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作者:暴走吧曆史

日本宣布投降後,毛主席和蔣介石都迅速意識到東北這塊工業重地的戰略地位,分别派遣重兵和将領前往。林彪就是在前往山東軍區的路上接到中央的調任指令,不過動身前往東北時,跟随林彪一起在東北戰勝國軍、穩定東北局勢的還有五位名将,都是從紅軍時期參加革命、一直堅定信仰的老革命家。

建國之後,這五位名将在全國不同的崗位上為新中國的發展和繁榮共同努力,他們分别是誰呢?

第一位便是軍銜最高的開國大将蕭勁光。他和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是中學同學,也是室友,1921年同在毛主席的組織下前往俄國勤工儉學,從18歲開始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一生。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蕭勁光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時,蕭勁光從蘇聯留學歸來,在安源煤礦參與上司了勞工大罷工事件,一年後在國民革命軍第6師擔任黨代表,還被國民黨授予了中将軍銜。

北伐戰争中,蕭勁光多次親身率領士兵攻城略地,先後打下了南昌和南京等城市,在國民革命軍中名聲大噪。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多次對他進行拉攏,蕭勁光隻說“願為拯救中國的勞苦大衆而奮鬥終生”,委婉表示自己和蔣介石不是一路人。

毛主席曾經說過蕭勁光是大知識分子,在軍事方面屬于科班出身,對他的未來的成就十分看好。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後,蕭勁光便作為科班學院再一次踏上了前往蘇聯學習的飛機,到列甯格勒軍政學院深造。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1930年,蕭勁光回國擔任閩西蘇區的參謀長,還創辦了彭楊軍政學校,為紅軍部隊培養優秀的指戰員。

不到兩年時間,蕭勁光已經趕上了在紅1軍團擔任總指揮的林彪,成為紅5軍團的政治委員。雖然蕭勁光在軍中的威望沒有林彪那麼高,但兩人的級别相當。

蕭勁光是受過系統軍事教育的進階分子,對由農民、勞工組成的部隊作了很多改造思想、提高文化水準的工作。他在夜校裡為戰士們進行細緻的思想教育,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紅軍整體的軍紀軍容和作戰素質,逐漸使紅5軍團成長為一支“虎狼之軍”。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紅5軍團

蕭勁光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去了黎川,卻從這次失敗中開始将自己所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總結出适用于中國工農紅軍的作戰經驗。

抗戰爆發後,蕭勁光剛剛上任陝北地區的兵團司令,便摧毀了日軍強渡黃河打擊根據地的陰謀,其作戰之奇讓日軍将領連連稱贊。

抗戰快結束時,蕭勁光未雨綢缪,提前做好了與國民黨開戰的謀劃。在蔣介石三邀毛主席前往重慶和平談判的時候,中央派林彪前往山東軍區擔任司令,蕭勁光也第一次和大名鼎鼎的林彪合作,擔任副司令。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蕭勁光和毛主席

不過兩人尚未抵達山東,林彪和蕭勁光又一同接到中央的調令,前往冀熱遼途中再次被調往東北,上司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開戰。蕭勁光同時兼任林彪的副司令和參謀長,帶出了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野戰軍團。

從東北人民解放軍到東北民主聯軍再到第四野戰軍,蕭勁光的戰績從沈陽、北平一路跨過了華北和長江,留下了如長春戰役和衡寶戰役這樣的示範性戰役,成就了他的“戰神”之名。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和蕭勁光一起吃飯,開門見山地告訴他:現在着手組建海軍,想讓你做司令員。暈船的蕭勁光十分驚訝,殊不知這也是我黨安排幹部的一項特殊之處。比如空軍司令劉亞樓暈機,1958年被任命為外交部長的陳毅脾氣火爆、說話耿直。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蕭勁光着海軍制服

蕭勁光成為海軍司令的同時也建立了大陸的第一所海軍學校,并從國外購買大量的裝置、邀請海軍名師,從無到有地發展期了大陸各種艦艇部隊和海軍力量,被尊稱為“人民海軍之父”。

毛主席曾說,隻要蕭勁光還活着,海軍司令就不會換人,可見對他的信任。1955年授銜中,蕭勁光被授予大将軍銜,成為大陸的開國十大将之一。1989年蕭勁光逝世之前,他的三個兒子分别在海軍、陸軍和武警部隊中榮獲将軍軍銜,成為“虎父無犬子”的将門典範。

第二位就是被稱為“無敵上将”的李天佑。李天佑14歲就跟着百色起義上司人之一張雲逸當學兵,鄧小平和張雲逸在廣西發起百色起義時,15歲的李天佑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小老虎”連長。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李天佑在廣西軍區

這個稱号源于李天佑打起仗來不要命,以勇猛和身先士卒著稱于紅七軍。1932年的贛州戰役中,李天佑帶着70個人的敢死隊沖鋒,中了三槍才從城牆上摔下來,還能撿回一條命。

1933年,19歲的李天佑在芹山殲滅了國民黨十九路軍的一個精銳團,在軍團表彰會上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得到了彭德懷“小鬼,真有本事”的評語。更讓彭德懷沒想到的是,李天佑一年後就憑借戰功成為了紅5師的師長,讓他一直感歎這個“娃娃師長”不得了。

1935年10月的直羅鎮戰役之後,李天佑開始了與林彪合作的革命征程,也頗受林彪的器重。平型關戰役中,686團團長李天佑負責主攻,林彪受傷後,李天佑成為了115師343旅的代旅長。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中間為李天佑

李天佑人長得黑,又經常拿着大刀和駁殼槍作戰,很有一副張飛的樣子,但他同時具備智取的經驗。1938年底,李天佑和劉亞樓等人被中央選中,一起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後,讓他學會了現代化戰争的打法。

1945年9月,林彪和蕭勁光被派往東北,李天佑擔任北滿軍區參謀長,迅速拿下哈爾濱之後又被林彪任命為三戰四平攻城部隊的指揮官。

這次戰役雖然沒能拿下四平,卻讓李天佑總結出了城市攻堅戰的經驗。半年後再次攻打四平時,李天佑不到24個小時便直接拿下四平,殲滅國軍1.9萬餘人。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李天佑和陳毅

此戰之後,李天佑的軍事道路便一路順暢,他在天津戰役中負責主攻,截斷天津護城河的河水,活捉了天津守備司令陳長捷。

廣西戰役結束後,李天佑回到家鄉廣西擔任軍區司令。1951年1月到5月,李天佑和昔日的國軍将領陳明仁聯手,迅速肅清了境内的30萬匪患,多次得到毛主席的表揚,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奈何天妒英才,擔任解放軍副總長的李天佑在1970年9月因急病去世,正在辦公室辦公的周總理聽到他逝世的消息後立馬紅了眼眶,哽咽着說了一句“他才56歲啊”。

第三位名将便是在抗美援朝戰争中一鳴驚人的志願軍第一副總司令鄧華。志願軍前往東北駐防之前,林彪在軍委會議上提出将13兵團司令黃永勝換成鄧華,便是因為他在東北戰場上的卓越表現。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鄧華前往闆門店參加停戰談判

鄧華參加過湘南起義,是井岡山時期的老紅軍,很早就在林彪的紅一軍團任職,跟着林彪打仗。

三戰四平時,擔任東北野戰軍7縱司令的鄧華曾經向林彪提出建議,要求起碼三支縱隊才能攻打防守嚴密的四平。林彪沒有采納鄧華的建議,結果在戰場上一點點地增加兵力,犯了戰略家的大忌,也導緻1.3萬解放軍戰士犧牲。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三戰四平

此戰之後,林彪對鄧華的軍事指揮能力便重視許多。尤其是平津戰役開始之前,鄧華向四野參謀長劉亞樓送出了集中先打天津的建議,被軍委和總前委采納,平津戰役的重大勝利進一步證明了鄧華的才能。

後來的湘贛戰役、廣東戰役、海南島解放,一步步凸顯了鄧華的軍事能力,才有了抗美援朝志願軍第一副司令。1952年4月,彭德懷因病回到北京進行手術後,鄧華擔任代司令和代政委,指導志願軍一次次戰勝了不停換将的美軍,并化解了美軍企圖在我軍後方登陸的企圖。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鄧華

率領志願軍回國後,鄧華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将軍銜。從東北軍區司令、解放軍副總長到四川省副省長,鄧華先後在軍隊和政府部門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于1980年病逝于上海。

第四位将軍名叫聶鶴亭,是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六位開國中将之一。不過聶鶴亭與其他五位不同的是,他的中将軍銜是1956年補授的,也是一位脾氣火爆的老革命戰士。

南昌起義的部隊轉戰湘南時,缺糧缺槍,眼見着陷入獨木難支的境地。朱老總提出在保持政治獨立的前提下,把部隊暫時編入範石生的16軍。聶鶴亭作為副隊長堅決反對,梗着脖子鬧着要回上海找組織。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聶鶴亭

回到廣州跟葉挺參加起義後,聶鶴亭一路做到了紅一方面軍的參謀長,是中央上司身邊的重要幹部。抗戰爆發後,組建新四軍的葉挺希望聶鶴亭過去幫忙,已經任軍委參謀部部長的聶鶴亭二話不說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葉挺。

毛主席原本打算為他送行餞别,聶鶴亭卻怕主席不肯放人,連句話都沒留便急匆匆地不告而别,讓人哭笑不得。

林彪前往東北後,聶鶴亭先被調到東北松江軍區,1946年6月開始在林彪的指揮部擔任參謀長,參與指揮了三大戰役。新中國成立後,聶鶴亭被任命為裝甲兵副司令,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在1955年授銜中被拟定為中将。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聶鶴亭發表講話

隻是聶鶴亭心直口快,對這個結果頗有意見,也是以錯過了集體授銜。不過他在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上仍然是堅定向黨、服從指揮的,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作通了他的說服,也在四個月後為他補授了中将軍銜。

而最後一位沒有軍銜的老革命戰士叫做江華,也是林彪手下的五位名将中活得最久的。江華也是1925年便确立革命信仰的老革命家,在井岡山見到毛主席的經曆影響了他的一生。

江華在紅軍初創時期也是上司人之一,先後擔任紅四軍前委秘書和政治部秘書長。不過随紅軍參加長征時,江華是被關押人員,一路上受的苦自不必說,隻是江華從未動搖過堅定革命的念頭。即便在押期間經過家鄉附近的縣城,近十年沒有回家的江華也未想過離開紅軍。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江華

遵義會議前夕,江華回到紅三軍團工作,完美指揮部隊在烏江上架浮橋,保證紅軍在反動派的追擊下順利渡過烏江。

抗戰發生後,中央安排江華到山東敵後擔任政治委員,他原本的名字“虞上聰”便被毛主席以家鄉江華縣取代,一輩子沒有改過名。

林彪在東北主持戰事之際,江華從副書記做到安東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為解放戰争期間東北的穩定操持大局。

1945年,林彪率領5大名将趕赴東北戰場,建國後,5人地位皆不簡單

老年的江華

由于江華一直擔任政工工作,也就沒有軍銜。1954年被調任為浙江省委書記後,江華便不再與林彪共事。後來很得毛主席欣賞的江華成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還主持了對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審判工作,直到1999年因病逝世,這位享年92歲的老人結束了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