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内實驗室資訊化管理現狀
1、實驗室未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單機調用模版形成檢驗報告、原始記錄等,各環節在單機上操作,資料安全性和完整性無法保證。
2、接診單、任務書、檢驗報告、原始記錄的資訊量大,填寫麻煩,各科室間沒有銜接相同的資料需人工錄入,重複工作較多,降低了工作效率。
3.、正常資料(如樣品編号等)不能自動生成,部分檢驗結果需要人工判定,自動化程度較低。
儀器裝置、檢測标準、試劑、樣品等領用、借用、維修、檢定,全憑管理人員用紙質檔案記錄,過程繁瑣,容易遺漏和出錯。
4、檢測、稽核流程無法科學的管理,步驟繁瑣。操作步驟、環境記錄、試劑使用、儀器使用等記錄填寫耗時。
5、實驗室管理者無法快速、全面、準确地掌握實驗室開展工作進度。
6、人員和任務配置設定過程複雜,緻使工作效率低下。
7、應用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後能夠帶來的變化和提升
很多實驗室,處于深化市場機制的過程中,還未采用各種現代化管理手段,作為實驗室主管,無法快速、全面、準确地掌控合同狀況、試驗進度、人員管理等實驗室資訊;人員和任務配置設定過程較複雜;檢驗任務書、試驗報告、原始記錄等資訊需要重複錄入,而且查詢、生成不友善;實驗儀器裝置的查詢、維修、校準、各種标準文本的發放、查詢等管理手續繁瑣;從檢驗任務書的傳遞、檢驗,以及檢驗報告等都由人工處理;雖然各部門都配備了電腦,但是大多數部門的計算機都是獨立使用,沒有很好地實作資源共享。這種不适應目前檢驗工作需要的現狀,說明了引入實驗室資訊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二、LIMS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LIMS規範化的管理:
人員管理:人員需經考核授權後,方可開展檢測項目和使用相關儀器,所有教育訓練、人員檔案等在LIMS中互相關聯,并通過角色、崗位等定義,避免了沒有資質或未經授權的人員接收樣品并開展檢測工作。
裝置管理:儀器裝置、标準物質的狀态直接和檢測流程相關聯,任何超标、檢定過期、不合格的裝置,均無法參與到檢測流程中。
庫存管理:對留樣、餘樣存樣位置和條件進行動态監控和到期銷毀提醒,避免樣品儲存環境的失控,樣品儲存狀态清晰和管理友善;對試劑進行過期或庫存不足的提醒,確定檢測過程中及時有效的使用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