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明首位皇帝朱由崧簡介

明代天子

本名:朱由崧

别稱:弘光帝、明安宗

字号:小字福八

所處時期:明代

民族族群:漢族

誕生地:北京福王京邸

誕生時候:1607年9月5日

作古時候:1646年5月23日

重要造詣:南明第一任君主

在位時候:1644年6月19日-1645年5月23日

年号:弘光

廟号:安宗

谥号:簡天子

朱由崧人物平生

(曆史lishixinzhi.com) 晚期閱曆

朱由崧,字福八,明神宗朱翊鈞之孫,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宗子。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朱由崧随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陽。

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落後封為福王世子。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福王朱常洵從城上以繩子垂至高山逃出城外,藏匿于迎恩寺,後被農人軍搜出,被戕害。朱由崧缒城逃走,前去懷慶流亡。

1643年(崇祯十六年)蒲月,襲封福王。崇祯帝親手拿起了宮中的玉帶,調派内侍去送給他。

四周亡命

1644年(崇祯十七年,順治元年)正月,懷慶有農人軍打擊,朱由崧流亡到衛輝,投靠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衛輝也有農人軍打擊的警報,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與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

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登陸,住在杜光紹園中。

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農人軍攻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就義的音訊傳至淮安。崇祯帝在北京就義後,留都南京和南邊各省仍在明代的掌握之下。

四月,南京諸臣皆以為國度弗成一日無君,議立新帝。但對帝位誰屬則有一番論争。

四鎮擁立

從血緣上來講,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啟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檢二子,天啟帝朱由校無子,而崇祯帝朱由檢也就義了,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堕入清軍之手,以是應從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諸弟中挑選。福王朱常洵為第三子,以常洵居長。朱由崧為朱常洵宗子,身在南京左近的淮安,是以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沒法至南京繼位的情況下,福王本為第一順位。但是東林黨人卻持相反看法,以東林首腦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主張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稱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世界”。

潞王朱常淓血緣偏僻,天然缺少繼立的來由。

但他的所謂賢名,卻赢得了許多人的憐憫和支撐。事先政治以内閣賣力,縱然天子昏庸,賣力的臣下仍能夠保持政治機構的一般運轉。以形勢而論,留都諸臣須要的隻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首腦。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賢君弗成。在史可法指出福王弗成立的七大來由中,其一就是“幹涉幹與有司”。他們弗成能請求舉行全國範圍内的普選,卻總有多量的野心家乘隙上下其手,借擁立争功。南明的形勢勢勢必風聲鶴唳,一發弗成收拾了。

朱由崧在原總督京營寺人盧九德的資助下,間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鎮總兵乞助。高傑,黃得功本身正本就是狼子野心的流竄軍閥,見有“定策擁立”的大生意可做,真是無本而有萬利的好機會。因而一拍即合,甩開他們的頂頭上司——正與史可法密商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做起了定策功臣。音訊傳到南京,所有人無不心驚膽戰。馬士英老于政界,見本身部将窩裡反,想來争也沒用。立刻向朱由崧剖明心迹,成為從龍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開始還蒙在鼓裡,比手劃腳的不平,又在寫給馬士英的信中大罵朱由崧昏聩懵懂。沒想到卻成為落在他人手中的痛處。随即馬士英便率領雄師殺氣騰騰的護送朱由崧來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滿心痛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隻好接收這個實際了。

1644年(崇祯十七年,順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張慎言、高鴻圖、姜曰廣、李沾、郭維經、誠意伯劉孔昭、司禮寺人韓贊周等執政中集會,李沾、劉孔昭、韓贊周議立福王,議遂定以福王繼統,告廟并修武英殿。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等人前去淮安驅逐朱由崧。四月二十七日甲申,南京禮部率百司迎福王于儀征。

即位稱帝

1644年(崇祯十七年,順治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至浦口,魏國公徐弘基等渡江驅逐。來日诰日舟泊觀音門燕子矶。四月三十日,南京百官迎見朱由崧于龍江關舟中,請其為監國。朱由崧身穿角巾葛衣,坐于卧榻之上,推說本身未攜宮眷一人,預備流亡浙東。衆臣力勸,朱由崧贊同。

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