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讀後感(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林清玄散文讀後感(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
記得從國中開學到現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别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初一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裡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禅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蘊含着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禅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内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後,佛寺裡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内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嚣,人的心平靜如水。讀着這篇文章時,仿佛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内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淨、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污垢,隻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内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内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隻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2
甯靜的夜晚,幕色漸深沉,泡一杯清茶,獨坐在一盞散發溫和光線的台燈下,和着淡淡墨香,靜靜地閱讀着《林清玄散文集》。此時微風習習,四周一片安詳與靜谧,不知不覺我已經靜下心來,走進了林清玄那淡雅清新的“禅語”天地。
光是人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為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現在的人對别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處。
現在,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來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裡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才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隻能買一些禮物作為感恩。俗話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為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說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對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于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于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裡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采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燈采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于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3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甯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溫煦,在流動中展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淩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争。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争,隻是野百合為實作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争,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顔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于實作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是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4
夜深人靜,我卻有些浮躁不安。
在台燈的指引下,我不耐煩地拿起枕邊那本淡黃色的書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這封面就把我的“心”牽了過去一一潇灑的“林清玄”三個大字顯赫地印在紛紛揚揚飄落的蒲公英上,頗有一種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個溫柔的女子吧!”我想着,便翻開了書。“天啊!‘她’竟是一個修行過的男人!”我驚歎着看了他的簡介。
有一種無名的沖動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随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歡》的文章。“這有什麼好寫的?!”我嘀咕着,開始看了。它是由蘇轼的一阕詞,引出了主題一一清歡。凊歡是什麼?是吃的?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為所有人看的“展覽物”;去廟裡走走,門口滿滿的攤販??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甯靜;鼻要清歡,找不到幹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皺着眉,搖了搖頭。
我重翻回目錄,一篇名叫《咬舌自盡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簾,我翻到了相應面數,如狼似虎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早已是視線模糊。那主人無情之人背棄有情之人?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蘊含着細膩的情感,并且透着幾絲禅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
讀着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聽一位禅師的諄諄教導,在安撫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靈??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5
前些日子,媽媽買來了一本《林清玄散文》,封面的清麗與幽雅深深吸引着我。微微張開的荷花誕在幾片荷葉之間,無不透露着墨香清韻之氣。
翻開書的扉頁,林清玄的照片赫然出現在了視線之中。照片上的是一個相貌平平的中年男子,頭發長,但有些謝頂。他面帶微笑,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我有些許驚訝,原以為“林清玄”是一位娴靜的女士,但沒想到,一位男士竟也可以寫出如此細膩的文字,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他的文章沒有多餘的`文字,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奇妙的幻想,一切都是那麼明朗。他能從我們的生活中找到真理,又在講述真理的同時如此的接近生活。一些原本看起來十分不起眼的東西,而在林清玄的筆下卻可以淌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最真的感受。
“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都能找到智慧。”這是《清靜之蓮》帶給我最深的啟迪人生處處充滿了智慧。《心田上的百合花開》給我樹立了正确的人生觀,就算是孤身一人,在逆境中也要堅強。“登山專家隻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這段文字讓我感觸很深。我們沉溺在被“征服”的驅使中,一天一天忘記了樂觀平和的心态。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時時癡迷于“高處不勝寒”的頂峰,卻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還記得他的《存在的理由》寫道:甚至連每個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吧!有些為愛存在,有些為學習存在,有些為生命的美好而存在。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每個人都必須為了這些理由而存在,我們必須要盡全力來完成這些願望,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林清玄的文字總是清麗悠遠,擁有大自然之美。有風的溫柔,花的美麗,草的堅強,以及萬物的一切。
在炎熱的夏天,你可以泡上一杯清茶,翻閱《林清玄散文》,讓一縷清涼的風吹進你的思緒。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6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複回味
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麼盡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閑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确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别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裡,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将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确,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7
這個學期,我讀了《林清玄散文精選》,它,猶如一股涓涓細流淌過我的心間,心曠神怡;它,猶如一陣徐徐清風拂過我的心間,淡雅至極;它,又猶如一朵純純白花飄進我的心間,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它寫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們的所做,讓我看到了蜜蜂的許多優點。
我從小就怕昆蟲,對蜜蜂也是沒什麼好感,頂多也就知道它們比較勤勞而已。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勞以外的很多優點:它們很專情,除了蜂王以外不聽任何人的話,養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們不怕死,當外敵侵犯時,奮不顧身,總是沖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擊敵人,進而結束生命,明知會死,卻不帶絲毫猶豫;它們還很無私,為了釀蜜甚至減少了壽命,卻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其實,人和蜜蜂也是一樣的。一項偉業中,怎麼可能沒有像蜜蜂一樣的幾個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樣,是煉過幾隻蜂。
此後,我買蜜茶時心甘情願,也喜歡喝蜜茶了呢,那時,總會想起那為此犧牲的幾隻蜂。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8
初讀《林清玄散文精選》一書時,書中優美的辭藻,散發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勝。書中深厚的含義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許是志趣投合吧,喜歡淡雅散文的我,一下子喜歡上了《林清玄散文精選》。
最讓我喜歡的是,林清玄叙述自己兒時的故事。雖然表面說着自己兒時的事,但總表達着一種情感。每次看這本書時就會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看到了林清玄與“棋子”下棋,看到了林清玄和小松鼠嬉戲,也看到了林清玄過火時的恐懼、害怕。
最讓我欣賞的是,林清玄撰寫自己現在的生活。每篇文章都表達了自己對鄉村的懷念,或是一則意味深長的道理。每則故事故事都寫得十分真實,不僅讓我想起林清玄思念番薯之情,林清玄城市種菜記······
未了,似乎還沉浸在林清玄淡雅的散文中。不由得也吟誦出一句話:
活在苦中,活在樂裡;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煩惱,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這是面對苦難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精選8篇)】相關文章:
1.林清玄散文讀後感精選
2.《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
3.精選林清玄散文
4.林清玄散文精選
5.林清玄精選散文
6.林清玄散文精選
7.林清玄散文精選
8.林清玄散文精選
9.林清玄散文精選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