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茶代酒”典出之處,悲慘的曆史故事!

配圖-《山海經圖贊》嗜酒如命的狌狌 >孫皓,字元宗,孫權之孫,東吳末代皇帝。 >孫權死後,傳位給兒子孫亮。孫亮在位不久,發生宮變被迫自殺,孫亮的哥哥孫休即位。 >孫休臨終之前,遺诏太子孫 (上雨下單,音wān)繼位,以丞相濮陽興、左将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二人覺得太子年幼,就改立“長君”——二十三歲的孫皓為皇帝。 >孫皓剛上台時,表現還不錯,诏命開倉赈貧,撫恤百姓,但不久就開始表現出昏庸殘暴的本姓。 >孫皓嗜酒如命,他自己酒量很大,每次和大臣們聚餐,一喝就是通宵達旦。孫皓規定,群臣無論酒量大小,統統得喝下七升。 >誰要是喝不下去,孫皓就會派人武力解決,按住腦袋,撬開嘴巴,強行灌進肚子裡。大臣韋曜不勝酒力,酒量小,最多能喝兩升酒。孫皓很照顧韋曜,常暗中命人用粗茶代酒。 >“以茶代酒”典出《三國志》:“皓每飨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已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荈[chuǎn]以當酒。” >孫皓為何單單照顧韋曜呢?因為韋曜原本是孫皓老爸南陽王孫和的師父,因這層特殊關系,孫皓才格外開恩,讓韋曜以茶代酒,緩解不勝酒力的尴尬。 >終日沉湎酒色的孫皓,動辄以殺戮大臣為樂事,大臣可謂人人自危。耿直的韋曜認為長此以往“外相毀傷,内長尤恨”,勸孫皓要有所收斂,避免引發衆怒。 >頻頻的勸谏,終于把孫皓惹煩了,诏令将韋曜關進監獄,不久将其殘忍殺害。 >七年後,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被俘,受封洛陽,四年後病死。 >孫皓雖因貪酒而誤國,卻也留下來“以茶代酒”的典故。 《山海經圖贊》中的狌狌,天生警覺卻因為嗜酒而招災,一看到酒罐聞到酒香就邁不動腿,常常是以落入獵人的圈套。 狌狌貪酒,誤得是自己;孫皓貪酒,誤得是國家! 僅此差別。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