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詞有“詞宗”一說,宋代的蘇轼、李清照、辛棄疾三人皆被後人稱為“詞宗”。然而,有“宗”就必有“祖”,因為“宗”系分支,“祖”為源頭。那麼,中國詞史上的“詞祖”到底是誰呢?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是唐朝的溫庭筠,或者五代的馮延巳、李煜嗎?溫庭筠擅作的“花間詞”,馮延巳、李煜擅作的南唐詞,隻是曲子詞的一個流派而已,是以他們依舊隻能稱“宗”,不能稱“祖”。

而且學術界公認曲子詞出現在中唐以前,是以溫庭筠、馮延巳、李煜自然不是“詞祖”。唯一有可能是“詞祖”的這位,如今的人對他的名字非常熟悉,他就是“詩仙”李白。

而讓詩仙擔起“詞祖”之名的,是一首争議很大的詞——《憶秦娥·箫聲咽》。這首詞問世的時間,就在“安史之亂”以後。

在這首詞之前,唐朝沒出現過同樣的詞牌名。自這首詞問世之後,五代和宋朝就出現了大量以《憶秦娥》為詞牌名的填詞。雖然這些詞的詞格各不相同,但是詞牌的名字卻是一樣的。

是以康熙欽定《詞譜》的作者認為,後來的作品全都是模仿李白原創曲牌而作。同時,在這首《憶秦娥·箫聲咽》問世以後,在一千多年的古代文壇上,罕有佳作問世。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那麼,《憶秦娥·箫聲咽》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詞,為什麼自它問世之後,後代的詞人們就愛上了這個曲牌名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憶秦娥·箫聲咽》賞析

《憶秦娥·箫聲咽》——唐·李白

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别。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阙。

白話翻譯:

一縷箫聲入耳,如訴如泣。驚醒了正在夢中的秦蛾,擡頭仰望天空中的月亮。秦樓之上的明月,一年又一年的柳色;灞陵之上,傷心人的離别。

重上“樂遊原”的時候,正值“清秋節”。望穿鹹陽的古道,離人音信斷絕。音信斷絕,隻留下秋天的西風,落日的殘照,和漢家荒涼的陵阙。

李白這首詞初看的時候,會感覺有點平淡無奇。是以從前的人們一般認為,這首詞的内容就是描寫一個女子思念自己遠遊的心上人。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但是現在的人們對它的看法,卻逐漸發生了一些轉變。因為從這首詞裡運用的意象來看,這首詞顯然不是單純地描寫離情。

詞中包含了“明月”、“柳色”、“灞陵傷别”、“樂遊原”、“西風”、“殘照”和,“漢家陵阙”,等繁多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在唐詩裡面,都是有明确的喻意的。

“明月”代表的是相思,這個不言而喻。“柳色”代表的則是“離情”,因為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習俗,許多詩歌中都用“楊柳”來代指離别。但在“柳色”前面加上“年年”二字,就有意思了。

有人據此提出一個觀點:這首詞寫的絕非一名女子和自己夫妻的離别。因為她不可能每年都和夫妻分别一次,否則就會和後面“鹹陽道上音塵絕”的描述,就産生了沖突。

雖然古代的交通非常不友善,丈夫在外當官或者經商,一年回來一次确實很不容易,但是這絕不至于讓秦娥就産生“箫聲咽”的聯想。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是以在此處,作者寫的應該不是一個人的“離情”,而是一個群體的“離情”。他們當初分手的地點,就是在灞陵,那是漢文帝陵墓所在的地方。

在此處離别,就更加容易讓人聯想到曆史的興亡,以及朝代的更疊。可見得“離人”是因為政治的動蕩,或者逃難,或者從軍,才與秦娥分開了。

下半阕的開頭就寫秦娥登上了“樂遊原”,這裡想必是她和“離人”當年一起遊覽過的地方。但是作者在選擇這個“樂遊原”的同時,還點明當時正值“清秋節”。

作者在這裡除了是想用節日的熱鬧,來反襯秦娥的寂寞孤清以外,還在暗示着經曆了“安史之亂”的唐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因為“樂遊原”這個地方,正是漢家宮殿的遺址所在。

“離人”因為戰亂與秦娥分别了,從柳色青青的春天出走,一直到遍地黃葉的“清秋節”都還沒有回來。當初同遊過的地方,早就已經是一片斷壁殘垣了。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秦娥眼欲穿地看着那片鹹陽古道,希望可以得到哪怕是一丁點“離人”的消息。但是因為音書久絕,結果是什麼消息都沒有得到,眼前隻剩下秋天的西風、落日的殘照。

西風象征着一年之末,殘照象征着一日之末,最後再加上,距離當時已經消亡了五百多年的漢宮遺址,可見得最後秦娥的心中,到底是多麼地絕望了。

綜合上面的這些分析,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知道,為什麼以前的人們和現在的人們,對李白這首《憶秦娥·箫聲咽》的解讀,會發生一些變化,因為這首詞其實是具有雙重主題的。

這首《憶秦娥·箫聲咽》表面上是講述了一名秦地女子,在“安史之亂”時與心上人分别。當戰争結束以後,人們都在慶功時,她望穿鹹陽古道,卻見不到征人歸來的絕望心情。

不過,這首詞更深層次的主題,卻是在講一個王朝,因政治動蕩和戰亂而失去了根基,動亂雖然已經平複了,但是盛世同樣已經結束了。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彼時唐王朝的皇權,更是處于“西風殘照”,搖搖欲墜當中,這和已經逝去了五百年的漢家王朝是多麼相似啊,讓人不由地生出許多的感慨。

其實在真實的曆史中,“安史之亂”正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後來的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同時皇帝的任命,有時竟還出自宦官之手,與漢朝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關于詞中的“秦娥”,為什麼是“秦娥”,其實也是有一種說法的。因為在五代以後的詞中,經常會用“秦樓”一詞,來代指青樓等地方。

同時,考慮到詞所指的意象,在這麼長時間裡的演變中,是有一個過程的,是以我們可以推斷出,“秦娥”在這首詞裡,可能是指秦地“教坊”中的女子。

唐朝的“教坊”專屬于皇家,而唐朝都城又在長安,屬于秦地,是以“秦娥”在這裡是指“京師教坊中的女子”,或者宮廷樂師。唐玄宗沉迷于教坊音樂,也正是唐朝衰落的一個誘因。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由于李白這首《憶秦娥·箫聲咽》,沒有被收錄入唐代著名的民間音樂集《教坊記》中,是以胡适等一些人是以懷疑它不是李白的作品,而是後世之人托名之作。

但是從内容上進行分析,這首《憶秦娥·箫聲咽》的時代背景,就是“安史之亂”以後。當時唐朝經曆了巨大的動亂,《教坊記》的作者,隻怕是根本就沒有機會将其收錄入歌集裡了。

結語

古詞裡面的詞牌,其實大多都是源于《樂府詩》或者民間歌曲,還有一部分是來源于唐朝的教坊。此外,就是唐朝那些詩人也原創了一部分。

李白寫的《清平調三首》又名《清平調詞》,後來就直接成了詞牌名。除了李白,王維、白居易等唐代詩人都曾有過自創詞牌,是以李白自創一個詞牌也并不出奇。

李白自創一個詞牌,并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奠定了他“詞祖”的地位

雖然有小部分的人質疑《憶秦娥·箫聲咽》是托名之作,但是現有證據都證明這首詞就是李白所作。是以,根據目前的證據,完全可以證明李白“詞祖”的地位。

如此一來,原來“詩仙”即是“詞祖”,李白一人對中國古典文學中兩大最重要的文學體裁,皆有開創性的貢獻,這才是中國古代文壇上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