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出:公共藝術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

1月14日至1月15日,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中國 青島西海岸新區公共藝術方案國際征集活動頒獎典禮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系列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出:公共藝術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

頒獎典禮

本次活動旨在借助“國際公共藝術獎”平台,傳播公共藝術的價值理念,圍繞“地方重塑”大主題,邀請國内外公共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讨與交流,借鑒和吸納全球成功經驗,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摸索出一條新區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創新實踐道路。

“世界正在加速變化。人類文化,包括公共藝術,恰是這一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公共藝術家的貢獻,我們或許可以解讀全球化程序下人類的關切。”國際公共藝術協會(IPA)主席路易斯比格斯在緻辭中指出。

90個案例參評,涵蓋多種類型

在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上,路易斯 比格斯表示:“藝術作品可以革新和重塑人們對社會和環境狀況的看法及其商業價值、經濟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仍舊被大大低估。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獲獎案例實至名歸,它們旨在提高人們對疫情、氣候變化、人為造成的環境挑戰以及人類不公正現象的認識。”

頒獎典禮以視訊的方式回顧了國際公共藝術獎的概況以及入選本屆國際公共藝術獎90 個參評案例,其中大洋洲9 個、東亞19 個、拉美21 個、北美18 個、西中南亞9 個、非洲3 個、歐亞11 個,涵蓋了裝置、建築、雕塑、壁畫、行為表演、活動等多種類型。

雷爾 聖 弗雷泰藝術家團體的作品《跷跷闆牆》是本屆公共藝術獎北美地區獲獎案例,也是本次的大獎獲獎案例。這一裝置作品放置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附近的美墨邊境。《跷跷闆牆》是一個旨在以遊戲方式參與社會政治領域的項目。2018年,由于在美墨邊境附近出現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開的現象,人們覺得是時候在邊境兩側搭起一座橋梁而不是繼續讓這種分離現象持續下去。已經在當地考察十年的雷爾 聖 弗雷泰洛工作室于2019年完成了這個項目,他們設計的跷跷闆可以穿過邊境圍欄的間隙,放下後可以很快固定到位。安裝時,來到現場的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但這也賦予了這次安裝和這項活動特别的意義。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出:公共藝術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

《跷跷闆牆》

西、中、南亞地區獲獎案例是藝術家阿西姆 瓦齊夫放置于印度加爾各答的裝置藝術作品《洛伊》。《洛伊》是2019年由加爾各答阿朱爾 阿姆拉 薩拜俱樂部委托建造的一座杜爾伽女神節臨時棚舍(在為期兩周的節日慶祝活動中,用于供奉印度教杜爾伽女神像)。作品是一個融入了互動式電子和音響系統的竹子、藤條、布料和繩子的裝置,建造在街道上,對所有人開放。項目施工過程中設定了多項手工藝的交叉訓練,使參與者可以接觸不同的工藝和模型。此外,還将水稻、蔬菜、蓮花、蘑菇和香蕉等植物以及池塘和魚引入裝置空間中,建構了一個複雜的生态系統,融合了藝術家、竹編、藤編工匠以及當地居民協會的成員和進棚的遊客的生活經驗,它是藝術、建築、工藝、園藝和科技領域之間共同合作的成果。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出:公共藝術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

《洛伊》

非洲地區獲獎案例是藝術家阿圖羅 維托裡的《瓦爾卡 沃特水塔》,放置于埃塞俄比亞南部加莫戈法地區的多爾茲社群。水塔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百分百可回收的材料建造而成。設計團隊考察了當地文化,将傳統的編籃工藝和鄉土建築元素融入設計中。該水塔是一個子產品化的預制系統,可在一天内由六人安裝完成,造價從一千美元到一萬美元不等,由社群建造和維護。其設計目标是“從稀薄的空氣榨出水”,從大氣(雨、霧、露水)中收集水,進而為難以擷取飲用水的農村居民提供替代水源。它采用不插電的無能源結構,單純依靠重力、冷凝和蒸發等自然現象來運作,易于維護,村民可自主操作。瓦爾卡水塔目的除了每天提供50升至100升飲用水, 還希望為社群創造一個社交場所,以及通過人員教育訓練、建築和制造、監測、水資源管理和維護、農業實踐、手工藝品制作和傳統醫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通過這項計劃,瓦爾卡 沃特希望讓村民接受了水資源利用、配置設定和再生方面的良好實踐教育訓練,更多地了解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出:公共藝術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

《瓦爾卡 沃特水塔》

歐亞地區獲獎案例是藝術家馬傑蒂卡 波特裡奇和OOZE國際設計事務所的作品《水與土:國王十字池塘俱樂部》,放置于英國倫敦國王十字開發區,為天然浴池式藝術裝置。該浴池裝置的水源通過自然過程淨化,利用植物、營養物質礦化和一套過濾器對自然過濾進行加強,淨化後的水循環到池塘,完成循環。每日沐浴人數受系統淨化水量限制。《水與土》是城市戶外環境的一座生動實驗室,它揭示了大自然的自我恢複能力,同時引導參觀者親身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責任。

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出:公共藝術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

《水與土:國王十字池塘俱樂部》

拉丁美洲地區獲獎案例為擴充建築團隊的作品《波托西社群電影院》,位于哥倫比亞波哥大玻利瓦爾市波托西社群内。波托西是20世紀80年代在哥倫比亞波哥大城鄉交界處建成的非正式定居點,這裡不通水電、缺少文化建築或活動,甚至未為居民預留公共空間。當地一家具有視聽制作經驗的社群組織——南方丘陵研究所(ICES) 發起了自主文化倡議,其中包括一個電影節、一所視聽學校、一家廣播電台等。名為“Ojo al Sancocho”的電影學校和電影節至今已舉辦十餘年。ICES與擴充建築團隊進行合作,将社群内一座廢棄建築改造為一家社群電影院,為社群創造了一個特定用途的可變公共空間,由社群自行管理。電影院作為一種城市标志性設施,除了是一種空間藝術作品之外,在某種意義上說還在社群中承擔着燈塔的角色,是一種詩意的象征。

《波托西社群電影院》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獲獎案例為《新遊戲,新連接配接,新常态》。該項目是由 “1000種藝術1000種方案”公共藝術公司在南韓首爾玉水、漢南和Emun區公路橋下的閑置空間中策劃的一組公共藝術項目。玉水地鐵站附近的《閑适的玉水》是由“Junk House”創作的公共座椅裝置,既保持了安全社交距離,又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可休憩的公共空間。《多一點運動》是由 “傑利 張和塞爾 南”創作的。項目持續6個月,由51個木質子產品構成,每40天變換一次在廣場上的位置,不斷創造新鮮感,吸引當地市民來此漫步。人們還可通過掃描二維碼,欣賞表演和聲音藝術家尹海周和百利紅的舞蹈視訊《橋下的海市蜃樓》。視訊中展示的舞蹈動作,鼓勵人們随着《閑适的玉水》和《多一點運動》活動身體。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大多數人在面臨外出受限的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心理的壓力。該項目重新評估了戶外活動的價值,并通過藝術作品吸引當地市民來到廣場休息和活動。作品探讨了公共藝術在非常時期的替代方案,并為藝術如何在當下發揮作用提出了新的方向。

《新遊戲,新連接配接,新常态》:閑适的玉水區

《新遊戲,新連接配接,新常态》:多一點運動

第五屆評委會主席、國際公共藝術協會副主席、發起人、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院長汪大偉在頒獎典禮上介紹了本屆國際公共藝術獎的基本情況和評選過程。他指出,“國際公共藝術獎的宗旨是以傳播公共藝術核心價值為目标,通過研究世界各地優秀案例,揭示公共藝術在改善公共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提升文化藝術水準、促進社會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國際成功經驗,并為主辦地賦能。” 汪大偉認為,地方重塑理念,是公共藝術的重要價值,以藝術的方式促進文化發展,服務城市建設,解決社會問題,對地方精神生活、文化内涵的重塑與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發揮藝術“公共性”,重塑地方生活

在國際公共藝術論壇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董華峰、原美國規劃協會區域和政府間規劃部門主席馬克 範德斯恰夫(Mark VanderSchaaf)分别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公共藝術發展政策”“新時代背景下公共藝術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空間、地方與‘地方重塑’:美國規劃協會近期研究的視角”的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潘魯生探讨了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公共藝術發展政策。他認為公共藝術不僅是表現生活的一種方式,更是改變生活的一種途徑。發揮藝術“公共性”,有助于推動藝術與自然、城市、鄉村、社群、公衆之間互動融合。在新時代,公共藝術應該全面融彙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中,強化四個堅持,加大宣傳、教育、普及力度,鼓勵多元參與,注重廣泛共享,逐漸做到城鄉統籌、區域協調,實作高品質多元化兼備,為切實保障文化民生,助力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發揮更大作用。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活動中,一共舉行了7場國際公共藝術分論壇,來自全球7大地區的30多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分别組成了7個不同地區的專題讨論會,線上進行分享。來到現場的20多位嘉賓則圍繞公共藝術服務城市發展和文化建設、公共藝術參與城市有機更新,公共藝術賦能鄉村振興以及公共藝術的實踐經驗和公共藝術的運作機制建設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度的研讨與交流,共同探讨公共藝術發展相關問題及全新理念。

作為上海大學發起的公共藝術領域的一項國際性評獎活動,“國際公共藝術獎”評獎系列活動已持續舉辦了十年。作為國際公共藝術領域最高成就的象征,“國際公共藝術獎”(IAPA)2011年由《公共藝術》(中國)雜志與美國《公共藝術評論》(Public Art Review)雜志合作發起,旨在為世界各地區正在開發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藝術建設範例,引領公共藝術潮流,強化城市區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改善城市生活環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作為國際公共藝術獎的持續性主題,“地方重塑”凸顯出公共藝術在以藝術語言和方式緩解社會沖突、解決公共問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價值,預示了公共藝術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次活動由國際公共藝術協會(IPA)、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同主辦,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研究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産教融合青島基地承辦,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協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