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磁盤分區方案簡析
by:授客 QQ:1033553122
磁盤分區
任何硬碟在使用前都要進行分區。硬碟的分區有兩種類型:主分區和擴充分區。一個硬碟上最多隻能有4個主分區,其中一個主分區可以用一個擴充分區來替換。也就是說主分區可以有1~4個,擴充分區可以有0-1個,而擴充分區中可以劃分出諾幹個邏輯分區。
目前常用的硬碟主要有兩大類:IDE接口硬碟和SCSI接口硬碟。IDE接口的硬碟讀寫速度比較慢,但價格相對便宜,家用PC常用的硬碟類型。SCSI接口的硬碟讀寫速度比較快,但價格相對較貴。通常,要求較高的伺服器會采用SCSI接口的硬碟,一台計算機一般有兩個IDE接口(IDE0和IDE1),每個IDE接口上可連接配接兩個硬碟裝置(主盤和從盤)。采用SCSI接口的計算機也遵循這一規律。
Linux的所有裝置均表示為/dev目錄中的一個檔案,如:
a. IDE0接口上的主盤稱為/dev/had,IDE0接口上的從盤稱為/dev/hdb。
b. SCSI0接口上的主盤稱為/dev/sda,SCSI0接口上的從盤稱為/dev/sdb
由此可知,/dev目錄下“hd”打頭的裝置是IDE硬碟,“sd”打頭的裝置是SCSI硬碟。裝置名稱中的第三個字母為a,表示為第一個硬碟,而b表示為第二個硬碟,并依此類推。分區則使用數字來表示,數字1~4用于表示主分區或擴充分區,邏輯分區的編号從5開始。IDE0接口上主盤的第一個主分區稱為/dev/hda1,IDE0接口上主盤的第一個邏輯分區稱為/dev/hda5
分區方安
安裝linux必須至少要有兩個分區:交換分區(swap分區),/分區(根分區)。
分區方案1:
交換分區:用于實作虛拟記憶體,即當系統沒有足夠的記憶體來存儲正在被處理的資料時,可将部分暫時不用的資料寫入交換分區。
一般情況下,交換分區是實體記憶體的1~2倍,其檔案系統類型一定是swap(記憶體小于2G時,設定為:實體記憶體的2倍;記憶體大于或等于2G時,設定為:實體記憶體+2G,當記憶體大于16G時,設定為 16G)
/分區:用于存放系統程式和使用者資料在内的所有資料。
分區方案2:
交換分區
/boot分區:約100MB,用于存放Linux核心,以及在啟動過程中使用的檔案;
/var分區:專門用于儲存管理性和記錄性資料,以及臨時檔案等。
/分區:儲存其他的所有資料
分區方案3:
/boot分區
/var分區
/home分區 (注意:做有些硬配額,軟配額時需要有該分區
特别說明:用于正式生産的伺服器,切記必須把資料盤單獨分區,比如/data,防止系統出問題時,保證資料的完整性
作者:授客
QQ:1033553122
全國軟體測試QQ交流群:7156436
Git位址:https://gitee.com/ishouke
友情提示:限于時間倉促,文中可能存在錯誤,歡迎指正、評論!
作者五行缺錢,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請掃描下邊的二維碼打賞作者,金額随意,您的支援将是我繼續創作的源動力,打賞後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我!!!
微信打賞
支付寶打賞 全國軟體測試交流QQ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