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作者:此時玉溪

從2020年1月24日到2022年1月19日,727天過去了。昆明空港經濟區396.6平方公裡的範圍内,一張牢固而精密的“疫情防護網”已經運作了727天,沒有破口,沒有故障。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昆明空港經濟區的防疫從業人員

這張“疫情防護網”,是由昆明空港經濟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上司小組指揮部編織而成的。每一個網格背後,是不同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中,有守護在留觀酒店的醫護人員,有疫苗接種點的護士,有社群從業人員,有每天接打上千個電話的衛計局從業人員,還有在進口冷鍊食品集中監管倉中工作的檢測人員……他們用自己的不眠不休,換來了轄區10多萬群衆的健康,以及無數雲南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一封有溫度的感謝信

2020年1月24日,新冠病毒肆虐下的武漢“封城”的第二天。包括昆明在内,全國所有的城市都提高了警惕。

接到疫情防控的任務,空港經濟區各職能部門從業人員迅速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築起一道防疫的銅牆鐵壁,也為當時滞留昆明的武漢旅客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适的環境。

“昆明溫度永遠在我們122人心中燃燒,讓我們為這樣高效的昆明速度點贊!——國外旅遊回來滞留昆明的122名遊客(武漢),2020年1月29日于昆明”。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空港經濟區防疫人員将留觀人員的需求寫在紙上,請同僚幫助采買

空港經濟區大闆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裡,一直儲存着這樣一封感謝信。信是當時滞留在昆明的122名武漢遊客集體簽名寫下的。在這艱難的時刻,該中心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讓他們在千裡之外的昆明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大闆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科長符濤記得,2020年1月24日的晚上,接到院上司電話後,90多個職工迅速集結,分别前往4家留觀酒店,肩負起了照顧隔離人員生活起居的任務。“當時酒店的服務人員全部撤出,我們不光擔任醫護,還客串了酒店服務生。” 符濤說,每天他們要為隔離者測體溫、做好餐食供應和慢性病人的藥物保障,滿負荷的工作之下,休息成了奢望。

除了勞累的工作,大家還要面對病毒感染的風險。“當時我一直在照顧一名70多歲的老人,他沒有典型的症狀,但在一次檢測中被确診了新冠肺炎。”符濤說,幸運的是,老人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空港分局駐守寶象萬噸冷鍊港周年紀念活動

當被問及“是否害怕”時,符濤和所有受訪的中心從業人員都說:當時心裡隻有治病救人一個念頭,沒有一絲害怕。與符濤一樣,在對大闆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的采訪中,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他們用自己的堅韌為轄區換來了安全的環境。

一位身兼數職的轉運司機

疫情暴發之初,大闆橋街道衛生監督協管站從業人員李箭菲還沉浸在剛為人父的喜悅中。當接到防疫任務後,他和同僚們迅速響應,被分派到一家隔離酒店協助工作。由于時間緊迫,他甚至沒來得及回家一趟。

回憶疫情發生之初的那段時間,李箭菲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累:“當時我們在留觀酒店,要協助做好環境消殺、垃圾清理,還負責人員轉運等工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疏忽。”高強度連續工作了60多天後,随着疫情緩解,李箭菲終于有了2天的假期。“回家之後,我立即洗澡上床睡覺。家裡人一直沒有影響我,等我睡足了12小時以後,為我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從業人員搬運貨物

有了這段高強度工作的經曆,後面的工作再累,李箭菲都能很快适應。他大概估算了工作量:“每趟運完之後,車廂要用酒精全面消毒,再用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以上,才能接送下一趟,再加上路上消耗的時間,兩輛轉運車幾乎都是全負荷運轉。”為了節省時間,他盡量減少穿脫防護服的次數,減少吃喝,兩餐并一餐,忍着饑渴工作。有一次,他換下防護服之後,一口氣吃了三桶泡面。

由于工作性質特殊,李箭菲兩年多來幾乎沒有顧家的時間,“我家大寶4歲,二寶2歲,有幾次回家,二寶都不認識我了。幸運的是,家裡人都很了解支援我的工作。等孩子們長大一些,我一定會和他們講講爸爸和其他叔叔阿姨是怎麼把病毒擋住,保護好大家的。”

一批最先在雲南做核酸采樣的人

38歲的楊輝,在空港經濟區從事醫療檢驗工作已有12年。2020年前,他成為雲南省第一批核酸采樣教育訓練班的學員。

教育訓練班上完第三天,楊輝就接到任務,為機場一名從業人員檢測核酸。他回憶,第一次獨立進行采樣,心裡很緊張,在腦海中反複多次回憶教育訓練要領,操作也有些緊張生硬,前後用了快20分鐘才完成采樣。

“那個時候大家對病毒和核酸檢測都很陌生,我按照教育訓練老師的要求,花了半個多小時才穿上防護服。采樣前,也沒有告訴家人,怕他們擔心。”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空港經濟區轄區居民進行核酸采樣 薛明瑞/攝

一口氣還沒松多久,核酸采樣任務接踵而至。接了電話,楊輝晚上10點多到達醫院,穿好防護服,帶上采樣箱,趕去完成核酸采樣和環境采樣。“兩天後,機關告知我,上次采樣的檢測結果是陽性,就是說,我接觸了到新冠肺炎患者。得知結果後,我反複回憶采樣時防護、操作是否安全,确定我的防護是到位的。隻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後怕。”

“核酸采樣工作責任重大,關系到檢測的精準性。并不是用棉簽戳戳鼻子和喉嚨就行,角度、位置都很重要。”楊輝說,他曾經連續8個小時工作,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每采完一個人都要手部消毒一次,工作結束時,手指已經完全麻木。

700多天,楊輝已完成3000多份核酸樣本采集。一直奮戰在一線的楊輝談起家庭,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兩個孩子。“這兩年對孩子的陪伴是缺失的,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可以有時間陪伴家人。”

一批沖在最前面的黨員幹部

馮光發,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空港分局局長。2021年初,空港分局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彰為“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馮光發所在的中共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關第二十二支部委員會,被昆明市委組織部命名為“五星級”示範黨支部。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嚴格例行檢查

馮光發是支部的書記,也是一名老兵,做事雷厲風行。2020年1月30日,空港分局吹響抗疫“集結号”。正在重慶老家為去世母親辦理後事的馮光發接到通知,火速趕回昆明。

馮光發說,當時空港經濟區設立了5個留觀點,需要輪流值守。支部全體黨員個個寫了“請戰書”,主動要求到留觀點駐點。馮光發帶頭首先值守酒店,副局長、支部委員、支部黨員依次輪番上陣。

在這個緊要關頭,副局長楊旭東的父母突然因病住院,他在監獄系統工作的妻子因封閉管理無法回家照顧,年幼的孩子也無人照看。得知這一情況後,組織安排楊旭東回家處理家事,卻被他謝絕了。“分局本來人就少,我是黨員,更不能因為自家有困難就打退堂鼓。我要和大家一起堅持到底!”楊旭東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檢查進口冷凍食品

那段時間,黨員們白天做好本職工作,晚上值守留觀酒店,薄薄的口罩成了他們唯一的裝備。他們在盡力防護的同時,經常疏導滞留旅客的焦慮情緒,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有了衆多從業人員的努力,空港經濟區疫情防控常态化取得了值得稱道的成果。

一群在雲南最先試水新冠疫苗接種的人

昆明空港經濟區是雲南唯一一個臨空特色産業園區,轄區國土面積396.6平方公裡。作為轄區内唯一的公共衛生服務機構,自新冠疫苗投入使用以來,大闆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已經接種了超過26萬劑次疫苗。

空港區域性質特殊,對機場從業人員的服務是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重點。雲南首批500支新冠疫苗的接種,就是該中心完成的。它們的接種對象是昆明機場的海關從業人員。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

“因為我們是雲南首批接種疫苗的機關,當時可以說沒有經驗可循,中心迅速組成了疫苗接種工作的上司小組。”符濤說,根據疫苗說明書和過去接種其它疫苗的經驗,衛生服務中心迅速制定了接種方案,于2020年12月25日順利安全地完成了雲南首批接種工作。

之後,疫苗接種成了中心的日常工作之一。高峰時,44名醫護人員一天接種了9700支疫苗。“我們機關從業人員以女性為主,家有老人小孩要照顧,但沒有一個人因為家事耽誤工作。”符濤說,同僚們的堅持讓她十分感動。

在大闆橋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全體人員的努力下,空港經濟區的疫苗的接種率達到103%,超額完成了任務。

一位每天要接打上百個電話的流調人員

趙倩倩今年31歲,是空港經濟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計生科的一名從業人員。她已經連續兩年沒有休過公休了。2021年12月,國内疫情反彈,形勢緊張,她一個多月時間天天都在加班。

除了日常工作外,趙倩倩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做流行病學調查。“你有去過某地嗎?”“去那邊幹嗎?”“你現在人在哪裡?”這些調查要點資訊,趙倩倩問得最多,也最仔細。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流調人員趙倩倩和同僚們,最高峰時一天撥打了5000多通電話

2022年1月13日這天,趙倩倩的電腦桌面上有一份新的“疑似風險人員”名單,涉及100人。“這算少的,一旦有新的确診病例出現,可能涉及幾百個疑似風險人員,我們平均每天要打上個百流調電話。”

2021年12月份,趙倩倩的電話費創下了“曆史新高”——250元,國内通話超過2000分鐘,都用在了當月的人員資訊核查和流調上。這還不包括她在辦公室用座機撥打的電話。“我和同僚的手機都曾經因為每天打電話太多,被營運商系統誤認為是詐騙電話而封過号。那時我們就要帶着身份證和機關證明去營業廳辦解封手續。我們偶爾也會調侃,說沒被停過機、沒被封過号的人,都是流調工作沒幹合格的。”

呈貢和安甯相繼出現本土疫情後,趙倩倩和同僚們的工作量創下新高,一天撥打了5000多通電話,“手機發燙了換座機,一直接聽電話的左耳生疼,拿電話的手酸脹麻木。打完電話,耳朵都在嗡嗡叫。”趙倩倩說。

與疫情共處的這700多天過得很快,仿佛就是昨天。趙倩倩說,她2022年的新年願望是希望疫情盡快結束,她想回家陪父母,想一家人出去旅遊。

一對在進口冷鍊食品監管倉裡“隔離”的情侶

進口冷鍊食品也可能攜帶新冠病毒,2020年,這一新聞讓人們頓時警覺起來,進口的冷凍食品成為防疫的關鍵。在昆明,有一個甚少人知又極為特殊的防疫地點——超大型冷鍊倉庫。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施豔慧和張博在集中監管倉内對接工作

位于空港經濟區的寶象萬噸冷鍊港,是雲南省最大的冷鍊物流基地。為了保障冷鍊食品安全,基地曾用28天時間建成進口冷鍊食品集中監管倉,把防疫工作做到了倉庫裡。2021年10月,這個功能齊全、裝置先進的監管倉投入使用,為進入雲南的進口冷鍊食品做好疫情風險防控。每天,有超過120噸的進口冷凍食品進入監管倉。

2022年1月11日上午,在寶象萬噸冷鍊港2号月台前,從業人員正在排隊進行一周一次的免費核酸檢測,監管倉的核酸采樣人員張博也在其中。剛結束14天居家隔離的張博拿到核酸檢測結果後,又将進入監管倉,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封閉核酸采樣工作。

張博上一次進入監管倉,是2021年12月27日。在倉内工作一個月,再加上出倉後14天居家隔離,意味着每過44天,他才能自由活動1天。而在監管倉内,他和另一位同僚每天要負責200多噸的進口冷鍊貨物采樣。

“我是2021年1月進入監管倉工作的,到現在剛好滿一年。這一年,我除了在工作就是在隔離,幾乎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22歲的張博是玉溪人,畢業後來到寶象萬噸冷鍊港,負責監管倉核酸采樣人員。在特殊的地方從事防疫工作,他比同齡人多了些果敢和堅毅。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空港超大型冷鍊倉庫

監管倉内的工作不僅枯燥,還會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進倉前,張博會備好一個月的換洗衣物以及一些面包、水果等零食。倉内從業人員生活物資有保障,飲食有專人配送,有專門的住宿區,一切都是為了讓這裡的人們安心工作。

張博和同僚們每天早上7點半起床,8點核對貨物資訊,9點開始對當天貨物進行核酸采樣,11點将第一批樣本送檢,下午4點檢視第一批樣本送檢結果,同時将第二批樣本送檢。每天,貨物進入監管倉時,張博需要在電腦上對貨物資訊進行四證(醫學檢驗實驗室報告單、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進口冷凍食品集中監管倉出庫證明、消殺處理報告單)核驗,随後在每車貨物中,對31個樣品進行随機采樣,并統一送檢。

“身處疫情防控一線,會感到害怕嗎?”

“很少會。”面對提問,張博顯得很坦然:“我們會做好全程防護,工作中其實是安全的。要說真正忐忑的時候,是實驗室通知複檢。這可能是貨物的流通環節有了狀況,可能是貨物在流通中攜帶了病毒。”對核酸采樣人員來說,等待複檢的過程是最讓他們揪心的。

記者采訪時,倉内走來一個身着防護服、戴着防護鏡和口罩的人,看不清相貌,隻能通過身高推測是一名女生。張博看到她時,忍不住頻頻回頭張望,女生走近後,兩人隔着大門輕聲交談,打了幾個旁人看不懂的手勢。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空港經濟區防疫人員對留觀酒店進行消殺

原來,這位女生名叫施豔慧,是張博的高中同學,也是未婚妻。兩人同時進入監管倉工作,施豔慧主要負責資訊錄入。一年來,兩人從未像情侶一樣約過會,更多的是在集中監管倉内對接工作。而且,因工作時間的差異,每3個月中,兩人也僅有1個月的時間同處倉内。起初,施豔慧難免有抱怨,但在張博的耐心勸說和安慰下,她也逐漸明白,他們其實是在艱苦的崗位上,做一件守護無數人健康和安全的偉大事業。

一位談起家人心懷愧疚的共産黨員

談及衆多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同僚們,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空港分局監管一科科長張二濤言語中充滿感慨。他2020年11月從部隊轉業進入市場監管局,當月就接到駐場監管的任務,在一線堅持至今。讓他記憶深刻的是,2021年11月迎來駐場一周年時,大家共同寫的一封家書。

“當時我寫了一封信給我8歲的兒子,想讓他知道,沖上防疫一線的逆行者,除了醫護人員,還有像我們這樣的人。”張二濤說,大家分享這些信件時,有同僚曾當衆落淚。

特稿|昆明空港經濟區抗疫先鋒群像

△市場監督管理空港分局的黨員幹部們

“我們局裡很多人都是共産黨員,這個時候就是要沖在一線。遇到想退縮的時候,拍拍胸脯,看看胸前的黨徽,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一定要堅持下去。”張二濤說。

隻是,談到家人時,張二濤還是十分愧疚。“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不能随便請假。我的父母在老家河北,母親患了腦梗,癱瘓在床,因為工作原因,我至今無法回家盡孝,父母身邊隻有姐姐在照顧,我每天通過視訊通話,了解母親的情況。”張二濤說,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自己抽出時間,回家看望老母親。

在和疫情作鬥争的過程中,人們的經驗和智慧不斷積累。如今,對進口冷鍊食品的監管已經形成集中監管倉駐場監督、“雲智溯”二維碼追溯管理和風險監測排查“121”機制三種方式相結合,為冷鍊食品安全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火牆。

空港經濟區的“第一”和2021年疫情防控成績單

空港經濟區在疫情防控中

建立了138個防控網格體系

成立115支黨員群衆志願隊伍

3個留觀酒店臨時黨支部

1507名黨員投入到疫情防控網格化包保工作

累計接納服務留觀人員15071人次

截至2021年11月底

空港經濟區疫情防控指揮部

累計核對上級推送的重點人員資訊15353條

接種疫苗238333劑次

對監管倉及駐點監管人員、銷售點環境、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17798份樣本均為陰性

昆明空港經濟區,是昆明和滇中新區的“北大門”,疫情防控外防輸入的正面主戰場。

2020年1月25日,全國首個留觀點在這裡啟用。

2020年11月底,全省最大的冷鍊進口食品集中監管倉在這裡開設。

2020年12月25日,全省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的首針新冠肺炎疫苗在這裡接種。

2021年以來

空港經濟區市場監管分局連續373天

安排2611人次駐點值守

每天安排7名從業人員對寶象萬噸冷鍊港進行駐點監督,周末、節假日無休

共排查冷庫數量6250個次,查驗冷鍊運輸車輛2018輛,開展核酸檢測55507份

對2820467份貨物進行了預防性消殺,開具出庫證明3664份

自集中監管倉建立以來,已6次成功阻斷涉疫凍品流出集中監管倉

無害化銷毀涉疫凍品109.784噸,分級分類處置涉疫凍品51.525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