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演藝新空間破百之後:如何打開新思維,驚喜一座城

上海演藝新空間破百之後:如何打開新思維,驚喜一座城

如今,遍布全上海的演藝新空間已達100家,還有許多新空間正在萌芽與發展之中。

在這座 “處處皆劇場,人人可藝術”的城市中,每個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精彩,也渴望在與藝術的相逢中獲得心靈的撫慰與思維的開拓。

未來,上海不僅要做強“演藝碼頭”,更要成為原創作品的源頭。從這個意義上說,演藝新空間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專業劇場打造精品,

新空間拓展更多可能性

去年12月19日,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與崇邦集團聯合制作出品的音樂劇《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在今潮8弄北廣場上演,這場音樂劇以老建築為布景,以充滿城市記憶和煙火氣的弄堂街區為舞台,在光影變幻中,演員與觀衆穿梭于四部熱門音樂劇:《阿波羅尼亞》《南唐後主》《粉絲來信》和《羅密歐與朱麗葉》。

演出臨近尾聲時,老建築的牆面上打出了一行字:“有人經過的地方,都成為劇場。”

如果有人經過的地方,都成為劇場,那麼傳統的專業劇場又是如何看待演出行業的新趨勢與新格局的?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副總裁、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坦言,面對演藝新空間的崛起,她經曆了一個打開思維的過程。

三年前,那些小規模的片段式的演出,在她看來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演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傳統劇場的演出受到了一定影響,演藝新空間的輕質演出被推到公衆的面前。2020年,上海文化廣場把戶外舞台拓展為演藝新空間,推出“戶外演出季”。

這次,在今潮8弄打造音樂劇之後,張潔又有了新的感悟:“演藝新空間講求的是真正以演出為中心的體驗,以演出為中心,其實就是以人民、以閱聽人為中心。演藝空間的閱聽人顯然比傳統劇場更大,不僅演出發生的頻次多,表演形式也可以更多樣。”

目前,越來越多的上海專業劇場在打開思路,讓閑置場地成為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演藝新空間。

上海演藝新空間破百之後:如何打開新思維,驚喜一座城

上海大劇院New Box亮相

“夢想不止舞台”是上海大劇院在2018年就提出的演出季主題。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認為,買票、看戲、聽音樂會不應該成為人們走進大劇院的唯一目的。近年來,上海大劇院逐漸将劇場之外的空間開放出來,吸引人們在日常就走進大劇院去體驗藝術。

2020年,上海大劇院開辟了A+藝術空間,這個空間包括劇院一樓的咖啡店、藝術商店、親子閱讀區、中央舞台和藝術展廳。

2021年末,上海大劇院的小劇場經改造後重新亮相,新名字叫作New Box,這個魔盒般的新空間在音響效果、吊杆系統、動捕技術等方面做了許多新嘗試,首台駐場演出《搖滾玖拾度》大受歡迎。“我們希望技術和藝術能夠在這個‘魔盒’裡産生化學反應,産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張笑丁認為,專業劇場與演藝新空間之間并不存在競争的關系。如果說上海的演出市場正在形成兩個次元——專業劇場與演藝新空間,那麼專業劇場重在打造精品演出,演藝新空間則應拓展更豐富的藝術可能性。兩者是階梯的關系,可以共同優化上海的演出生态,吸引人才,孵化劇目,培育觀衆,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上海演藝新空間破百之後:如何打開新思維,驚喜一座城

音樂劇《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在今潮8弄北廣場上演 趙倩 攝

完善産業鍊,

打造優質内容

演藝新空間的興起正在将上海逐漸打造成一座開放式的大劇場。然而,空間隻是一個實體形态,真正能夠留住觀衆的,一定是打動人心的作品。

“全城有戲”之後,如何打造更多的好戲?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副總裁、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認為,演藝新空間從創作、演出、制作到消費,需要形成更為完整的産業鍊,完善内容生産機制和孵化機制是當務之急。未來,能夠同時滿足人們多種需求,比如集餐飲、娛樂、欣賞演出等于一體的新空間或許會具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演藝新空間現在很火熱,但是閱聽人到底是誰?閱聽人的行為模式是什麼?還有待深入的大資料研究,通過資料的篩選分析,幫助各家演藝新空間走上良性循環。對于這個行業的主導者而言,需要進一步研究演藝新空間被市場需求的點究竟在哪裡。”張潔說。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文化産業系副主任夏潔秋提出,演藝新空間打造優質内容的關鍵,是優秀的演藝人才和優質的原創内容。當下有許多演藝新空間都在四處尋找優質的演出内容,其實上海高校每年有不少演藝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對于那些有熱情和創意的新生力量,演藝新空間或許可為他們施展才華提供用武之地。

上海擁有多家全國一流的文藝院團和優秀的民營院團,不妨也将眼光瞄準演藝新空間,結合自身優勢和各個空間的特點,探索全新的藝術表達。

假如把傳統劇院比作大型綜合商場,那演藝新空間就好比是各種小型演出的專賣店。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鎮店之寶”,為觀衆帶去有别于專業劇場的獨特體驗,是演藝新空間的生存之道。

有業内人士指出,小型音樂劇是上海不少演藝新空間熱衷的演出類型,但大多數還是引進海外劇目。未來可以運用新空間演出成本較低等優勢,吸引優秀人才打造更多原創作品。

此外,一部分演藝新空間很适合成為戲曲演出的“專賣店”,而現在主打戲曲演出的演藝新空間并不多。

目前,上海還有許多演藝新空間正在萌芽或成長階段。在這座“處處皆劇場,人人可藝術”的城市中,每個人都在上演着自己的精彩,也渴望在與藝術的相逢中獲得心靈的撫慰與思維的開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