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當代表這幾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裡走出的中國手工藝大師

作者:齊魯壹點

“原來所裡有五個專家,這次申請研究院得十個專家,我從上海、景德鎮邀請了三位國家級大師,共同研究刻瓷新技法,更好地把刻瓷藝術發揚光大。”見到山東省人大代表、中國手工藝大師昃秀花時,她剛從淄博市博山區政務服務中心回來,申請以她名字命名的藝術研究所更新為藝術研究院。

昃秀花精通刻瓷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她一直很關注齊魯傳統工藝的發展和傳承。

“很少有幹的了,因為很辛苦,回報也少。讓大師們多帶徒弟,把好東西傳下去,培養一批‘大國工匠’。” 這幾年,她不斷呼籲調動年輕一代從事傳統工藝的積極性,推動齊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在創新中傳承下去。

我當代表這幾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裡走出的中國手工藝大師
當主播進學校 讓傳統手工藝走進年輕人

年近六十歲的昃秀花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做起了“網絡主播”。在短視訊平台開設賬戶,打造“線上創新工作室”,宣傳推介刻瓷藝術。

“現在剛剛上線,慢慢見到效果了,網上年輕人多,想讓更多人了解。” 昃秀花介紹說,刻瓷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進行書畫雕刻,刻瓷集繪畫、書法、刻镂于一身。最早的刻瓷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當時出現剝鑿瓷釉的方法,稱為“剝玉”。

伴随着叮叮當當的敲擊聲,昃秀花的刻瓷生涯已走過了36年,她創作的《聊齋》系列在全國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評比中榮獲金獎,這是刻瓷第一次捧回金獎,為刻瓷這門藝術“正了名”,成為刻瓷行業的學術帶頭人。

小小的刻刀,注入了昃秀花無數心血,在開門授徒的過程中,她将自身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每位徒弟,現在很多徒弟都成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逐漸成長為淄博市乃至山東省刻瓷藝術的骨幹力量。

但現在社會上知道刻瓷文化的青年人越來越少,她的徒弟們“70後”居多,“80後”“90後”的身影很少。

今年,昃秀花剛剛被淄博市職業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專題講授刻瓷相關課程。近期,研究所正與職業學院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接,詳細商讨課程設定和相關領域人才培養計劃,研究将創新工作室列為淄博職業學院課外實訓基地,以培養優秀刻瓷人才。

我當代表這幾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裡走出的中國手工藝大師
妥善保護曆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大代表,昃秀花很關注鄉村振興,特别是鄉村文化振興。她多次到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麻莊村調研幫扶,希望趟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這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落,而且還有紅色文化的傳承,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鄉村旅遊資源。”早在2018年5月,昃秀花就與當時的麻莊村“兩委”班子、部分黨員代表、村民代表進行溝通,并初步達成一緻,立即啟動了“山東省傳統古村落申請計劃”,從曆史底蘊、自然資源、人文沉澱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村莊亮點、特色,并成功入選“山東省第五批傳統古村落”。

但這隻是開始,缺少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缺少對曆史、文化資源的妥善保護曆來就是農村的“短闆”。昃秀花又實地調研産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并到麻莊唐槐、南廟、北閣等有發展潛力的地點實地檢視,推動落實好古村落保護各項工作。

“當時麻莊村對僅一山之隔的‘開元溶洞’發展前景很羨慕,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找準産業聚力點,建構鄉村遊綜合體。這幾年來,僅博山區就有五陽湖、如月湖、和尚房、中郝峪等一系列鄉村遊景點成型,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意發展鄉村旅遊,但因為旅客粘性不夠,經常出現‘叫好不叫座’、長期發展乏力等窘境。”昃秀花認為,把遊客吸引來僅僅是個開始,如何才能打響“鄉村遊”這張牌,讓城裡的遊客住得下、買得走、下次還想來,才是發展的關鍵。

昃秀花經過調研發現,麻莊村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幾年前就開始發展猕猴桃特色種植,如今全村近90%的耕地都種植有猕猴桃,頓時有了以“猕猴桃産業”為“梧桐樹”,引來“鄉村旅遊”這隻“金鳳凰”的發展思路。

2020年,昃秀花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北京專家,到麻莊村調研檢視猕猴桃儲藏及冷鍊運輸等情況,把“立足猕猴桃産業發展鄉村旅遊”的想法與麻莊村“兩委”及部分黨員群衆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村集體的産業發展也開始沿着這條思路進行“全産業鍊”的謀劃和摸索。

“文化搭台、産業唱戲,探索公司化營運思路已經打開,如何點燃這‘第一把火’事關麻莊村鄉村旅遊事業發展的第一步能否邁好。”2021年5月,昃秀花多方奔走,推動舉辦了“麻莊村書畫文化藝術節”。趁熱打鐵,又積極促成了“麻莊村唐槐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成功注冊“麻莊唐槐”商标。

“鄉村文化振興必須以産業為基礎,這些有益探索也僅僅是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如何才能讓群衆受益、集體發展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這就需要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加大對鄉村産業的投入和支援,隻有不斷注入源頭活水,才能将一個‘小水窪’澆灌成‘汪洋大海’。”昃秀花說。

我當代表這幾年|省人大代表昃秀花:刻瓷裡走出的中國手工藝大師
弘揚齊魯工匠精神 加快手工藝産業化程序

履職四年來,昃秀花圍繞弘揚齊魯傳統手工藝、推進鄉村振興、推動老工業地區轉型發展等方面,累計提出代表建議十餘件,并得到省内相關部門的認真解答回報。

2022年山東省兩會召開,昃秀花精心準備,認真撰寫代表建議,今年她依然聚焦傳統手工藝的發展。

昃秀花表示,工藝美術行業在多重因素沖擊下,創新能力不足、産業化水準不高的弊端日益顯現,再加上人才梯隊建設力度不足,導緻不少傳統工藝美術細分行業比較困難,發展前景堪憂。

“盡管各級政府一直強調對傳統工藝進行保護甚至挽救,很多品類也列入了各級非遺名錄,但内生動力不足。傳統手工藝要想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得和市場接軌,加快産業化程序,讓幹這行的人不僅養活自己,還能有不斷創新的動力,這樣才不會被淘汰。”昃秀花建議,進一步加強政策導向,加快傳統工藝美術産業程序,完善行業創新發展生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弘揚齊魯工匠精神,在更高水準上推動提升傳統手工藝行業整體發展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