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評金庸大師的《書劍恩仇錄》眼下沒幾個看書的人了。原因很簡單,物質貧乏的時代一去不返了。上世紀的改革開放之前,書籍便是伴

淺評金庸大師的《書劍恩仇錄》

眼下沒幾個看書的人了。

原因很簡單,物質貧乏的時代一去不返了。上世紀的改革開放之前,書籍便是伴随人們生活的最好夥伴,因為沒有電腦、智能手機。

扯遠了,說金庸呢,金庸第一部武俠《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剛出版時我是在上海看的,是廠裡的圖出館借來的,因為好看,整整看了一個下午加一宿,那時年青不知道累,很快看完了。

哪時候基本就屬二傻子一樣,作者帶着你走的,他說誰厲害那便是偶像,他說誰漂亮便是美人,由于未受過高等教育,直來直去的。不過現在想想,那時挺好的,起碼心地善良、愛憎分明,不拐彎抹角的人是無比快樂的。

《書劍恩仇錄》為什麼一下子就能抓住我們若幹年齡段男士的眼球呢?

第一以“奇”制勝;先不說紅花會的各路英雄,先從陸菲青降關東第三魔、教徒兒李沅芷金針打人鋪開;各種眼花撩亂的招術,打鬥中用四字成語描述:什麼“琵琶遮面”、“大漠孤煙”、“銀瓶乍破”、“平沙落雁”、“杏花帶雨”等等好詞兒;

第二以“義”動情;陸菲青舍身千裡傳信,周仲英舍子藏匿英雄,于魚同拼死勇救義兄,徐天宏避嫌成全清白。男人讀書見不得義字,是以說《書》出版後,再版,複數次再版,大陸這龐大市場成就了金大俠。

第三“情”字渲染;

駱冰對文泰來的真情、餘魚同對駱冰的愛情、對李沅芷的縱情、陳家洛對霍青桐的慧情、對香香的柔情、徐天宏對周绮的純情等等,正是這些情真意切把《書》推到了文攻武備的高峰。

第四對皇權和宗教的切入;

杭州的公主樓揭開了少舵主的身世,原來乾隆皇帝竟是自已的親哥哥,但是由于對政治的不同見地,倆兄弟時合時鬥,時忌時親,宮中的大内高手福康安、白振、張召重,紅花會中的武林尖子無塵、趙半山、常氏雙俠、楊成協、衛春華等等,再加上域外高人天山雙鷹、陳家洛的師傅袁士霄他們間的國仇家恨,重重疊疊,連綿不斷;

霍青桐的父兄及妹妹也給這成功的《書》增色不少,宗教傳統,宗教忌諱,賀蘭經卷,遊牧生活,疆土問題都在《書》中有所交待。

個人認為,因為屬于處女作,金庸是費盡心血的,是以可讀可品,至于後十三篇皆沒有此篇水準高。

攜書彈劍走黃沙

翰海天山處處家

大漠西風飛翠羽

江南八月看桂花

淺評金庸大師的《書劍恩仇錄》眼下沒幾個看書的人了。原因很簡單,物質貧乏的時代一去不返了。上世紀的改革開放之前,書籍便是伴
淺評金庸大師的《書劍恩仇錄》眼下沒幾個看書的人了。原因很簡單,物質貧乏的時代一去不返了。上世紀的改革開放之前,書籍便是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