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連個孩子都看不好,你怎麼當媽的?!”

前幾天去書店,剛到門口,就被斥責聲吓了一跳。

擡眼一看,一名3、4歲的小男孩摔在門口,大眼睛裡盛着淚。

趕過來的媽媽趕緊抱起他,一臉疼惜地安撫着。

爸爸則站在一旁,肆無忌憚地數落着。

媽媽忍不住解釋:“我在付錢呢,誰知道轉身他就跑掉了。”

爸爸置若罔聞,再次惡語相向:“你除了吃,還知道什麼?”

說罷,便搶過孩子,揚長而去。

孩子像一隻受驚的小兔子,邊掙紮邊嚷着“媽媽!”撕心裂肺的哭聲,萦繞着整個書店。

看着這一幕,我久久不能平靜。

孩子自己亂跑摔倒了,爸爸非但沒有給予安慰和教育,反而在公衆場合,将矛頭指向媽媽,讓孩子誠惶誠恐之餘,誤以為媽媽是罪魁禍首。

環顧四周,發現這樣的爸爸并不罕見。

很多人習慣高高在上,動辄嘲諷、挑剔、貶低妻子,美其名曰:讓她長點心。

殊不知,這不僅影響夫妻關系,還将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惡劣影響。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生活在“媽媽不被愛”的家庭,孩子到底有多痛苦?

台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貓的孩子》裡,男主角阿衍便是這類家庭的犧牲品。

阿衍的爸爸是個妥妥的“甩手掌櫃”:

常年不着家,沒有責任感,在感情上背叛妻子,還經常借口孩子成績不好,對她實施家暴。

飽受屈辱的阿衍媽媽,默默吞下丈夫的拳頭。

非但沒有接受孩子“去申請家暴令”的請求,反而将自己的遭遇歸咎于“孩子不争氣”。

為了讓丈夫回家,以及填補内心的空缺,她把所有賭注都押在阿衍身上。

逼迫有學習障礙的兒子考試必須拿滿級分、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看似溫柔的她,變得陰晴不定、情緒失控。

上一秒還在笑着做精細的美食,下一秒便因為孩子成績差變臉,大罵“都怪你!”

更可怕的是,曾是家暴受害者的她,轉身成了加害孩子的兇手,又是掐又是擰,還揚言“不好好讀書找一大堆借口,就是欠打!”

密不透風的綁架下,阿衍如履薄冰,每天活在恐懼之中。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他深愛自己的媽媽,想要變成媽媽期待的樣子,為她赢得爸爸的尊重。

可再怎麼努力,都無濟于事。

一邊害怕媽媽挨打,一邊擔心媽媽不要自己。

不堪重負的他,變得敏感自卑、膽小懦弱、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最終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試圖通過自殘來吸引媽媽的注意,也曾在一次次虐貓中來獲得滿足感。

傷痕累累的媽媽,最終将一個懂事的孩子,變得精神失常。

阿衍母子的遭遇,讓人窒息又心疼。

生活中,有多少媽媽因為丈夫的冷漠、挑剔,漸漸喪失了幸福感和愛的能力,甚至将負面情緒轉嫁給最依戀我們的孩子。

可憐這些無辜的孩子,被放逐在四分五裂的世界裡,獨自哀鳴。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知乎裡曾有一個問題:爸爸不疼愛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有個網友回複道:爸爸不愛媽媽,比缺席家庭還可怕。

在她的印象中,媽媽為了家庭任勞任怨,爸爸則時常在家刷着手機、無所事事,還總是言語侮辱媽媽,甚至曾經用一把黑色的砍刀拉傷了媽媽的手。

她從小就特别讨厭爸爸,也暗暗下定決心,要帶媽媽遠走高飛,離開這個魔鬼家庭。

為此,她逼迫自己好好學習。

十年寒窗,一路厮殺,終于考上985院校。

如今30+的她,擁有一份不錯的事業,也有能力将媽媽接到身邊。

然而,原生家庭的影響,讓她對婚姻不抱希望。

盡管交過幾個條件不錯的男友,一到談婚論嫁,她就“搞消失”。

也曾想過勇敢一點,但耳邊總有個聲音在敲打她:“不要相信男人,男人不靠譜。”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武志紅曾說:

爸爸、媽媽和孩子是情感的三角關系。

父母相愛,家庭和諧,那麼這個孩子就會繼承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等他長大後,就會将這個愛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

否則,孩子将從原生家庭父母身上臨摹不健康的模闆,很難建立起健康的親密關系和幸福的家庭。

受此影響的女孩們,有的像這位網友一樣感受到對婚姻失望,有的則在親密關系中變得卑微迎合,即便被對方壓榨也覺得理所當然。

對男孩而言,則從爸爸那裡習得對待媽媽的方式,從不尊重、傷害媽媽開始,繼而是其他女性,當他建立家庭,則演變為以不良的方式對待妻子。

比如,在《熱鍋上的家庭》裡,大衛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妻子淡漠無比,夫妻倆陷入嚴重的婚姻危機。

心理醫生幹涉之後才發現,根源是大衛的父親曾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的媽媽。

原生家庭糟糕的模式,最終複制到新的家庭裡,耽誤孩子一生的幸福。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曾奇峰說: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夫妻相愛,孩子自然内心充盈,更能伸手擁抱幸福。

是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爸爸愛媽媽。

那麼,如何去愛呢?

1)誇一誇老婆,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肯定

朋友曉峰是圈裡知名的大佬,他老婆長相普通,薪資也低,但從不曾自卑,每次出現都狀态極佳。

這離不開曉峰那張抹了蜜的嘴:

“我老婆就是一塊寶,把孩子照顧得這麼好,還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娶到她真是我的福氣。”

當面誇,背後誇,在孩子面前也誇。

老婆甘之如饴,家庭生活自然順風順水。

許多男人沒有意識到,對家庭的付出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愛老婆就要從肯定她的付出和價值開始。

由衷地誇一誇,讓她有存在感和認同感。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2)替一替老婆,多承擔一些家庭責任

我們常說,會做家務的男人最有魅力。

那麼,張繼科的爸爸堪稱魅力之星。

在真人秀《愛做家務的男人2》裡,張爸爸包攬了家裡大大小小的家務,洗碗、燒菜、養雞、插花,十項全能,樣樣皆通。

張媽媽每天起床後的主要任務就是化上精緻的妝容,美美地出現在老公面前。

幾十年來,一貫如此。

攤上這麼一個愛做家務的男人,難怪張媽媽一臉幸福,成為全網羨慕的對象。

愛老婆不是說說而已。

下班後,替一替她,洗個碗拖拖地,幫老婆減輕疲憊,也承擔起一份家庭的責任。

3)讓一讓老婆,不争一時輸赢

生活中,許多夫妻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口角。雙方互不相讓,愈演愈烈,最後兩敗俱傷。

電影《葉問》裡有一句的話:“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隻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家是講愛的地方,女人都是感性的物種。

是以,男人們不妨“慫”一點,千萬不要得理不饒人,在雙方意見分歧時,該讓的時候就讓一讓。

隻要女人舒心,生活的一地雞毛也能變成藝術品。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富養,不是陪伴,而是……

4)挺一挺老婆,教育孩子站在統一戰線

網上有個名詞叫“拆台式爸爸”,他們總是和老婆對着幹,讓對方的教育功虧一篑。

看《家有兒女》時,常被夏東海這個寶藏老公驚豔到。

雖是再婚家庭,卻十分愛老婆劉梅,也從不懷疑她的用心。

尤其是孩子犯錯時,即便和劉梅有分歧也不會當面駁斥,而是到卧室先商量好,統一好戰線,再一起出來面對孩子。

有了這份力挺,孩子們不會鑽空子,劉梅教育起來也變得十分輕松。

這樣的智慧,值得每位老公吸取。

相信,掌握以上幾條秘籍,将有一位“暖”老公冉冉升起。

記得有一位爸爸向美國著名腦神經科學家梅迪納教授請教:怎樣才能幫兒子考上哈佛?

教授回答說:從現在開始,回家好好愛你的老婆!

他指出,預估成績的最佳标準是家庭情緒的穩定度,而媽媽作為晴雨表其功效當仁不讓。

雖然學業成就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但爸爸愛媽媽這件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愛默生曾說:“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孩子的樂園。”

樂園的鑰匙,掌握在爸爸的手裡。

爸爸愛媽媽,媽媽從中擷取正能量,變得溫柔可親;

爸爸愛媽媽,孩子将滿載安全感,并從良好的夫妻關系中獲得幸福的模闆和營養,支撐自己的未來之路。

是以啊,爸爸們,請好好愛孩子媽媽吧!

作者|扶桑,一個熱愛文字的敏感者,一個和孩子鬥智鬥勇的二寶媽。

主播|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專家,公衆号:北辰在找你

圖檔|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