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會上網嗎?你可能沒有察覺,其實上網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開源技術,比如網址解析所用的DNS解析伺服器絕大部分都采用了開源軟體,用于網站架構設計的Apache Web伺服器也是開源的,網站的很多内容都是通過PHP、MySQL等開源軟體編寫的,很多人喜歡用的火狐浏覽器也是開源的。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成了開源軟體的受益者,并樂此不疲。
開源已是主流
在過去十年中,Linux成了開源軟體的代名詞。從一個“玩具”到堅固的伺服器作業系統,Linux在很多應用場景中不再是Unix之後的備選。Linux作業系統+x86硬體平台已成為一個得到業界廣泛認同的完美組合。從2003年釋出Linux的商業版本到2011年全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紅帽公司作為一個專注于開源軟體的廠商已經成了業内的一個标杆。紅帽公司大中華區市場總監董辛乙将紅帽公司成功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紅帽公司在開源技術的選擇上頗具前瞻性,同時在開源産品的工程化和商品化方面具有很強的把控能力,這保證了紅帽的Linux軟體商業版本能夠滿足企業使用者對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第二,紅帽堅定地選擇了訂閱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并一直堅持下來,而不像有些同樣采用了訂閱模式的開源軟體公司中途又倒退回許可證模式。随着Linux更快地走入一些關鍵應用領域,以及中國使用者觀念的轉變,訂閱這種收費服務模式也逐漸得到了中國使用者的認可。
“5年前,我剛回國創業時,與一些使用者談論起開源,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開源節流’,而不知道開源是指開源軟體。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大為改觀,銀行、證券、網際網路公司、航空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業都已經廣泛地采用了Linux軟體。但是,中國使用者對開源技術的使用還沒有形成體系。我們的使命就是讓開源軟體的應用體系化和規範化。”恒拓開源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馬越表示,“在雲計算時代,軟體不再是一個産品,而是一種服務。”
市場分析公司ESG中國區總經理、進階分析師王叢表示:“在北美地區,IT企業不再單純銷售産品,而是以銷售解決方案和服務為主。尤其是大量的系統內建商,它們會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實力,對雲計算基礎架構與應用進行整合,将雲服務變成一種可銷售的産品,比如雲備份、雲歸檔。”開源雲作業系統OpenStack具備了将IT資源池化并進行整合的能力。系統內建商或服務商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自己的雲服務産品。
在雲計算時代,随着IT應用模式的轉變,技術部門得到解放,使用者更關心資訊安全、營運成本等問題。鑒于開源技術在上述這些方面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開源技術将在雲計算應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賽迪顧問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研究中心戴向軍将開源技術對于雲計算基礎架構的影響歸納為以下兩點:第一,開源技術将促進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雲計算基礎架構快速走向成熟;第二,開源技術将有利于發揮雲計算在靈活性和可擴充性方面的優勢。
成功的研發模式
董辛乙認為,開源已經成了一種被廣泛認同和接受的研發模式。與傳統的軟體公司依靠動辄上萬人的開發團隊進行封閉式的産品研發相比,開源軟體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創新速度極快,每周甚至每天都有新的開源代碼被公布出來。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情在激勵着廠商、系統內建商、使用者、技術人員為開源社群貢獻自己的智慧和軟體代碼。開源這種快速、輕型的研發模式更貼近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也更容易讓使用者自己進行把控,并靈活使用。
董辛乙表示:“使用者并不會因為軟體是開源的就會優先選用。使用者青睐開源軟體,是因為它能夠滿足實際的應用需求。與其說開源代表了一種新的産品理念,還不如說開源是一種革命,是對傳統研發模式的徹底颠覆。”
“在雲計算時代,資訊傳遞的速度和廣度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即使是遠隔千裡,人們也能在第一時間知道地球另一端正在發生的事情。一切都變得透明化,軟體的開發也是如此。”馬越表示,“軟體開發的門檻其實并不高,一個聰明人利用一台可以上網的電腦就能編寫軟體。是以,傳統軟體公司将軟體變成一個‘黑盒子’似的研發模式已經不能适應雲時代發展的要求。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促使軟體的開發變得透明化、精細化。”
中國擁有成千上萬的程式設計人員。他們雖然擁有智慧與創新能力,但是由于平時忙于傳遞大量的開發項目,其創新意識被嚴重地抑制了。“如今,一個優秀的技術人員已經習慣了在遇到技術難題時就到開源軟體社群中尋找解決的方案。但這畢竟是一種被動的學習和使用,不具有創新性。這也是為什麼開源軟體在中國的應用不成體系的重要原因。在中國,開源軟體的技術教育訓練和服務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馬越表示。
“開源是一種讓草根開發者的智慧得以迅速傳播的方式。在雲計算時代,開源的這種特質将得到進一步放大。雲計算的豐富資源可以更友善地被草根開發者使用。”馬越預言,“在雲計算時代,開源将催生一批軟體的自由職業者。在國外,軟體自由職業者這一族群已經産生,而在中國,這種人還比較少。軟體自由職業者可以為開源社群貢獻更多的代碼。開源軟體企業要做的就是對開源代碼的品質進行把控,并将其包裝成新的服務模式,如雲存儲、雲備份等。”
從Linux開源作業系統到開源雲作業系統,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過去20年中,全球400多萬程式員為開源社群貢獻了20多萬個開源軟體,Linux隻是其中之一。Linux的成功可以被更多開源雲作業系統複制。在雲計算時代,開源不可能被某一種技術或某一個公司主導,但是像OpenStack、CloudStack等開源雲作業系統社群很有可能異軍突起,在雲計算時代續寫開源軟體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