊。

一條生産vlog,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
原因是太真實了。
當中,既有生産前的緊張恐懼。
也有生産時,因大出血被下病危通知書的驚險。
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深感成為母親的不易。
原以為,這已經夠辛苦的了。
可在翻看其它視訊時,卻讓人發現了一件更難過的事情。
如果說,懷孕與生産的不易是心酸的。
那麼,孫銥的這個「發飙」視訊,更是讓人心碎的。
視訊中,孫銥滿臉憤怒地對鏡頭說:
「在孕期,有一些玩笑是不能開的,請這位寶爸管好你的嘴。」
原來,她炮轟的對象,正是自己的丈夫。
因為懷孕,孫銥的身體逐漸變胖。
身為演員,她很在意自己身體發生的每一個變化。
可丈夫明知自己在意,卻總會開一些無聊的玩笑。
比如告訴孫銥,現在的你胖成球了。
又或是,直接指着她的乳房說:
「你的胸部有點下垂了。」
即便知道,丈夫沒有太多惡意。
可這樣的話聽多了,對于本就孕期敏感的孫銥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在鏡頭前,她哭着問:
「作為我最親密的人,說出這樣的話,你是想讓我責怪自己,還是責怪肚子裡的小朋友。」
衆所周知,懷孕中的女性,不僅要忍受生産的疼痛,還要承受自己身體的變化。
例如:身材走形、胸下垂、妊娠紋...
這些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的身體産生影響。
而在這時,很多人不僅得不到親人的了解,還會遭到周圍人的指指點點。
這從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個血淋淋的現實。
幾年前,剛生産不久的大S,被媒體拍到了一張照片。
照片中的她,較以往微微變胖。
就是這張照片,大S直接被台媒冠上「大媽」的稱号。
并且,還引起不少人的嘲諷:
「昔日的美容大王也有這麼一天。」
「油膩了。」
沒想到吧,不需要過多言語。
僅僅是一張産後的發福照,就可以引來這麼多的惡意。
在很多人看來,産後變胖的身體,是龌龊的,丢臉的。
甚至,可以說是見不得人的羞恥。
還有,拍攝《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的馬伊琍。
當時,她正處産後哺乳期。
等劇播出後,不少人發現馬伊琍的胸部下垂。
為此,很多人開始嘲笑她,說生完孩子變成了老太太。
其實,馬伊琍也知道自己的變化。
可身為媽媽,她的一切都要為寶寶讓路。
即便胸部下垂嚴重,她也不能穿塑形内衣,因為要母乳喂養。
拍戲十幾個小時,還要抽空吸母乳灌奶瓶。
期間,因為身心消耗巨大,還多次患上急性乳腺炎。
這當中的苦楚,沒有人知道。
人們隻看到了熒幕前,她那一張張「不得體」的照片。
便開始,一次次地攻擊嘲笑。
這些産後症狀,還都是人們能肉眼可見的。
除此之外,她們還有太多的難言之隐。
曾在綜藝上,看過奚夢瑤的一段話。
生完孩子後,她的骨盆被撐開,脊椎也出現了錯位。
當時的身體,有多嚴重呢?
即便隻是出門散步,她也感覺腳不是自己的,渾身都要散架。
為此,在節目中奚夢瑤請來了正骨師傅。
恰巧吳京也來家裡做客,便邀其一起按摩。
在按摩過程中,正骨師傅告訴大家:
奚夢瑤的脊椎問題,要比曾因拍戲受傷的吳京還要嚴重。
要知道,吳京不僅曾因拍戲受傷,還比奚夢瑤大上十幾歲。
僅僅因為生了孩子,奚夢瑤的脊椎就變得這麼嚴重。
同樣的,還有湯唯。
當她和雷佳音接受采訪時,被主持人問到:你們最忍受不了對方什麼。
雷佳音聽到後,回憶說:
「我演比較激動的戲時,湯唯總是上廁所。」
這話一出,湯唯便紅了眼眶。
她一邊低頭落淚,另一邊和雷佳音道歉,解釋自己不是故意的。
起初,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麼一句話就可以惹哭湯唯。
直到後來,粉絲的解釋才讓人徹底明白。
原來,剛剛産後複出的湯唯,身體出現一些問題。
恰巧,她又趕上肺炎,用多了抗生素才老上廁所。
這時人們才明白,湯唯不是矯情,隻是有太多的迫不得已。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像湯唯這樣的女性并不算少數。
曾有專業人士表明:
在産後六個月,初産婦得尿失禁的患病率高達三分之一。
這也就是說,每三位孕婦中,可能就有一人存在這樣的困擾。
可在生活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些人的身影。
這不是因為資料誇張,也不是她們不存在。
而是,她們将自己的苦都藏了起來。
在成為母親前,每一位女性都是個愛美的小姑娘。
她們會在意身材,看重皮膚,喜歡穿各種精緻的衣服。
可因為懷孕,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她們開始發胖,胸部下垂,身上出現妊娠紋...
還有孕初期的孕吐,孕中期的腰酸背痛。
孕期的最後,她們會恥骨痛,躺在床上,一動不敢動。
即便走路,也隻能小心翼翼地,就像企鵝一般。
生孩子那天,曾打針都怕疼的小姑娘,卻要奔赴一場沒有人替代的戰場。
她們可能會痛到青筋暴起,會滿頭大汗,會撕心裂肺的喊叫...
這些痛苦與煩惱,人為可能是無法避免的。
但是,有一種方式是可以的。
那就是,她們親近之人的體貼和照顧。
實在不敢想象,一個女人除了要經曆各種痛苦,以及産後後遺症外。
還要被最愛的人評頭論足,告訴她,現在的自己有多差勁。
這不是愛的表現,也不該存在。
生育,本就是兩個人愛的最終呈現。
這從不是她們理所應當的事,也不該隻有她們承擔。
這個過程,應該由雙方共同度過。
不應該是一個人痛苦,另一個人卻說盡風涼話。
說到底,這更像是兩個相愛的人,一起攜手奔赴的挑戰。
為此,請不要苛責,不要嘲笑她們。
要學會緊握她們的雙手,共同面對。
讓她們在承擔肉體疼痛時,少一點,再少一點精神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