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租下美軍實驗室,谷歌為測試網際網路氣球也是拼

6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的網際網路熱氣球正接受着全方位的測試。

Mahesh Krishnaswamy(很明顯是個印度裔的名字,下文簡稱瓦米)是谷歌Loon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雄心勃勃的Loon項目旨在釋放巨型氣球漂浮到平流層,進而向地面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在2013年的夏天當谷歌公司揭露了他們的氣球項目時,這些聚乙烯氣球大約能在高空待上5天左右。自那以來,谷歌就在不斷努力試圖将氣球的飛行時間增長,進而使其更具現實操作性。瓦米主要要負責The Leak Squad(洩漏小隊),他們團隊的目标就是盡一切可能——無論是用質譜儀還是用肥皂泡——從生産、運輸、操作等各個環節不讓氣球的氣體洩漏。

租下美軍實驗室,谷歌為測試網際網路氣球也是拼

通常情況下,瓦米和他的團隊在墨菲特機場的機庫中來測試這些氣球。這個機場曾被NASA所使用,離谷歌在加州山景城的X研究中心不遠。谷歌從NASA手裡租來了二号機庫,用來放置那些不太适合擺放在辦公室裡的東西,例如公司的噴氣式公務機以及Loon項目那些30英尺長的氣球。

不過在本周Loon項目成立兩周年之際,瓦米和他的團隊并沒有留守在墨菲特機場的停機庫内,而是在佛羅裡達州的埃爾金空軍基地。埃爾金空軍基地是著名的“麥金萊氣候試驗室”所在地,它為美國空軍戰機提供了55,000平方英尺的機庫,可以為各式戰機模拟零度以下的溫度、巨風、暴風雨雪等極端氣候條件。谷歌就是在麥金萊測試他們的氣球,來模拟離地球20英裡的地方所能遇見的氣候環境。“這裡就是一個可以達到零下60度的大冰櫃。”瓦米如此評論到。

谷歌已經可以使他們的氣球在空中待上個把月,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飛行時間最長的一個氣球在空中待了187天,所有的測試氣球累積起來已經飛行了一千六百萬公裡。谷歌工程師已經可以在兩萬公裡之外将氣球定位到500米範圍之内,并且可以将氣球們布置成菊花狀網絡來在空中連接配接internet。谷歌預計,利用這些氣球,可以讓手機使用者和數百公裡外的電信基站在空中連接配接起來,進而實作無線上網。

谷歌表示,空天氣球項目面臨着多種挑戰,盡管他們已經在兩年之後成功租借到了美國空軍的設施。

氣球自動發射器就是其中之一。在Loon項目成立之初,谷歌需要14個人花費45分鐘配合來使一個氣球升空。這顯然達不到商業要求——人工成本太高了,無法說服電信營運商來投資布設空天氣球網絡。根據彭博社近日報道,谷歌已經設計了一種便攜式機庫,這種機庫可以利用起重機将氣球伸展出來,并在發射前自動用氦氣填充。氣球自動發射器的項目負責人保羅·弗雷介紹到,利用這個機器僅僅需要4個人花費15分鐘就可以發射氣球。

與此同時,谷歌還在研究提高氣球應對風的能力。他們深入研究了美國海洋與氣象局幾十年來的氣象資料,把資料整理并模拟出氣候條件,進而來預測風向。Loon的氣球可以根據風向來調整自己的高度。具體來說,你看到的氣球實際上是兩個。主氣球被氦氣填充,副氣候可以由工程師遠端操控來填充或釋放普通的空氣來使整個氣球上升或是下降。

當然,谷歌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氣球升空而已,而是為了使其成為為移動裝置提供網際網路的手段。憑借谷歌的第一個氣球原型,他們實作的僅僅是将internet通過Wi-Fi信号連接配接到氣球上。兩年之後的現在,他們可以做到在氣球間傳遞信号,或是用氣球當作一個4G的LTE信号發射點來覆寫地面。根據弗雷的說法,每個氣球可以覆寫美國羅德島的大小(1400平方公裡)。

但谷歌并沒有興趣來給羅德島來布網,他們的目标是為廣大并設施落後的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地區來提供internet網絡。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還沒辦法接觸網絡,谷歌和臉書一樣,想改變這一現狀。谷歌的想法是,如果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觸到網絡,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來使用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