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唐代文化繁榮,文學創作蔚然成風,詩歌作品也浩如煙海。在無數傳世名作中,有些描繪壯美河山,有些抒寫離情别緒,有些則表達思鄉之苦,可謂精彩紛呈,又充滿深情。

作者為了傳達出自己的複雜情思,或托物寓意,或借助各種修辭手段,或以樂景抒寫悲愁,展現出細膩傳神的人物形象,彰顯出作者超凡脫俗的襟懷。下面介紹的是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卧疾

唐代:許渾

寒窗燈盡月斜晖,佩馬朝天獨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雲空長越山薇。

病中送客難為别,夢裡還家不當歸。

唯有寄書書未得,卧聞燕雁向南飛。

許渾入仕後,先在基層擔任過很多年的小吏,後來有機會回到京城,入為監察禦史,可惜沒多久就因病乞歸。

在卧床養病期間,詩人心情愁悶,他好不容易熬到有了出頭之日,卻因身體原因不得不卧床休息。每天面對難以下咽的藥湯,他更感到愁悶和無奈。等他身體稍微好轉,就賦詩記錄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因為病情較重,詩人從早到晚地躺在床上,不能讀書創作,是以白天無聊至極,隻好悶頭大睡。晚上卻睡意全無,一直出神地看着天花闆。好不容易等到五更時分,月斜燈暗,寒窗外卻響起了車馬搖晃玉佩之聲。

詩人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知道這是同僚們準備上早朝了,自己卻隻能默默地悲歎,不知何時病情可以好轉,也更加思念親人。“獨掩扉”,傳達出詩人凄苦的心境。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需要别人雪中送炭,可是自己卻隻能在異鄉獨自忍受煎熬。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詩人回顧這半生的經曆,可謂艱難坎坷,吃夠了苦頭,也栽盡了跟頭。好容易盼到快要苦盡甘來,老天爺似乎又在考驗自己的毅力。“清露已凋秦塞柳,白雲空長越山薇”,這兩句采用拟人手法,抒寫了作者滞留異鄉的境況。

眼看秋露凋謝了楊柳,才子的思緒随着白雲回到故鄉,山林裡的薇蕨,似乎都在等待着遠方的遊子,可是最後卻是一場空。越山,這裡代指詩人的故鄉。作者非常注意煉字,“凋、空”二字,既傳達了凄涼之意,也抒寫了失望之情。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頸聯是千古名句,“病中送客難為别,夢裡還家不當歸。”偶爾有幾位朋友來看望自己,但很快又向他告别,客中送客,已經倍感凄涼,何況詩人還在病中。

詩人夢中依稀還記得故園的一草一木,那麼親切,又顯得如此陌生,好像自己很久沒有關心它們了,自己也被對方疏遠了。縱然夢神經常回鄉,詩人也認為這是不當歸,作者采用遞進一層的寫法,更顯得思鄉心切。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結尾兩句更顯深情,鄉書欲寄、驿使難逢,春燕秋鴻尚可自由來去,詩人枕上聞聲,卻無法随便動彈,隻好将一片思念之情,托付于南飛之羽。

詩人此時應該是一生中最感無助的時候,身在他鄉、身染重病,前途未蔔、歸園無計,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朋友卻又離他而去,才子實在是倍感凄涼。

許渾卧病不起,抒寫了一首七律,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

許渾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表達委婉,字裡行間滿溢着離别思歸之情,無論是“獨掩扉”,還是“難為别”,都展現出一種極度的孤寂感。

作者用佩馬朝天,委婉道地出自己卧床無眠;又用卧聞燕雁,含蓄地彰顯了落寞的心境,可謂技巧高超,值得贊賞和收藏!詩人一籌莫展,一腔肺腑之言又無處訴說,隻好錄入詩行,等待千年後的讀者慢慢欣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