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酒大師”一一鄭義興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享譽全球 的茅台酒廠,沒有茅台酒廠,就沒有“國酒大師”——鄭義興。 隻有新中國的成立,才能對我們民族工匠政治上予以關心、生活 上予以照顧,才能使我們民族工匠有當家作主的機會,才會成為 企業的主人,才有将傳統工藝的傳承發揚的時代平台,才有機會 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鄭義興也就是在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脫穎而出的民族工匠和釀酒大師。

前面己經介紹了,四川茅溪鄭氏家族釀酒,在其入川一世祖鄭佑第三代起便有記載,自第五代起有了《鄭氏制曲秘方》的117 味中藥後,鄭氏釀酒技術傳承就必遵祖訓。

鄭義興憑着自己超人記憶,跟着鄭家第九代酒師鄭應崇、鄭應才(兩人都是鄭義興胞叔)在四川茅溪和貴州茅台學習祖上嫡 傳的鄭家釀酒技術。

清末至民國初期,茅台規模較大的釀酒作坊都争搶鄭家酒師, 鄭義興胞叔鄭應才同時肩負茅台鎮“成義”“榮和”等多家燒房 總酒師(時稱掌火酒師)。“恒興燒房”與“成義燒房”為争奪 鄭家酒師産生沖突,鄭應才被迫簽下不再與'恒興燒房'來往的 保證。鄭義興在其叔叔鄭應才的巧妙安排下,辭去“成義燒房” 酒師回到了四川茅溪甘溝老家。不到一年,“恒興燒房”掌櫃楊 端五遵照老闆旨意前往四川茅溪聘請年輕酒師鄭義興到“恒興燒 房”當酒師,為了提高“恒興燒房”也有鄭家酒師的知名度,“恒 興燒房”與楊端五精心策劃:用八擡大轎從四川茅溪把鄭義興接 到茅台,燒坊掌櫃帶領勞工和地方豪紳族衆敲鑼打鼓,燃放鞭炮 在轎子過赤水河到茅台“恒興燒房”隆重歡迎鄭義興,勞工振臂 高呼:“恒興有鄭家酒師了”……“恒興有鄭家酒師了”!自此, 鄭義興帶着鄭氏釀酒家族口口相傳數代傳承的醬酒釀制秘技,離 開土生土長四川省古蔺縣茅溪鎮樟樹村,來到了離樟樹村隻有四 公裡的貴州茅台鎮,在曾“獨蜀出枸醬"茅台鎮,用其勤勞的雙 手,抛灑着以技報國的青春熱血,将鄭家嫡傳的釀酒絕技不斷傳 承發揚!

他先後在仁懷縣茅台鎮的“成義燒坊”“榮和燒坊”“恒興燒坊” 以及遵義“龍坑集義酒房”當酒師。解放前,鄭義興任各大燒坊 酒師期間,他嚴守祖上規矩,并沒向外姓帶徒授技。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1月,國家以1. 3億元(折合人民 币1.3萬元)贖買茅台鎮最大規模的釀酒作坊成義燒房(其中 1000元屬工本費和契稅)。貴州省仁懷縣人民政府托時任仁懷 縣稅務局長王善齋代管廠務,主持工作,組建“貴州省專賣事業 公司仁懷縣茅台酒廠”。1951年至1953年間,國家又贖買、沒 收、接收了解放前茅台鎮另外兩家較大規模的釀酒作坊“榮和燒 坊” “恒興燒坊”并通過重新組建的形式,成立了地方國營茅台 酒廠。1953年鄭義興進入茅台酒廠以酒師身份兼負生産技術指 導工作。1956年4月,鄭義興升任茅台酒廠副廠長,具體負責 生産技術工作。

“國酒大師”一一鄭義興

資料圖檔:茅台酒廠

1991年5月,科學出版社出了《茅台酒廠志》,《茅台酒廠志》 99頁“人物略傳”鄭義興篇充分肯定了鄭義興對中國醬酒釀造的 巨大貢獻!《茅台酒廠志》99頁“人物略傳”鄭義興篇全文如下:

鄭義興名永維,四川古蔺縣水口鄉人。生于清光緒二十一年 (1895年)。幼年讀過私塾。民國二年(1913年)入茅台成義酒 房當學徒,先後在成義、榮和、恒興三家酒房和遵義龍坑集義酒 房作酒師。1953年入地方國營貴州省茅台酒廠,以酒師身份兼負 生産技術指導工作。

幾百年來,茅台酒的生産技術都是師傅帶徒弟,口口相授。工 藝操作,同中有異。茅台酒廠建立以後,号召老勞工、老酒師獻計獻策, 藉以總結經驗,尋找規律,制定一套完整而系統的工藝流程。義興 首先響應号召,将自己30年積累的經驗和一家五代傳下的釀酒技術, 口傳記錄,整理成冊。還動員其他酒師解放思想,傳授技術,他說“過 去我擔心老了生活無着落,現在國家對我們照顧周到,還擔心什麼, 隻要生産好,我們都有好景”。全廠是以征得了多種多樣的生産技 術資料,初步制定出茅台酒統一的操作規程。

解放前茅台酒各家酒房的酒師技藝,一向秘而不宣,恪守“教 會徒弟,餓死師傅”和“傳子不傳婿,傳媳不傳女”的老規矩。 義興看到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在工作中選中了嶄露頭腳的 青年勞工李興發作徒弟,本着誨人不倦、無所保留的精神,耐心 傳授技藝。廠内富有經驗的幾個老酒師也跟着收了徒弟,先後培 養成才。後來興發擔任副廠長并任全國醬香型酒類顧問。

1954年——1955年,廠内開展以增産節約為中心的社會主義 勞動競賽,提出了 “沙子磨細點,一年四季都産酒”的口号(“沙 子”即紅高粱),義興認為,這不是釀造祖國人民需要的茅台酒, 而是任何一個地方都能釀造的普通高粱酒。增産節約講的少浪費, 不是這樣不合工藝規程的增産法。這個意見沒有引起重視,以緻 釀造出市場上無人問津的二鍋頭。不僅如此,義興還受到“思想 較右,有守舊意識,對新事物認識較差”的評議。

1956年,全國八大名酒會議在北京召開後,廠裡開展以提高 産品品質為中心的運動,才采納了義興恢複傳統操作方法的建議, 酒質逐漸得以提高,1958年全廠合格酒己由1956年的12. 19%、 1957年的70%上升為99. 42%。為表揚義興的成績,經上級準許, 給予連升三級工資(由四級提為七級工資),獎發皮大衣一件的 獎勵,并提為副廠長,授予工程師稱号。鄭義興先後被選為中國 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委第二屆、第三屆委員,1978年鄭義興 在茅台逝世。

“國酒大師”一一鄭義興

20世紀60年代茅台酒廠上司班子會議,鄭義興(立)王紹彬(左一)

“國酒大師”一一鄭義興

鄭義興(左起四)與茅台酒廠從業人員合影照

“國酒大師”一一鄭義興

鄭義興向解放軍官兵介紹茅台酒

為了紀念鄭義興對中國醬酒的卓越貢獻,貴州茅台酒廠在茅 台鎮“國酒文化城”塑立鄭義興雕像。貴州省仁懷市楠竹林公園 也為“國酒大師”鄭義興塑立了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