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津湖戰役最激烈戰鬥:東山志願軍不懼傷亡連續進攻赢得美軍敬意

作者:西部戰鷹

美國海軍陸戰隊北韓戰争官方史第三卷稱,12月6日在下碣隅裡東山發生的戰鬥是海軍陸戰隊在長津湖戰役中所經曆的最為激烈和壯觀的戰鬥,據守東山的志願軍不懼慘重傷亡,持續不斷地發動攻擊,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赢得了海軍陸戰隊的尊敬。

志願軍58師172團占領東山

下碣隅裡距離長津水庫南端約2公裡,通往南北的公路都從這個不大的小鎮裡經過,并分出向西的一條支路,形成了公路交通的樞紐,一條窄軌鐵路也經過下碣隅裡。下碣隅裡坐落于群山環抱之中的盆地,周圍則是坡度較為平緩高度較低的丘陵,隻有東北方向被稱為東山的一片高度約150米的連綿丘陵,勉強可以作為防禦的屏障。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 1 隊團第 3 營三分之二的兵力于11月26日晚抵達下碣隅裡, 由于卡車短缺,卡爾 L.斯特爾上尉的G連加機炮連的一個臨時排不得不留在定坪。3營營長裡奇隻能用一個隻有三分之二兵力的營來保衛下碣隅裡的任務。

長津湖戰役最激烈戰鬥:東山志願軍不懼傷亡連續進攻赢得美軍敬意

下碣隅裡防線示意圖

由于沒有足夠的兵力,裡奇決定集中他的兩個步槍連,H連 和 I連部署在尚未使用的簡易機場的西南面。另一個對下碣隅裡防禦的最大威脅是小鎮東邊的東山,但由于兵力短缺,東山仍然無人防守,裡奇計劃當G連從古土裡抵達時用它來防守東山。

28日下午,步3師第10戰鬥工兵營D連抵達下碣隅裡,作為下碣隅裡防務指揮官,裡奇擁有對該連的作戰控制權,他決定用它來填補東山防務。D連連長陸軍上尉菲利普A-庫爾貝斯稱,他來下碣隅裡是為第十軍建設一個新的指揮所,他的手下——77 名美國兵和 90 名南韓兵——沒有接受過步兵作戰訓練。除了個人配發的武器外,該連隻有四挺 0.50 口徑機槍,五挺輕型點30 口徑機槍和六具 3.5 英寸火箭發射筒。裡奇問庫爾貝斯,他是否會接受海軍陸戰隊軍官的戰術建議,庫爾貝斯同意了。 第3營機炮連執行官謝爾納特上尉被指派為“聯絡員”,他是事實上的指揮官,由無線電操作員布魯諾·波多拉克陪同。在黃昏時分,工兵們開始登上東山,擔負起東山的防務。

28日晚10點半左右,志願軍58師以173團從西南面和南面、172團從東面向下碣隅裡發起進攻,174團為預備隊。58師173團加強174團2營和師部特務營,共5個戰鬥營,攻擊的重點是下碣隅裡村南和西南部的臨時機場附近。擔任助攻的是58師172團的2營和3營,攻擊目标是東山。

58師在主攻方向發起的攻擊經過一番激戰後未能實作目标,173團和174團吹号退出戰鬥,當夜曾占領或突破的陣地全部喪失。58師28日晚在下碣隅裡西南和南面的進攻失敗,部隊受到很大傷亡。天亮前,美軍恢複陣地。據史密斯師長的日志記載,1 月 28 日至 29 日夜間,美軍的傷亡人數為 500 人,其中約 300 人來自步兵部隊,200 人來自司令部和勤務部隊機關,僅司令部營就有60人傷亡。

在東山方向,志願軍于29日淩晨2時發起攻擊。防禦東山的美軍主力第10工兵營D連在志願軍的攻擊下很快就崩潰了,東山山頂迅速易手,志願軍172團3營副營長吳國祥率9連奪取了山頂陣地,謝爾納特上尉在戰鬥中陣亡,但是無電線操作員波多拉克卻依舊留在陣地上,用SCR-300便攜式電台不斷向裡奇報告最新戰況。由于夜間戰鬥中該團2營3營損失較大,3營營長還負了重傷,于是,團長王祥下令預備隊1營調上了東山,首先進入陣地的就是1營3連,華東一級人民英雄楊根思是3連的連長。

東山争奪戰

裡奇現在最擔心的是東山的情況。如果天亮時,志願軍繼續占據山頂,下碣隅裡的防禦工事将一覽無餘,美軍的防守将變得很危急。第11炮兵團第2營D連6門105毫米榴彈炮首先測定志願軍炮兵陣地進,進行反炮兵壓制射擊,然後對志願軍後續部隊的集結地域進行猛烈炮擊。鑒于東山地區形勢緊急,原本負責支援德洞山口的第11炮兵團第3營H連6門105毫米榴彈炮也調轉炮口向東山開火。

長津湖戰役最激烈戰鬥:東山志願軍不懼傷亡連續進攻赢得美軍敬意

美軍的兩個炮兵連在防守下碣隅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機場附近的一門105毫米榴彈炮發射炮彈

在 29日05時30分,裡奇作出了反擊決定。31歲的營執行官,雷金納德·R·邁爾斯中校自願帶領一支縱隊上山。下碣隅裡在沒有可供邁爾斯使用的戰術機關,反擊必須由一支臨時組成的混合部隊發起,這個大約 250 人的臨時連的成員大部分是海軍陸戰隊隊員,但也包括一些陸軍士兵,由羅伯特 E. 喬楚姆斯中尉指揮下的第一排是戰鬥力最好的,由第1工兵營裡的海軍陸戰隊員組成。

長津湖戰役最激烈戰鬥:東山志願軍不懼傷亡連續進攻赢得美軍敬意

獲得榮譽勳章的邁爾斯中校

裡奇将邁爾斯的反攻推遲到 09時30分左右,晨霧已經散去,海盜戰鬥機可以提供近距支援。邁爾斯帶領他的“連隊”向上向東山行進。麻煩幾乎立即就開始了,如果不是來自志願軍的火力,就是來自冰雪覆寫的陡峭山坡。士兵們跌跌撞撞摔倒了,被别人拖到後面。邁爾斯的兵力減少至大約 75人。可以預見,在作戰中表現最好的是由喬楚姆斯所帶的那個排。喬楚姆斯的腳受了傷,但繼續指揮。邁爾斯随後稱,到達了軍事意義上的主峰,但地理上的主峰仍然牢牢掌握在志願軍手中。

第1工兵營A連在喬治·W·金上尉的帶領下進行了助攻,他們來到山的南側并通過邁爾斯的陣地。金大約中午時分開始上山,尼古拉斯 A 中尉手下的第 1 排打頭陣。金的連隊随後奉命撤回,向北行軍近一英裡,然後向上走北側山地。像邁爾斯部隊一樣,他到達了軍事意義上的主峰,但是在北側。當晚,他的連隊進入了一個反斜坡防禦陣地,與邁爾斯的隊伍相隔約500 碼。裡奇不得不滿足于金和邁爾斯據守這些陣地,志願軍繼續占領着地理學意義上的主峰。裡奇計劃在G連從古土裡抵達後才奪取東山的其他部分。至此,美軍與58師172團在東山形成對峙。

志願軍作戰記錄稱,11月29日,戰鬥持續一天一夜,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毀,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裡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的楊根思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鬥準備,待美軍靠近到隻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美軍的第一次進攻。接着,美軍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他指揮戰士奮勇沖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鍁展開拼殺。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湧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後,再次将美軍擊退。

長津湖戰役最激烈戰鬥:東山志願軍不懼傷亡連續進攻赢得美軍敬意

志願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

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随後發起集團沖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陣地上隻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英勇捐軀。

11 月 30 日 08時,裡奇指令剛剛從古土裡抵達的G連通過邁爾斯在東山的陣地繼續進攻,德賴斯代爾的 41 突擊隊為預備隊。斯特爾連長派出他的1 排和2 排通過邁爾斯的立足點,向山脊兩側發起攻擊,第3排和A工兵連的兩個排随後跟進。進攻進展緩慢,斯特爾用預備隊來包圍志願軍右翼。攻擊陷入困境,斯特爾要求允許在先前由邁爾斯占據的地盤設定陣地,海盜飛機再次發動攻擊,但G連沒能拿下志願軍的陣地。

當天晚上,志願軍的另一個團穿過了東山雙方争奪地域,進攻由斯特爾G連和第1工兵營A連和B連防守的反斜面陣地,史密斯将軍少将在其指揮所門口觀看了這場戰鬥,美軍失去了一些陣地,裡奇派出了他寶貴的一部分預備隊,英國皇家陸戰隊41 突擊隊,以增援 G 連,失去的陣地在第二天早上被奪了回來。在這之後,美軍與58師形成對峙局面。

幾天的炮擊和空襲使志願軍172團剩下的能走路的就不多了,例如楊根思生前所在的3連是一個加強連,到了11月30日,全連算上指導員蔣濱,活着的(包括輕傷傷員)人僅有28人,絕大部分死于炮火和空襲。

12月4日,柳潭裡的陸5和陸7兩個團撤回到下碣隅裡,陸戰5團于5日接管下碣隅裡防務,團長穆裡指定第3營對東山的志願軍陣地發動進攻。

12月6日的東山戰鬥是長津湖戰役最激烈的

12月6日上午7時,美軍使用4.2“迫擊炮開始炮火準備,第七海軍陸戰隊團開始向古土裡突圍。當海軍飛機于7點25分抵達東山上空,由于缺乏凝固汽油彈,飛機對志願軍陣地進行了轟炸,火箭彈和機槍掃射,空中打擊的效果看起來不是很大。進一步的空襲是由前沿空中火力控制員曼甯-吉特中尉引導海盜戰機進行的,站在山頂上的他随後受了重傷,空軍聯絡官大衛·G·約翰上尉接替了他的任務,共有76架飛機參與了當天的空襲。

長津湖戰役最激烈戰鬥:東山志願軍不懼傷亡連續進攻赢得美軍敬意

美軍12月6日進攻東山示意圖

上午9點,史密斯上尉的D連開始進攻,喬治·A·索倫森中尉的3排打頭,然後是第2排和第1排。23日,索倫森向北進攻,在前進50碼後被被目标的火力所壓制,火力來自志願軍在東山的主前沿陣地,志願軍自11月29日早上占領後一直據守在那裡。

在索倫森負傷後,約翰·R·辛茲中尉接替了他,在他正面迎戰敵人時,喬治·C·麥克諾頓中尉的第二排從側翼開火,理查德·約翰遜中尉的第一排也從側翼發起進攻。大約11時,志願軍的抵抗突然瓦解。東山戰事看起來幾乎是虎頭蛇尾,美軍隻以一人陣亡,三人負傷的代價就占領了曾抵抗海軍陸戰隊一個多星期的志願軍東山陣地。美軍發現了約30具志願軍遺體。

然而,事實證明,這僅僅是一場持續22小時激烈戰鬥的開始。下一個階段于11時30分開始。羅伊斯當時指令彼特斯F連來換防史密斯的D連,這樣D連就能恢複對目标B的攻擊。目标B是東南側500碼外的一處山陵,那處陣地下邊的山坡現在已被第7團第2營占領。

經過10分鐘的炮兵準備,D連的三個排于12時50分發起進攻,志願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美軍直到14時30分才占領了目标B。不過,海軍陸戰隊傷亡人數不多。史密斯上尉在這條向南走向山陵建立了三個排的陣地,他在那裡可以控制從下碣隅裡撤離的道路。

當天晚些時候,志願軍似乎在兩個目标之間的馬鞍形地帶進行集結,以進行反擊。約翰遜呼叫了空中打擊,射程以内所有的D和F連隊用所有武器開火。麥克諾頓帶領一支巡邏隊去對付馬鞍上地帶的志願軍。志願軍遭到美軍步兵火力和海盜戰鬥機的掃射,美軍俘虜了約220名幸存者,這是陸戰1師在長津湖戰役中俘虜志願軍人數最多的一次。應史密斯上尉的要求,兩個海軍陸戰隊士兵之間的馬鞍形地帶由增援部隊防守,增援部隊由團反坦克連的1名軍官和11名士兵,第4通訊營的1名軍官和32名士兵組成。

天黑後不久,志願軍發起猛烈反擊,美軍坦克和81毫米迫擊炮提供了火力支援,海軍陸戰隊隊員在近距離使用了2.36英寸白磷火箭彈。盡管志願軍遭受了可怕的傷亡,他們還是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直到午夜。很明顯,他們認為,這是有關東山的一場決戰,志願軍在02時05分再次對2營的3個連和第1營的C連發動了進攻。

接下來三個小時的鬥争被認為是整個長津湖戰役最激烈,也是壯觀的戰鬥,即便是對于曾經曆柳潭裡戰鬥的海軍陸戰隊老兵。海軍陸戰隊隊員從來沒有見到志願軍以如此多的兵力持續不斷地堅持發動進攻,曳光彈四射,照明彈可以讓美軍看到志願軍編隊小跑,部署就位。海軍陸戰隊坦克,大炮、迫擊炮、火箭和機關槍進行了緻命的收割,但志願軍仍然不顧一切繼續發動進攻,這赢得了海軍陸戰隊隊員的敬意。一小群志願軍士兵不時突進至能扔手榴彈的距離,但随後就被美軍火力所打倒。

這場戰鬥并非完全是一邊倒的。海軍陸戰隊遭受了志願軍迫擊炮和機關槍的猛烈射擊,到03時,D連的三個延伸陣地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那些陣地像手槍一樣指向敵人集結地域的中心地帶。麥克諾頓和執行官詹姆斯·H·霍尼卡特中尉都受傷了,但是仍然在指揮作戰,賽德爾中尉陣亡,志願軍對美軍陣地正面和側面的壓力威脅到三個排的存亡。D連和臨時組建的排不得不後退至目标A,和F連會合。D連的傷亡是13人陣亡,50人受傷。

在東山北端的低窪地帶,志願軍被賈斯基爾的第5團2營E連,瓊斯的第5團1營C連,3輛陸軍坦克所擊退。志願軍必須穿過一片相對平坦的區域,這為海軍陸戰隊的支援武器提供了豐富目标。志願軍成堆地倒在海軍陸戰隊陣地前,其中許多人的屍體被白磷彈燒焦。接下來,志願軍攻擊了更左處處的詹姆斯·B·哈特爾的第5團第1營A連,攻占了數個班陣地,一個排被迫撤退至師部指揮所曾駐紮過的高地。防線在漢考克中尉和他的B連的幫助得以恢複。漢考克中尉和他的B連一直是預備隊。

第1營總共陣亡10人,43人受傷,倒在C連陣地前的志願軍有260人,倒在A連陣地前的志願軍有近200人。第1團第3營的G連還擊退了志願軍對防線南部地區的攻擊。随着天亮,這些海軍陸戰隊隊員發現,有一條志願軍撤退路線在其火力覆寫之下。迫擊炮和步槍的火力消滅了約60人,俘虜了15人。

新的一天展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血腥場面一,海軍陸戰隊自九月份首爾戰鬥以來還從未見過如此的血腥場面,美軍估計,倒在第2營東山及周邊陣地的志願軍人數高達800人。

當海軍戰鬥機再次來到東山上空時,志願軍像往常一樣四散掩蔽。大約02時,默裡指令一晚上未與志願軍交戰的第5團第3營向南方移動,作為師車隊第二部分的先頭部隊,緊随随後的是第5團第1營和第1團的裡奇營。這意味着羅伊斯手下,一個坦克排和負責爆破的工兵師将是最後一批撤離下碣隅裡的部隊。

12月6日晚,志願軍58師奉命全部撤出下碣隅裡,向南轉移,前往黃草嶺一線阻擊。172團向26軍部隊移交陣地時,全團隻能編為8個排。

12月15日,東北局組織部長張秀山電彭德懷、高崗并報毛澤東:“五十八師一七二團全團僅編一個排,而其中又僅三人能走路,一七三團、一七四團均各編八個班,且大都不能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