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什麼推什麼?你的手機被誰“監控”了?

随口提上兩個品牌

低頭重新整理下,手機廣告随之比對

和朋友聚會,聊到火鍋

下一秒,APP上滿是附近火鍋店推薦

聊什麼推什麼?你的手機被誰“監控”了?

甚至想換雙拖鞋,APP都能精準定位

好像未蔔先知一般及時為你推送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曆

好像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中?

今天,小編帶你揭秘

手機是如何“偷聽”我們的

01

調用手機麥克風權限

如今,我們在下載下傳使用手機APP時,經常會按照要求習慣性授予其手機權限,有時就包括手機麥克風。這就讓一些APP有機可乘,當我們使用這些APP時,就有被通過麥克風“偷聽”的風險。

擁有了麥克風使用權限,手機APP就可能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聽到我們談話的聲音甚至手機所處環境附近的聲音。

APP在前台穩定運作時,甚至能夠穩穩地收音,做到完美“偷聽”(APP切換到背景不代表不能錄音,隻是一段時間後,系統經常會限制背景的APP進行錄音)。

聊什麼推什麼?你的手機被誰“監控”了?

當“聽”的條件達成後,有些APP就會在聯網的情況下偷偷将這些收集到的資訊上傳,對内容進行分析後,将廣告精準地投放給我們。

02

大資料分析

生活中,在我們使用手機時,難免會留下一些痕迹,例如地理位置、浏覽器搜尋記錄、購買物品記錄等一系列資訊,大資料會對這部分資訊進行收集整理,再通過算法分析畫像,判斷我們可能存在的潛在需求,進而選取與之相比對的廣告推送。當推送較為準确時,我們就會懷疑是不是被手機“偷聽”;反之當推送并不準确時,我們自然而然也不會産生這樣的聯想。

由此可見,

手機确實可以通過“偷聽”我們

獲得我們的個人資訊

那麼該怎樣保護我們的資訊安全?

小編為你支幾招!

1、根據APP性質授予APP的手機使用權限,不要過度對APP進行授權,尤其是攝像頭、麥克風、通話、相冊等權限要謹慎受理。

2、盡量不要點選來源不明的網址連結,更不要在網頁下載下傳來源不明的APP,建議在官方應用商城下載下傳。

聊什麼推什麼?你的手機被誰“監控”了?

3、不要随意掃描内容不明的二維碼,也盡量不要在網上随意填寫調查問卷。

4、不同APP設定不同密碼,尤其是金融類APP更需注意賬号和密碼保護。

5、建議安裝手機安全防護軟體,定期對手機進行安全檢查。

來源:科普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