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果上看,典型的LIMS系統包括三個主要的層:
1、應用層:亦稱為技術層,用于LIMS與作業系統、網絡及其它軟體工具之間的互動;
2、互動層:亦稱為商業規則層,決定LIMS對不同情形的響應,例如需要在出報告之前進行最終産品的校核和準許等;
3、資料層:用于資訊的儲存,例如樣品測定結果。
LIMS同其它領域的管理資訊系統一樣,伴随着計算機硬體、軟體和網絡等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推陳出新、更新換代。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曆經起源、發展、商品化三個階段,LIMS的結構也經曆了以下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
一,集中式結構
集中式結構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中的主流。這種結構的特點是:采用IBM大型機和DEC超小型機為中央主機,星形網絡拓撲結構,通過RS232連接配接多台終端或通過DEC小型機采集儀器資料,應用層、業務層和資料層都互不獨立,集中在一個軟體系統中,均在中央機上運作。
這一時期LIMS的主要功能有:儀器控制、資料采集和處理、結果的列印輸出。這種早期系統主要由大公司實驗室和高校科研機構研究室開發,其系統投資大,開發難度大,要求有很高的維護技巧。
二,兩層結構:應用層/資料層
兩層結構是20世紀80年代中至20世紀90年代的主流。由于個人計算機(PC)和區域網路(LAN)技術的日益普及,基于客戶機/伺服器(Client/Server,縮寫為C/S)分布式架構體系的LIMS應運而生。采用這一結構的前期商品以多使用者、多任務小型機為主,至少有16種以上的商品化LIMS問世并在西方國家普遍使用。自1993年以來,基于C/S架構PC機的LIMS産品已經占到了40%的市場佔有率,至1998年更是達到80%以上。
這一時期LIMS增加了系統管理、工作計劃安排、數理統計分析、圖形軟體、狀态跟蹤、儀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并能夠與ERP(企業資源計劃)軟體、MRP(制造資源計劃)軟體內建在一起。有些公司還研制了專門的儀器接口用于連接配接各種各樣的儀器裝置,這些都促使LIMS向企業整體資訊化解決方案發展。
三,三層結構:應用層/業務層/資料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