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龍晶睛,一個有人民日報作“背書”的公益人士,連續十年參與山區支教,一經曝光,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力挺。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再加上她清純的容貌,更讓她有了“山區最美支教”的稱号。

在她被爆出醜聞之前,她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位善良的姑娘,是一位值得人們尊重和喜愛的人。

可這才過去了多久,龍晶睛就“栽了跟頭”。

起因是因為一起募捐案行政處罰書,根據處罰決定書顯示:

長沙市善吟共益助學服務中心,在未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情況下,以二維碼的形式面向公衆進行資金募集,長沙民政局已于9月27日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募捐活動,其收款二維碼已于9月29日停止使用。

這件事被爆出之後,人們又發現,這個所謂的“長沙市善吟共益助學服務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其實就是号稱八年國外留學,連續十年山區支教的最美老師龍晶睛。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一下子,輿論嘩然。

人們似乎也在這次事件中,解開了很多心中的疑惑,也看到了一個很多人并不太想承認的真相。

眨眼的功夫,龍晶睛的支教人設,突然“不香”了。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是善還是僞善?

龍晶睛有一個自己的社交賬号,上面釋出了很多關于自己支教的視訊,大多數視訊都是以比較專業的方式進行拍攝的。

其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龍晶睛的背後,更像是有一支團隊在默默地幫助她。

當然無論是長期支教還是短期支教,都是一種善意,對于山區的孩子而言,能夠接觸到新鮮事物,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隻是不知道是媒體的臆測還是個人的誇大宣傳,龍晶睛的成名,并非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成長起來的人,而是打着公益的招牌,才賺取了第一波的流量。

是以如今善良的外衣被撕下,人們才發現,這其中隐藏着的,也不過是一條滲透着金錢味道的生意。

從龍晶睛的視訊下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視訊的内容,都是以她自己為中心,或是描述環境的優美,或是表現和孩子們相處的快樂。

而對于山區支教的困難,孩子們面對的困境,幾乎沒有任何的表達。

這樣的視訊,讓人第一眼看上去,不是在支教,更像是在旅遊,亦或者是作秀。

山區支教本身,其實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足夠的心理預期,是很難堅持下來的,長期也好,短期也好,如果她真的是想要幫助那些孩子們,我想她視訊的重點,也一定是孩子。

而這樣的疑惑,似乎也從另一樁醜聞中得到了解答。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龍晶睛的善吟共益曾發起過一項短期“愛心暑托班”的活動,這項活動之是以受到争議,是因為活動本身,就是一場秀。

五天時間,5000元的費用,除去路程和山間采風,大概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隻有兩天,而更加諷刺的是,20個人的“愛心暑托班”,五天時間隻有七節課,甚至其中一節課是有三個老師一起完成的。

這樣的行為,完全是把孩子們當成了一種工具,來達成某種目的的工具。

而目的就是那一紙“支教證明”。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支教本身就是善

當然,對于龍晶睛的行為,我們并不能全盤否定,畢竟讓一個擁有花樣年華的姑娘,從此紮根大山,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而且龍晶睛的行為本身,對于山區的孩子而言,也不全然是壞事。

雖然她可能從中賺取了收益,但是同時也幫助了孩子們認識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或許真正讓人反感的是,生意就是生意,而生意一旦和公益捆綁在一起,就變成了僞善,變成了虛僞。

其實支教本身就是善。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無論是明星去山區支教,還是年輕人去山區支教體驗生活,都是出于一種善意。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支援這些人能夠去山區支教,哪怕是一天,對于孩子們而言,或許也比他們一個月見到的新鮮事物要多得多。

其實在娛樂圈,也有很多明星,去山區支教,雖然最後都被噴得狗血淋頭,但是比起那些在大城市中作威作福的明星而言,這樣的行為本身就很有挑戰性。

有人說是為了博眼球,有人說是為了造人設,我想也不盡然。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夠行動起來,每個人都去山區支教一天,我想這同樣是一種愛心傳遞,對于大山裡的孩子而言,也同樣是一種幫助。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我不否定支教,更不否定以支教名義的作秀。

但我認為,支教,作秀,生意,這些本身應該區分開來,靠博取大衆的善意來為自己謀取利益,這種事才是一種綁架。.04

而善良本身,就該是純粹的,真心的,不涉及任何利益的東西。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說起山區支教,我想不得不提張桂梅校長,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四十多年的山區支教生涯,她才是真正的善。

為了幫助孩子們上學,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用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給她治病的錢都全部投入到了教育事業中。

四十多年默默無聞,或許如果沒有如今發達的網絡,像張桂梅校長這樣的人,一生也不會被人們所熟知。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而也正因為如此,她才和那些動辄做了幾天支教,就通過網絡,自媒體,甚至熱搜來進行自我宣傳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常說做好事不留名,而如今的網絡,做好事,生怕不出名,不知道這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性的泯滅。

我們也慶幸,因為有了網絡,才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中,還有無數個像張桂梅校長一樣的人,在默默地為社會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也才得以讓那些僞善的人,撕下善良的面具。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魯迅說過: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而無數個像張桂梅這樣的人,才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善。

或許龍晶睛也沒有錯,她看到了山區支教的這條利益鍊,以此來獲得利益,就如她所說,她不是偉人。

今日話題:龍晶睛的十年支教,怎麼突然“不香”了?

善與僞善其實不難分辨,而我們也不用對龍晶睛道德綁架,她不是在做公益,隻是在做生意。

當我們看透了這場鬧劇背後的真相,就會發現;

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是英雄;

而真正的英雄,可能也并不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