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歐洲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曾說“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如今這句話經常被上司用來激勵下屬,從某種意義來講,的确有一定的道路,一個人如果不想進步,沒了追求,安于現狀,那是可怕的。

實事求是地說,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我們多數人的道德沒有那麼的高尚,做一個不計名利的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多數人之是以努力奮鬥,還是有那份建功立業,幹出一份成績,希望高人一等,這才是人之常情。
1955年全軍大授銜,一千餘名進階将領被授予少将及以上軍銜,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需要考慮到各個因素。授銜工作實際上非常複雜,裡面有較多的人情世故,不單單看戰功,更有資曆、出身等因素,需要平衡各大山頭。
大授銜拟定名單一出,就引起了一些将軍的不滿,用主席的話說,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據宋任窮回憶,當授銜的初步方案公布後,多數人對自己被授予何種軍銜是比較滿意的,也有小部分人或多或少有些别的看法。
一小部分人中,有些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有些不服氣,有的人會發牢騷,兩三天不吃飯,也有人會跑到上司那裡訴說自己勞苦功高,可以授更高一級的軍銜。更有一位在紅軍時期的幹部,得知自己授少将後,公開說“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不做作,真性情。
那位說“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的鐘偉,1955年大授銜拟定名單公布後,他是小部分不滿者之一。當然,除了鐘偉外,王近山和王必成兩位猛将對自己所授軍銜也不是很滿意,或找上司,或表達不滿。
全軍大授銜期間,鐘偉将軍對授銜結果表達了不滿,他們最終獲得什麼軍銜呢?事情是如何解決的呢?
低銜高配——鐘偉
“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主席聽說鐘偉對授銜的結果發牢騷後,也毫不客氣地諷刺道:“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
鐘偉授少将是授低了嗎?平心而論,依照他的戰功和資曆,的确是低了點,許多比他資曆淺,戰功少的将軍有不少授了中将,難怪鐘偉得知自己授少将後,會有一點點怨氣,也是能了解的。
鐘偉資曆不錯,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師政治部主任了,屬于進階将領。鐘偉1911年出生,1930年加入了工農紅軍,同年成為黨員,在紅三軍團效力。紅三軍團是中央紅軍,鐘偉根正苗紅,出身背景是一大優勢。
抗日戰争時期,鐘偉做過團政委、團長、副旅長等職務,參加了抗日敵後遊擊戰,這時期表現平平,沒有很突出,但也不差。解放戰争算是鐘偉的高光時期了,會打仗,打巧仗,深得四野林總的信任,得到了越級提拔。
四野林總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指揮作戰不太看資曆,能力第一,即便是資曆老的人,打仗沒打好,林總照樣不會重用。相反,像鐘偉、韓先楚這樣的後起之秀,指揮作戰出色,頻頻打出漂亮的勝仗,會受到格外重用。
鐘偉是四野的十二縱隊司令、四野四十九軍軍長,戰功頗多,被譽為中國的巴頓将軍。如果遮住名字,光看資曆,“紅軍時期師政治部主任,抗日戰争時期副旅長、解放戰争時期縱隊司令員,軍長”,如果沒有犯原則性錯誤,中将妥妥的。
鐘偉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不藏着掖着,得知自己僅授少将,脾氣上來了,擺了态度,出了氣。鐘偉的行為被老上司林總知道後,對他進行了批評和教育,效果還不錯,後面就沒因為授銜的事情鬧這麼大動靜了。
鐘偉授銜過低的事情,主席也是清楚的,從後面的待遇來看,鐘偉還是受到了主席的照顧的。評級後,鐘偉的待遇是比較高的,按照中将或者上将的标準去定的,主席很看好他的能力,親自點名讓鐘偉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事實來說非常明顯了,就是低銜高配。
品格高尚的老将軍
鐘偉是一位豪爽直性的人,有什麼不滿要說出來,不藏着掖着。大授銜期間,鐘偉的确因為自己的軍銜過低有了一些情緒,但這并不代表他是一個功利的人,對于自己的榮譽有一份追求,更能看出鐘偉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鐘偉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不畏強權,1959年廬山會議彭老總受到錯誤批判後,鐘偉能敢于為黃克誠和彭老總發聲,且态度堅定,即便後來被下放轉業,受到了迫害,也沒有任何怨言。
鐘偉不僅對自己廉潔奉公,對家人亦是如此,從不利用自己的權力給家人謀利。七十年代,鐘偉家族中一位堂弟偷了一頭牛被抓,平江縣的上司特意給鐘偉寫了一封信,内容是:鐘老,你的堂弟偷了一頭牛,我們判他五年徒刑,如果您有意見的話,我們還可以改判。
一看信中的内容,鐘偉很生氣,立即給平江縣上司打了個長途,義正詞嚴地說:我當然有意見,請改判為七年,我看誰敢去說情。鐘偉以身作則,沒有給他的堂弟說情。
八十年代,鐘偉逝世,骨灰埋在了老家,堂弟跪在了他的墓前大哭:“哥,我對不起你,當年給你也抹黑了。”
鐘偉的兒子鐘來良與父親十多年未見,長沙即将解放時,鐘偉派人去平江接自己的兒子。一見面,父子倆還沒說上話,下級報告敵人來了一個軍,鐘偉非常興奮,要把這個軍消滅給兒子當見面禮了。
三天後,鐘偉率部打了勝仗,見了兒子,高興地說:“小子,爸爸送你一個軍”。鐘來良嘟嘟嘴,難為情說:“我想在長沙謀個事。”按照一般情況下,鐘偉與兒子十幾年沒怎麼見面,虧欠了兒子太多,如今自己有地位了,給兒子謀個事也不算難。
可鐘偉不這麼做,雖然他也希望兒子成才,憑自己能力過好日子,但仔細打量了一下鐘來良,覺得他沒有什麼能力,隻适合種莊稼,随口一句“我看你呀,就是個種田的漢子,回去吧,”便把兒子“打發”了。
鐘來良當了一輩子的農民,沒有靠家裡人得到實惠,鐘偉也不允許他這麼做。老将軍的孫子孫女長大後,也或多或少求鐘偉幫幫忙,替自己打打招呼,想在北京工作,但都被嚴詞拒絕了。
鐘偉告誡後輩:“不要走後門,那是無恥的。我最恨腐敗分子,如果給我一挺機槍,我把他們全突突了”。當然,鐘偉也不是“六親不認”,當他得知自己的孫女考上了師範,高興得幾天沒睡着,回信祝賀:“好孩子,你打了大勝仗,爺爺要回去給你慶功。”
鐘偉遺物
老将軍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一生隻給自己身邊兩個人安排了工作,一個是保姆,一個是警衛員,從沒照顧過自己的親人。将軍逝世前寫了遺書,将個人物品作為黨費上交,不用浪費錢開追悼會,骨灰撒在他的起義地點平江天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