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在市場曲線前面的央行

作者:謝亞軒

2022年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貨币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2021年金融統計資料并答記者問。央行分管貨币政策的副行長、貨币政策司司長等對中國貨币政策決策可謂舉足輕重的人士集起參加的會議,認真加以解讀,對我們精準把握目前貨币政策的邏輯會非常有幫助。

劉國強副行長的發言資訊量很大,大家關心的有關目前貨币政策的熱點問題,應該說都有所覆寫。并且,和之前的文風和話風有所不同,劉副行長的答記者問通俗易懂,語言生動,以至于有評論說這是“一場不需要解讀的新聞釋出會”。

按照新聞釋出會的前後順序和有關貨币政策的熱點問題,我們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政策的邏輯脈絡。說明一下,我在引用答記者問原文的時候不再特别加引号,以免影響大家閱讀央行上司連珠妙語的讀者體驗。

首先是回顧過去一年的貨币政策工作。上半年我們沒閑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亂,我們每個月都有一些動作,這些動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圍繞着穩增長,同時兼顧優化結構。

其次是闡述2022年的貨币政策工作計劃。在這裡央行嚴謹的工作作風起了主導作用,副行長就總量、結構、融資成本和人民币匯率做了官方表态。但這隻是一個開始,借助緊接而來的首個記者提問,副行長生動講述了央行的新一年工作計劃:把貨币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要緻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現在雖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時間很短,一年之計在于春,是以我們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要說明一下,《走在曲線之前—運用常理預測經濟和市場周期》是2007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頗受金融和證券從業者喜愛,作者約瑟夫H.埃利斯是高盛集團的合夥人。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

這幾段話其實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貨币政策積極有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穩預期”。以前,全球央行的行事作風是喜歡保持神秘。對此最佳的注解是1987年至2006年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名言:“如果你認為你聽懂了我說的是什麼,那一定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央行秉持的主要原則變為要加強市場溝通和預期管理,認為統一思想後有助于事半功倍提高貨币政策效力,通篇看副行長忠實踐行了這一原則。

第三副行長對貨币政策的效果和預後做了展望。我相信我們也會發現一年的時間也挺長的,過了幾個月“經濟下行壓力大”會成為“昨天的故事”。

在此之後,是孫司長、鄒司長和阮司長分别根據記者的提問就貨币政策、金融市場和貨币金融資料及形勢做了回答,中規中矩,符合央行官員的一貫作風。

再次讓副行長發言回答的是記者依據券商研報提出的宏觀杠杆率問題。五個季度宏觀杠杆率下降,為未來貨币政策創造了空間,杠杆越低空間越大。這句話凸顯了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傳統貨币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之間的協作關系。

記者最關心的始終是“新聞”,是以大家不斷努力,轉換角度希望央行上司能夠透露更多未來貨币政策操作的資訊。是否意味着開啟了新一輪的寬松周期?1月份是否有可能繼續降準,一季度還有沒有降息的空間?副行長這次以導師的角色出現,循循善誘耐心教育大家:觀察利率要有兩個角度。一個角度是看實際的貸款利率變化。另外一個角度,要看影響利率的因素有哪些,也就是說,分析原因看看為什麼?關于準備金率,無論是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還是與我們曆史上的存款準備金率相比,應該說存款準備金率的水準都不高了,下一步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空間變小了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經濟金融運作情況以及宏觀調控的需要使用。

在記者會的尾聲,作為壓軸,副行長對人民币匯率問題做了補充發言,足見此話題的重要性。此前彭博新聞社有記者提問:中美兩國之間現在利率有比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會不會影響匯率?中方将如何應對這一情況?行長先是坦言:現在觀察匯率變得越來越難了。進而解讀近期人民币匯率強的原因:經濟增長去年比較快,貿易順差比較大,尤其是前期大家預期都比較好,是以支撐了人民币走強,這就導緻短期出現了美元強、人民币更強的情況。最後做了展望:中國是大國,持續的單邊升值或持續的單邊貶值,在大國很難出現,在中國更不可能出現。

言行一緻,方能取信于人。2022年1月20日,時隔21個月兩個LPR利率同步下調,印證了央行在記者會上聲明的政策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