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頭條# #育兒#

娃放假了麼?
自從各大幼稚園、國小放假,最近我的朋友圈畫風是醬紫的
9年的養娃經驗告訴我,娃閑着沒事幹就容易作妖。
是以,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5部紀錄片。
它們來自于2021年豆瓣評分top5的親子教育類紀錄片,分别涉及到自然、人文和曆史文化三個領域,好玩有趣,又能漲知識。
假期太冷,加上有疫情,在家裡陪孩子看看劇、刷刷紀錄片也是極好的打發時間。
大家可以按照娃的興趣點,自行選擇看哪部呀。
等不及的媽媽們也可以直接在背景回複關鍵詞【寒假片單】擷取播放連結~
《完美星球》
豆瓣評分9.6
《完美星球》是BBC星球系列紀錄片,按照BBC以往的安排,星球系列每年推出一部,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們今年才有幸看到。
一如既往的極緻視覺盛宴,每一幀都能截下來當作桌面。
《完美星球》一共有五集,分别探索了火山、 陽光、天氣和海洋的力量。展示了自然力量如何推動、塑造和維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完美星球》的第一集主題是火山。
來自地球内部熾熱的岩漿,通過地殼裂縫沖出地面。湧動的岩漿可以流淌數月,所過之處生物全部死亡。
火山的破壞力毋庸置疑,但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沒有這股強大的地下力量,人類就不會有賴以生存的大氣,不會有海洋,也不會有陸地。
生命更無從談起。
火山島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5%,卻為近20%的生命物種提供了家園。
坦尚尼亞倫蓋伊火山北側,形成了世界上腐蝕性最強的湖泊之一,納特龍湖。
湖水來自地下深處,化學物質濃度高,甚至能灼傷皮膚。
但卻是這麼一片死亡之地,卻是小紅鹳繁殖的樂園。
羽毛泛紅,肢體鮮豔,巨大的嘴又長又尖,烈焰一般的眼睛。
每年,東非有近200萬隻小紅鶴來此地繁衍後代,有些更是跨越千裡路程。
可以說,是火山養育了小紅鹳一族。
同樣依賴火山運動而生存的生物還有北美水獺。
火山運動給予地球豐富的地貌。即使火山休眠,地下岩漿也持續湧動,把地下水加熱到沸點。
形成間歇泉。
天然的地暖系統,保障了一種動物的生活——北美水獺。
即使冬天,地熱系統讓這裡的水面不會結冰,友善水獺捕魚。
作為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中諸多自然力量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微妙平衡。
來自太陽的能量為這個生命世界提供了動力;
天氣系統将淡水輸送到世界各個角落;
強大的洋流促進了生命必須的營養物質循環
……
每一種自然力量都意義非凡,缺少哪一環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不僅僅停留欣賞自然風光,更是具有反思和教育意義,一起陪孩子一起看看吧!
《無窮之路》
豆瓣評分9.5
《無窮之路》是2021年大陸評分最高的國産紀錄片。
靠着這部紀錄片,主持人陳貝兒在TVB的萬千星輝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女主持“的獎項。
這部記錄片好在哪裡呢,大家是這麼說的:
沒有假大空的套話,也沒有刻意去煽情。它就是帶着我們去看,看過去,看現在,看變化。
很多看過的網友都表示,根本想象不到,在我們國家還有這麼多貧窮的地方,一定要帶孩子一起看。
第一集攝制組來到了四川涼山懸崖村。
對于懸崖村的孩子來說,别說讀書,就連維持溫飽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村裡的孩子想要上學,就需要每天兩趟攀爬藤梯。
這并不是普通的騰梯,一眼看不到頭的長度,最陡的地方甚至有90度。
很多人爬到半山腰都嗆不住,直打退堂鼓。
節目組一行人,從早上7點鐘開始爬,用了四個小時才走完全程。
(這已經是改造之後的鋼梯了,還不是原始的藤梯)
改造之前的藤梯,對于懸崖村村民來說,每一次出門,都充滿了風險,稍有不慎,便是萬丈深淵。
即使孩子們早上五點起來,到達學校的時候,天也已經黑了。也因為這樣,很多孩子到了十二、三歲才開始上學。
同樣受地理條件所限的還有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傈僳族村民世代依山而居,一條怒江攔住了他們的出路,想要走出去隻能靠溜索。
一條窄窄的鐵鎖連接配接兩岸,稍有體力不支,就有可能葬身怒江。
因為出行不便,村民們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随之而來的是經濟的落後、教育的貧瘠。
家長認為,上學沒什麼用。
孩子們自己也不願意上學,普遍存在厭學情緒,翻牆逃學,跟老師頂嘴,抽煙打架更是常有的事。
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很多少數民族女孩子早婚早育是非常常見的。
很多女孩被問到畢業了長大了要做什麼的時候,她們就喜歡笑着說:
“嫁人呗,還能做什麼。”
好在,國家針對各個貧困地區實行了精準扶貧方略。
為了解決“懸崖村”問題,由政府出資易地扶貧搬遷。
2020年5月,懸崖村村民集中搬到了縣城裡建立的現代社群,并隻需繳納一萬元就可入住。
不止建房,每個搬遷安置點,配有幼稚園、國小、中學。6-15歲适齡學童,可以接受免費義務教育。
針對孩子們厭學情緒嚴重的情況,當地政府靈活變通,先減少文化課的安排。
專攻職業技術,讓孩子們學習修車烹饪剪發,先能有傍身的一技之長。
學會傍身技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師們還把新的思想帶入了這所學校。
紀錄片中有位女老師,在教育女孩們時是這樣說的:
掙錢了要孝順父母,也要自己給自己留一些私房錢,要找自己喜歡的,靠譜的男人才要嫁。
在學校教育下,孩子們的觀念也在慢慢被改變。
以前想着畢業就嫁人的女孩們,開始轉變了思維。
“我來這邊學烹饪,長大了想當一名廚師,自己開一家飯店。”
這部紀錄片一共12集,攝制隊穿梭全國六個省份,深入十個貧困縣。
寒假帶娃一起看這部片子,帶孩子了解我們國家更多面,還能讓孩子更懂得珍惜當下的生活。
《小小少年》
豆瓣評分9.0
《小小少年》是今年少見的高分教育紀錄片,B站評分高達9.8分。
這部片子跟蹤拍攝了癡迷于自然、科技、藝術、運動等不同領域的天賦異禀的孩子,記錄了他們與衆不同的成長故事。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文章來專門推薦它。
把芭蕾舞跳到央視的豬肉鋪女孩小雲兒。
沉迷于研究昆蟲的五年級男孩殷然,家裡随處可見他的“珍藏”。
對于各類蟲子,他如數家珍,結構、習性,他的專業程度讓70歲的蝴蝶專家也佩服,說出“我要拜你為師”這樣贊賞的話。
15歲作為省乒乓球專業球員就打入了全國前八的國家隊種子選手。卻中途放棄打乒乓,轉而投身電競行業。
看完這部紀錄片的人,幾乎都會驚歎這些孩子的才能。
然而有意思的是,這些讓我們驚歎不已的天賦少年,在他們的生活中其實并不起眼。
芭蕾女孩雲兒的老師,并不知道她跳芭蕾。她問,這個孩子特殊在哪兒呢,以至于一個北京的攝制組專門跑來雲南拍她?
同樣奇怪的還有殷然的老師,殷然并不是什麼學霸,也沒拿什麼競賽的獎,殷然有些調皮,校服總是髒的。
仔細想想,老師們的反應并不奇怪。
大人們對待孩子的興趣時,會下意識地用這個愛好能不能加分、有沒有用去定義。
可生活的美好哪能用有用與否來衡量。
越是追求【有用】,有沒有【益處】,越容易被局限住,路越走越窄。
如果你正在為娃的成績而焦慮,不妨帶着娃一起去看這部紀錄片。
相信看完它之後,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書簡閱中國》
豆瓣評分9..3
央視出品必屬精品,沒錯,這又是一檔央視爸爸制作的紀錄片。
《書簡閱中國》收集了30封古人的書信,分為從小人物、愛情、友誼、人生智慧、家風、家國這六個主題出發,着重從書信中挖掘人物故事和曆史細節,并進行了影像化。
這部紀錄片裡,有一代帝王與發小的友情記錄。
康熙批閱奏章時常常會标注三個字,【知道了】。可獨獨會給發小曹寅的密奏上的【知道了】右上角會畫上一朵小紅花。
要是沒有書信作證,誰能想到一代帝王竟然還有如此俏皮的一面呢。
有的是妻子寫給出軌丈夫的訣别書。
西漢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與才子司馬相如一見鐘情,一對才子佳人互生情愫,私定終身。
可這麼一對佳偶,卻迎來了狗血的後續。
當司馬相如發達後,違背了當初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誓言,執意要納妾。
面對反悔出軌的丈夫,卓文君也不是吃素的,她以《白頭吟》相贈,并附一紙《訣别書》,擺明決絕的态度。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還有中國最早的女權先鋒,著名思想家李贽。
明代是推崇儒家文化,婦女地位極低。
作為一名男性,李贽看不慣社會對于女性的禁锢,他在佛寺設壇開講,反禮教、反傳統婦女觀,公開照收女學生。
朋友們勸李贽說,女性見識短淺,不值得花時間教授知識。于是,李贽寫下了這樣一封信:
“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
翻譯過來就是:人有男女之别,見識卻隻有高低之分,說男人的見識全都高遠,女人的見識全是短淺,豈不可笑?
30封信對應了30個故事,有趣有料,導演金鐵木曾說:
翻開一封封古人的書信,就像打開一個個盲盒。我們不知道,會在字裡行間的哪個角落,聽見怎樣的心情,碰上怎樣的故事,撞到怎樣的“信上人”。
這些書信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小曆史”,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和感動。
《求偶遊戲》
豆瓣評分 9.3分
《求偶遊戲》由BBC星球系列經典之作《完美星球》原班人馬打造。
攝制組跨越了六大洲22個國家和地區,拍攝時長超9000小時,成功捕捉到83種自然界不可思議的求偶政策。
目前,這部紀錄片已經有超三千萬的播放量,B站高達9.9分。
這是一部關于動物相親的那些事,真實記錄了展現動物們高智商和高情商的求偶政策。
它們戰鬥,追逐,舞蹈,甚至欺詐、耍賴。
比如鴕鳥求偶時,當雄性鴕鳥因為對方沒被打動而感到憤怒或沮喪時,它們會開始跺腳。
流蘇鹬會通過變裝來欺騙競争對手,偷偷靠近心動的雌鳥;
而雄性盜蛛則會将毫無價值的東西僞裝成珍貴的禮物,來騙取雌性盜蛛的青睐。
不僅僅是内容故事引人入勝、令人捧腹又充滿戲劇性,《求偶遊戲》采用了8K分辨率拍攝。
據說,這部紀錄片中的很多場景都是第一次被人類捕捉到,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通過高清的攝影,我們可以看到了白蟻巢穴裡毫厘之微的白蟻生态群、袋鼠互博時高速擺動的拳頭,也看到了盜蛛織網時纖細的蛛絲……
這些瞬間在鏡頭的捕捉下,完美還原了動物求偶時的種種行徑,近距離地了解動物們的生活特性。
好啦,今天的推薦就到這裡啦。
芬蘭紀錄片導演,皮爾喬·汗卡薩羅曾開玩笑地說:
“兩個劇情片導演見面的時候,總是在讨論錢。
而兩個紀錄片導演見面的時候,總是在讨論世界。”
雖然是個玩笑話,也從側面反映出,為什麼看紀錄片,是孩子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因為這裡,有廣闊而真實的世界。
ps:
喜歡今天的文章嗎?大家給我點贊+再看呀。
你好,我是李點點,4歲女兒番茄、9歲兒子洋芋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硬核學習資源和可信賴、有深度的育兒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