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亂倫”種群

據實體學家組織網站報道,一個由英國和德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組發現了一種頻繁進行近親交配的哺乳動物物種。在他們發表在《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上的論文中,該研究組描述了他們對生活在非洲烏幹達境内自然栖息地環境中的一種哺乳動物缟獴的研究。觀察發現這種哺乳動物存在比例異常高的成員間近親交配行為,科學家們試圖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

在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一般會傾向于避免近親交配——此前的研究表明近親交配長久下來會造成近交衰退(這可被視作是一種健康代價),其繁衍的後代往往會存在健康缺陷。在人類社會中,全球各地一般也都把近親交配或亂倫視作禁忌,有時還會專門懲罰那些犯忌之人。而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們顯然發現了一個特例,那就是缟獴,至少是那些生活在烏幹達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栖息地内的缟獴。

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亂倫”種群

缟獴。一項研究發現這種小型哺乳動物似乎存在高比例的近親繁殖現象。

研究組在長達16年的時間内對生活在這一公園内的14個缟獴種群進行了跟蹤和記錄,使用跟蹤裝置和标記手段幫助實作對每一成員個體的遠距離識别。他們發現這些動物一般以近親為群體生活在一起,種群數量中位數約為18隻成年個體。觀察發現在每一個這樣的小群體中都有占據主導地位的雌性和雄性成員個體,這些占據主導地位的成員承擔了絕大部分的繁殖後代的責任,而那些地位較為邊緣的成員則隻是偶爾有繁殖機會。大部分的群體成員終其一生都會待在這個群體内。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種群成員結構導緻了近親交配現象的高發。他們注意到高達63.6%的新生幼崽是直系近親繁殖的結果。在整個研究期間,科學家們共記錄到8例“父親/女兒”的近親交配案例,但沒有記錄到“母親/兒子”之間的近親交配案例。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是因為雌性的壽命一般較短,是以在它們的“兒子”達到性成熟進而可以與其進行交配之前往往就已經去世了。

至于為何缟獴種群中為何會存在如此高比例的近親繁殖現象,研究組猜測這可能是由于自然環境的變化迫使它們必須緊密生活在一起。新組建群體的成員死亡率要比較為固定的群體高3倍左右,而那些試圖加入其它群體的成員往往也會被拒絕,而且常常是以非常粗暴的方式。這樣一來就杜絕了大多數試圖離開本群體的嘗試,進而造成群成員的固定化和長期化,最終造成近親繁殖現象的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