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溫來:謹守科技報國 用創新打破國際壟斷的工程師

魯網1月21日訊(記者 莊家麗)1月21日,中共淄博市委宣傳部召開記者見面會,向社會釋出2021“感動淄博”年度人物。謹守科技報國 用創新打破國際壟斷的工程師——劉溫來當選2021“感動淄博”年度人物。

劉溫來:謹守科技報國 用創新打破國際壟斷的工程師

劉溫來,男,48歲,博士研究所學生,食品科學專業,進階工程師,現任山東天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山東省天然植物色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擔任中國食品和配料協會理事,兼任山東理工大學産業教授。榮獲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淄博市英才計劃科技創新人才、淄博金牌工匠、淄博市智庫人才專家、張店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号,是振興淄博勞動獎章獲得者。他注重技術創新與創造,在葉黃素領域發明授權專利二十餘項,多項技術在國内均屬首創。近幾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市級項目13項,具有很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起草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标準2項、行業标準2項。

依靠科技興企,為實作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劉溫來始終堅持以科技帶動生産,長期駐紮在生産一線,響應黨的時代号召,積極創新,開拓進取,刻苦鑽研新技術新方法,結合公司實際,對現有工藝方法不斷改進優化,從實踐中突破,不僅實作了技術上的革新,更是産生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多年來,劉溫來以高漲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技術創新中,從事天然植物色素的研發及技術工作26年,憑着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對專業的鑽研,始終以兢兢業業的态度,就真務實、勤奮進取、勇于奉獻的工作作風履行崗位職責,專注于葉黃素萃取純化、異構化、微膠囊等領域的研究與産業化工作,注重業務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刻苦鑽研業務技術專業知識,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做好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綜合管理工作,在葉黃素新産品開發和生産工藝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技術實踐經驗,多次攻克困擾業界多年的核心技術難題,推動了中國葉黃素高品質發展。

解決葉黃素微囊化“卡脖子”技術,開發16個新産品,打破國外壟斷

葉黃素俗稱“眼黃金”,具有保護視力,緩解視疲勞,預防老年性黃斑變性等功能,是新型的綠色功能性食品。葉黃素對光、氧、熱敏感,是以導緻活性物質易降解,生物利用低,不能很好地預防眼部疾病發生。目前中國葉黃素産量占世界的80%以上,主要以出口為主,穩定性及生物使用率高的葉黃素微膠囊産品被荷蘭帝斯曼、德國巴斯夫等公司壟斷,中國以高價從國外進口,巨大的利潤被國外攝取,微囊化葉黃素産品存在“卡脖子”問題。目前國内科研機構采用熱熔法熔融、噴霧幹燥等工藝制備葉黃素微膠囊産品,其主要活性物質約80%、3個月保留率約80%,生物使用率不充分。針對問題,他經過經過大量實驗摸索、分析及動物實驗,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研制出濕法納米低溫研磨、超高壓均質及澱粉流瞬時成型雙包埋等關鍵技術制備納米級葉黃素微膠囊工藝,産品主要活性物質超90%,保留率達99%,生物使用率較國外産品提高了25%,産品售價僅為國外的50%,滿足了國内對高端葉黃素的需求,降低眼疾發病率,打破了美國Kemin、荷蘭DSM、德國BASF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壟斷地位,填補國内空白,帶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革新。

攻克國外技術壁壘,産品暢銷國外市場

2004年,歐洲二噁英中毒事件的爆發,歐盟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标準進一步提升,這為衆多企業的出口貿易蒙上了一層陰影。“天然提取物中二噁英、苯并芘等有毒物質很難避免,如何去除是業界多年的核心技術難題。”對當時的劉溫來來說,一切答案的方程式都得從空白處寫起。與以往實驗不同的是,為了滿足歐盟的進口标準,植物提取物中二噁英、苯并芘的分析還得在德國進行,這大大增加了時間成本。“仿佛成了空中飛人,滿懷信心地飛過去,卻又失望地飛回來,一次又一次,沒日沒夜地做實驗。”成功的消息是在兩年後傳回來的。回想起當時的情形,劉溫來至今難以平複自己的心情:“這是天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曆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打破了歐盟對中國出口産品的技術壁壘。”

不斷創新新技術新應用,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近年來,綠色環保一直是國家發展的主旋律,響應節能減排勢在必行,企業全部進行了裝置更新換代,自動化封閉工廠中的房間無塵低音,鍋爐也換成了最新的天然氣技術。他對傳統的正己烷萃取葉黃素工藝進行了創新優化,首創丁烷亞臨界葉黃素提取工藝,收率提高6%以上,溶劑損耗由30公斤/噸降為2公斤/噸,每年可節約成本500多萬元,同時二噁英、苯并芘去除的核心技術在亞臨界提取中的應用,萬壽菊提取物各項品質名額均優于歐盟标準,累計實作産值30億元,利稅5億元。在萬壽菊全産業鍊生産提質降耗方面,他帶領團隊打造了一項“點石成金、變廢為寶”的新本領,植物提取後剩餘的母液和渣滓,行業正常處理方式都會作為廢料處理。通過技術公關,實作了由以前的廢棄到生産飼料級粉末産品的綜合循環利用,這項技術作為公司的一項新專利,不僅降低排放每年為創造幾百萬的利潤,關鍵為本行業及淄博的新舊動能轉換和節能減排做出了貢獻。目前,他以辣椒及萬壽菊為原料開發的系列新産品占公司銷售額的80%以上,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劉溫來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期高技能人才的縮影,他以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最平凡的崗位上踐行着不平凡的職責,他用自己的追求和奉獻使人生在天然色素行業中絢爛綻放,為國家技術進步和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為大陸天然色素提取與深加工行業特别是高含量及穩定劑型葉黃素生産技術及産業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