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引言:

都說時勢造英雄,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不少有才能但出身不好的人物在亂世中逆風翻盤。譬如三國時期的曹操,雖然是宦官之後,卻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亂世中有了資本可以與孫權劉備三足鼎立,甚至連出身乞丐的朱元璋也能在時代潮流下,抓住時機,最終登上九五之尊,受萬民景仰。

在這些人中,宋福金也是光芒萬丈的人物之一,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裡,她不随命運裹挾,憑借自己的聰明睿智,從一個陪嫁丫鬟,逆襲成為一代太後,垂範天下,不可謂不成功。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家道中落,亂世遇貴人

說起宋福金,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她的孫子李煜大家卻耳熟能詳。

宋福金出生于唐末,藩亂割據的時代,祖籍江夏,她出身在書香世家,但無奈遇上亂世,家裡漸漸地敗落下來,一家人在亂戰的烽火下走散了,小小年紀的宋福金更是在路上被強盜擄走。

此時宋福金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出現了,這個貴人就是王戎。王戎是唐末時期的昇州刺史,王戎見宋福金可憐,救下了她,并将她帶回了自己的府邸,成為自己女兒的侍女,兩人一同成長。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古代丫鬟的地位十分低下,沒有人身自由,終身奴籍,生死皆由主人決定,社會地位比平民還低。就算有些主人善良一些,會幫忙指親,平民人家也不會娶一個丫鬟為妻,畢竟平民與丫鬟不是同一等級,是以指親也隻能在奴才這個圈子裡找,終生擺脫不了奴籍。

而宋福金卻好福氣,雖然同為丫鬟,但是王小姐脾氣很好,兩人性情相投,一同成長,情同姐妹。

到了15歲的年紀,王小姐出落得十分漂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方圓幾十裡的好人家都托媒人上門說媒,王家的門檻都被踏破了。而剛剛掌握大權的徐知诰也聞名而來,上門求親。

徐知诰是徐溫的養子,徐溫為新政權楊隆演的丞相,他位高權重,對自己的這個義子更是滿意至極,是以當徐知诰提出要求娶王戎的女兒時,徐溫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而這邊王家畏懼徐溫,不敢不答應,隻能忍痛将女兒嫁入徐家。宋福金作為陪嫁丫頭随着王小姐嫁入了徐家。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鞏固恩寵,翻身成為主母

王小姐剛嫁給徐知诰的前幾年,兩人夫唱婦随,恩愛無比。隻是幾年的時間裡,王小姐卻一直沒有懷上孩子,徐知诰為她請了無數的大夫調養身體,卻一直沒有動靜。王小姐自己也覺得對不起徐知诰,更擔心是以失了徐知诰的寵愛。

于是,她将宋福金送到徐知诰的面前。

宋福金是王小姐的陪嫁丫鬟,在古代稱為媵妾。

媵妾指的是同一宗族的姐妹陪嫁到夫家,稱為媵妾。始于周代時期,到了戰國時期,為了各國之家的聯絡,媵妾之風盛行。

媵妾也分很多種,像同宗氏的姐妹嫁到夫家,雖然是媵妾,但是地位僅低于正妻,比一般的妾室高出好些,也可以出席一些正式的場合。不過,到了後來,有一些家族不願意多嫁,就會讓一些貼身奴婢也作為媵妾陪嫁過去,這種媵妾的地位也就跟普通的妾室沒什麼兩樣,宋福金正是後者。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不過,這對宋福金來講已經是很好的,她受恩于王家,為了幫自己的小姐鞏固恩寵,成為半個主子也是幸事了。宋福金自己也很争氣,沒多久就有了身孕,徐知诰十分高興,十月後,産下一子,徐知诰欣喜之餘,為這個孩子取名叫徐景。

而王小姐身體每況愈下,沒幾年的時間,就郁郁而亡,徐知诰知道後十分傷痛,無心續娶,隻把宋福金扶正成為徐家的主母。

宋福金自身很有才能,她随着王小姐嫁入徐家之時,就幫着王小姐打理家裡的事務,管教家裡的奴才們也很得方法,上下對她都十分敬佩。是以在王小姐去世,宋福金成為徐家主母後,她處理事情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此外,徐家在宋福金的治理下,安穩平順,這讓徐知诰對她更是另眼相看,兩人的感情也慢慢地好起來。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互為知己,成為賢内助

說來也很湊巧,徐知诰和宋福金的遭遇竟然很相似。徐知诰原名李昪,他的生父李榮在唐末戰亂中失散無蹤,李昪隻能跟随母親一同生活,漂泊無依的母子本就艱苦,母親在他六歲的時候染病而死,李昪由此成為了孤兒。

上蒼垂憐,在李昪最落魄的時候,節度使楊行密向他伸出了援手,将他帶了回去,将他收為養子,卻沒想到楊行密的兒子們卻十分有意見。

因為那個時候楊行密雖然還是唐末的節度使,但是唐朝已經名存實亡,楊行密雖然沒有稱帝,但是稱帝隻是一個形式而已。是以楊行密的兒子們也一直在内鬥,争取得到父親的歡心,現在親兄弟幾個鬥得厲害,這個時候再冒出一個李昪出來,以後父親會不會更看重李昪也不好說。

為了避免養虎為患,楊行密的兒子們堅決反對。楊行密雖然很喜歡李昪,但是架不住兒子們這麼強烈的反對,無奈之下,隻能将李昪交給自己的丞相徐溫。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和楊家完全不一樣,徐家對李昪很是喜愛。他将李昪收為養子,改名徐知诰,成為徐家的兒子。

在徐溫夫婦的悉心照顧下,徐知诰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詩書、兵法和騎射都十分出色,徐溫對他也很滿意,漸漸地放權給他。

也許同是幼年在戰亂中颠沛流離,雖有貴人,但寄人籬下的辛酸苦楚也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宋福金和徐知诰抱團取暖,互相慰藉彼此。

有了宋福金這個賢内助在,徐知诰做起事情來也更加順心順意。當然宋福金也不是一個隻會周旋在内宅的婦人,她雖然是女子,但是見識頗深,偶爾和徐知诰在談起一些時政時,見解很是獨到,讓徐知诰十分欣慰。

徐知诰初為昇州刺史時,昇州經曆了多番戰亂,民不聊生,百姓艱苦,宋福金建議讓他效仿漢高祖劉邦,減輕賦稅,仁義待民。

徐知诰采取了宋福金的建議,在他治理下,昇州幾年之内雖然比不上盛唐時期那麼繁榮昌盛,但也保的一方百姓衣食無憂,百姓們對徐知诰感激涕零,稱贊之聲不絕于耳。

徐知诰還經常親自去體察民情,了解民生疾苦,所到之處,百姓們對他贊不絕口。

可以說徐知诰能在昇州得到百姓的擁戴和信任,宋福金功不可沒。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夫妻同心,建立新政權

徐知诰在昇州忙得四腳朝天的時候,楊行密卻突然逝世,徐溫扶持楊行密的兒子楊隆演登基為帝,但是楊隆演拒絕了,畢竟那個時候唐朝雖然名存實亡,但是隻要唐朝還在,他登基就會被天下人戳脊梁骨,更何況,他的父親楊行密在的時候,都沒有稱帝,父親一死就稱帝,于情于理都不合。

不過楊隆演雖然拒絕稱帝,卻被尊稱為南吳王,徐溫作為肱骨之臣,地位也漸漸上來了。而徐知诰素來仁孝,治理一方百姓,頗有威望,徐溫開始犯愁了。

因為徐溫有兩個親子,才能雖不及徐知诰,但到底是自己的骨肉,徐知诰雖非親生,但一直養在膝下,情分不比自己的兩個兒子少,況且他才幹突出,頗有徐溫當年的風範,手心手背都是肉,這讓徐溫更加難以抉擇了。

徐知诰也漸漸明白了徐溫的心,他雖是養子,但是雄心勃勃,宋福金看出他的心思來,在背後默默地鼓勵他去争取,不用顧及其它。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徐知诰知道自己沒有優勢,隻能更加努力幹事,後來徐溫知道自己的兒子徐知詢有意跟徐知诰争權,是以在徐溫死後,由徐知詢繼承他的爵位。

不過,此時的徐知诰已經手握大權,在徐溫手下的這些年,他積累人脈,積攢實力,朝政大事也很有主見,漸漸地,他在南吳的聲望已經快越過楊隆演。

幾年後,楊隆演逝世,徐知诰學着徐溫當年的手段,扶持楊溥登基稱帝。楊溥知道自己是徐知诰手裡的棋子,雖然實力不足,但是野心勃勃,楊溥多次想要除掉徐知诰,好在徐知诰反應機敏,躲了過去。

徐知诰在朝堂上不盡如意,經常和宋福金談心,宋福金也多番勸導,讓徐知诰寬慰不少。後來徐知诰身邊的人看不得楊溥如此對待徐知诰,便鼓動他稱帝,徐知诰拿不定主意,回去跟宋福金商量,宋福金幾句話就打消了他的疑慮,于是徐知诰聯絡朝臣,逼迫楊溥退位。

徐知诰登基稱帝後,改國号為齊,幾年後,又改國号為唐,史稱南唐。徐知诰登基後,封王小姐為順妃,宋福金為皇後,兩人攜手數十年,曆經風雨,在徐知诰登基後,兩人仍恩愛如初,也成為民間一段佳話。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擅于勸谏,不幹涉朝政

剛登基的徐知诰還算是比較清明的皇帝,偶爾也有脾氣不好的時候,也是宋福金安撫了下來。

據說有幾個大臣當面跟徐知诰頂嘴,徐知诰在盛怒之下,要将幾人處死,但是都被宋福金勸下來,天子之怒,也就隻有宋福金能夠攔得住了。

不過日子久了,徐知诰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甚至對于他有恩的楊行密後人還施以刑罰。此外,徐知诰一直疑心和他一起長大的徐知詢,以為他手裡有重兵,擔心有朝一日會将他趕下皇位,于是他單獨召見了徐知詢,宋福金提前得知消息,讓人通知了徐知詢連夜逃走,又一邊勸皇帝,手足之情重,更何況徐家對他有恩,此時動手怕天下人會非議,對皇帝的清譽不好。

徐知诰聽後才作罷,隻是罷免了徐知詢的官職,讓他做個閑散人,這才躲過一劫。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晚年的徐知诰一直沉迷丹藥,祈求長生不老,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了,在他彌留之際,留下遺囑,讓宋福金的兒子李璟繼位。

然而此時的李璟年紀尚小,外臣也虎視眈眈,于是幾位大臣上奏,請求太後垂簾聽政,沒想到宋福金卻斷然拒絕了。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古代女子能夠在宮裡熬出頭,成為皇後,太後已經是不容易的,垂簾聽政更是效仿當年武則天的套路,不過不同的是,武則天想要垂簾聽政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而宋福金卻是送上門來的,她卻堅決不要。

宋福金認為皇帝雖然年幼,但是有先帝留下的托孤大臣輔佐,先帝放心,作為太後更放心。再者,她覺得唐代沒落正是因為後宮婦人幹擾朝政,才導緻了後來的藩鎮割據,盛唐不再。況且宋福金隻念和徐知诰的情分,隻想安享晚年。

至此,群臣再無話可說。宋福金終日在宮裡,由于太過思念徐知诰,身體纏綿,郁郁寡歡,兩年後,也随徐知诰而去,和徐知诰合葬永陵,谥号元敬皇後。

她是陪嫁丫鬟,結果小姐為妃,她成了皇後,差點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總結:

縱觀宋福金的一生,大起大落,她的出身雖然不好,又遇上戰亂,既不能像男兒一樣征戰沙場,建功立業,也不能出入廟堂,拜将封侯,但是她卻能夠得到上天的庇護,在亂世中苟延殘喘下來,又憑借自己的聰慧伶俐,得到徐知诰的寵愛和信任。

夫妻一體同心,建立新的政權,更難得的是,宋福金知足常樂,即使已經身為太後,又有朝臣擁戴,卻也不沾染朝政,博得一個賢良的名聲。

從一個小小的陪嫁丫鬟,到母儀天下,身份懸殊如此之大,宋福金卻用她的一生向世人證明了女子在亂世中,也可以翻身做主,而她的這場翻身戰打得實在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