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作者:紅色史令

李嘉誠這個名字,在國内可謂是家喻戶曉,依靠房地産起家的他,憑着自己獨特的眼光的敏銳的嗅覺,最後成為房地産大亨。

許多人對李嘉誠的印象還停留在房地産行業,其實不然,李嘉誠涉獵的領域十分廣泛,他的發展經曆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1947年,19歲的李嘉誠到五金廠做推銷。22歲那年,李嘉誠用自己做推銷員攢下來的錢開了一家塑膠廠——長江塑膠廠。

辦廠初期,因為缺乏經驗,事故百出,李嘉誠幾乎要放棄創業,好在其表妹莊明月一直鼓勵他,最後李嘉誠渡過了難關。5年後,塑膠廠生意漸入佳境。

1957年,李嘉誠在一本雜志上看到塑膠花在國外特别火,他認為香港的發展如此之快,總有一天也會追上西方國家,是以他決定遠赴意大利考察,又将塑膠花帶回香港,和他預期的一樣塑膠花立刻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1957年底,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塑膠廠正式更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并且他又開了一家分公司,總部遷到了北角,一個廠負責生産塑膠玩具,另一個負責生産塑膠花。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的北角建起了第一棟高樓大廈,正式進軍房地産市場。沒過兩年,他在柴灣建起了第二幢工業大廈,事業也随之走向輝煌。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1967年,李嘉誠趁文化大革命左派暴亂,以低價購入大片地皮作為儲備。1972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正式上市,他公司的股票價格大漲65倍。到了70年代末,李嘉誠已經在房地産界脫穎而出了。

1979年,李嘉誠從彙豐集團購入英資銀行22.4%的股權,并且他也是第一個收購英資銀行的中國人。1984年,他斥巨資買下了香港電燈公司。兩年後,李嘉誠把目光方向國外,購入加拿大某石油公司超過50%股權。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到了1995年,李嘉誠總資産已超過420億美元。2009年,他手裡的長江實業總市值約為1萬億港元。

2010年李嘉誠花費57.75億英鎊購入應該電網業務。2019年,長江實業斥資46億英鎊收購了應該最大的酒吧集團和釀酒廠。

2014年3月,李嘉誠将自己在屈臣氏25%的股份抛出,套現超過710億元。同年8月,他又收購愛爾蘭某大型航空租賃公司旗下100架飛機。

2020年,長江實業花費10億英鎊投資建立英國康沃斯碼頭。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李嘉誠在國内賺到錢後,沒有選擇一勞永逸,而是選擇跑到國外去做投資,購買國外實業公司的股份,讓自己的身價一路上升。然而近期又傳出了一則消息:李嘉誠在歐洲賺夠了錢 ,開始抛售自己在歐洲的資産,連續賣出1155億的資産後,英國政府終于坐不住了,開始調查李嘉誠。

在中國房地産發展的黃金時期,李嘉誠抓住機會賺了一大筆錢後,就開始兜售自己在國内的資産,并開始把投資逐漸挪向歐洲,大家都以為他以後要在國外發展。并且據了解,李嘉誠的投資覆寫了英國半數以上的産業,不僅有房地産,還包括了許多能源行業,是英國的納稅大戶。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英國方面對這個來自中國的富豪也是十分重視,李嘉誠不僅是他們的财神爺,并且手裡還掌握着許多重要的能源資源,就連英國女王也親自接見李嘉誠。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當時都認為李嘉誠将會在英國繼續大力發展自己的事業,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李嘉誠在不斷地抛售自己的海外資産,并決定重回大陸發展。

僅僅幾個月,李嘉誠前後套現了1100多億歐元,這一行為引起了歐洲的恐慌,一旦李嘉誠撤資,他之前投資的行業股票會全面下跌,将會造成許多資本家的經濟損失。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李嘉誠在中國賺夠了錢,跑去國外投資,當時遭到了許多人的謾罵,他們認為李嘉誠忘恩負義,是一個不愛國隻愛錢的商人,但如今,李嘉誠帶着他在歐洲賺到的錢又回到國内做投資。

回到國内後,面對網際網路發展的高峰時期,李嘉誠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房地産行業。除此之外,他還緻力于發展新能源産業。2020年,李嘉誠與吉電股份合作,共同謀劃新能源充電産業的發展問題。

英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的命脈自然掌握在資本家的手裡。李嘉誠撤資的舉動觸動了資本家的利益,資本家自然會找人調查他的動機。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英國方面一直覺得李嘉誠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其實作為一個商人,李嘉誠在乎的無非就是市場能帶給自己多少利益而已。

李嘉誠的危機感非常強,他每天都花費許多時間來考慮公司未來的發展問題,他總是在想自己在逆境中應該怎麼做,等到問題真的來了,他就早已有了解決方案。那麼他此次離開英國,似乎從側面也能反映出英國的市場可能确實出現了一些危機。

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堅持一些原則的話,可以提高成功的機率,李嘉誠的原則就是适可而止。

李嘉誠套現1000多億歐元,重回祖國投資,英國市場出問題了?

正所謂物極必反,沒有一個行業可以一直興盛下去,當一個行業發展得順風順水時,很可能在下一個階段它就會出現下滑的趨勢。

李嘉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大家做了一個榜樣,商人們應該學習李嘉誠的憂患意識,并且在投資時要把握适度的原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