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泰坦尼克号,大家肯定首先會想起電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情景,電影中的人們即将乘坐号稱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輪進行試航,然而這場旅途卻是一場毫無預知的災難。
是以在災難來臨前男女主的浪漫相擁讓我們羨慕不已,甚至也都想來一場這樣的旅行,人們表現出來的安然輕松似乎表示這是一場愉快的旅途,然而這個号稱永不沉沒的郵輪在行駛過程中與冰山相撞了,最後沉沒,人們在期間所表現出來人性溫情又是在災難中難以看到的,這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一開始人們所表現出來的安逸,在現實中确實是真實的,但在它即将沉陷時呢?人們是否也會真的像電影拍攝的情景一樣,将人性顯現出最高境界呢?
一組事後統計泰坦尼克号遇難者的資料卻表明了,現實中的這個郵輪在沉陷之時,船上的每一個人,并沒有像電影中被溫柔的對待,反而透露着一個殘酷的再現實不過的現實,這個真相對現在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我們都知道郵輪也像飛機一樣,艙内也會分為頭等艙、二等艙及經濟艙,每個艙的票價是不一樣的,受到的待遇肯定多多少少都有所差別,乘客也會更加享受這個過程,不然頭等艙那麼貴也不是白買的。
于是在泰坦尼克号郵輪中,由于救生船放在船 的數量是有限的,并不能照顧到每一個乘客,頭等艙、二等艙及經濟艙又是分開的,那怎樣配置設定這些救生船呢?根據資料顯示,大多數的救生船都被放在了頭等艙及二等艙的旁邊,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這兩個艙的乘客肯定比經濟艙的乘客有更大的優勢逃生。
事實也說明了這一個真相,在郵輪沉陷之時,救生船先被送到頭等艙,之後再到二等艙,救生船隻能載船上三分之一的人,由此一來,經濟艙的乘客是最後才被考慮的對象,最後無疑頭等艙的幸存者最多,其次二等艙,經濟艙的生還者是最少的。
這個事實與電影中講述的産生了鮮明地對比,在災難面前時,人們的表現跟所受到的待遇,相反,卻暴露了現實中的不平等待遇,票價高的乘客受到了優先保護的權利,而經濟艙的乘客卻受到了冷落。
其實不管是乘坐哪一種交通工具,我們如果花錢買票了,我們就應該有享受安全保證的權利,而不應看票價而被差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