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了數日的掙紮之後,立陶宛終于行動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1日報道,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已經向他送出了緩解與中國緊張關系的計劃。
自立陶宛發現根本無法承擔允許台灣設立所謂“代表處”所帶來的後果之後,立陶宛總統瑙塞達便改了口風,一心想解釋自己此事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并将這件事一股腦扣在了立陶宛外長頭上,稱是蘭茨貝爾吉斯在沒和他商量的情況下,擅自決定通過此事。

立陶宛外長所處的陣營是立陶宛國家議會,議會擁有更換總統的權力。對瑙塞達的态度,議會很不滿。蘭茨貝爾吉斯幾次都無奈表示瑙塞達全程都知情且允許,後來幹脆說不想再回應此事。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直言對瑙塞達的發言“感到有些失望”。立陶宛國會議長奇米利特-尼爾森堅稱,以“台灣”之名開設代表處沒有錯,議會還一意孤行,要求歐盟到世貿狀告中國。
但這些都擋不住瑙塞達鐵了心要緩和對華關系,瑙塞達責令蘭茨布爾吉斯拿出方案緩和對華關系。台灣方面很着急,在瑙塞達承認用“台灣”的名義設立“代表處”是錯誤時,台灣當局就派所謂的“駐立陶宛大使”去遊說立陶宛,又是送錢又是送半導體技術。立陶宛無處可去的啤酒、朗姆酒台灣當局也照單全收。
島内同胞對民進黨當局的自嗨厭惡到了極點,紛紛嚷着要退貨。但民進黨當局仍然高喊着“義氣相挺”。1月20日,民進黨“立委”林楚茵為2萬瓶立陶宛朗姆酒站台,稱這是“民主的味道”,呼籲島内群眾“用新台币下架它”。可笑的是,這些酒在大陸出售時售價在30-35元之間,到了台灣卻身價暴漲至接近1000新台币,約合人民币230元。不出意外又收獲了島民的群嘲。
立陶宛外長蘭茨布爾吉斯送出“緩和對華關系計劃”,說明立陶宛國會的态度也已經軟化。腦薩達在新聞釋出會上直言,未來立陶宛企業所蒙受的損失還會更大。立陶宛政客在制定對台和對大陸政策時,像“在很高的天上”做決定,“看不到我們站在哪裡”,言下之意是在反華這一事上立陶宛太過想當然了。
誠如瑙塞達所說,立陶宛之是以敢更新對台關系,完全是因為立陶宛的直接貿易夥伴大多是歐洲國家,立陶宛經濟部長曾說“不怕大陸制裁”,足以看出立陶宛當時的底氣有多足。但在疫情大背景下的全球供應鍊中,中國大陸實在占據了太重要的位置,立陶宛和中國大陸沒有直接也有間接的經貿往來。是以歐盟出面為立陶宛站台之後,正好給了中方隔山打牛的機會,立陶宛才知道有多痛。
蘭茨貝爾吉斯表示,準備好的緩和關系計劃包括了與中國讨論某些方向。他稱,“我們可以和同僚們在北京談論某些具體方向”,這表明他已經做好了訪華的準備。他還認為,立陶宛和北京有希望在不久的将來,氣氛得到緩和後舉行首腦峰會。
據英國《金融時報》20日爆料,知情人士表示,有美國外交官向立陶宛建議重新命名所謂“台灣代表處”,以緩解與中國的緊張關系。這一說法遭到了白宮和立陶宛外交部的否認,台當局有官員爆料,一些立陶宛和歐盟官員曾考慮更名,暫時“安撫”中國大陸,但最終因為覺得這不會解決問題,又放棄了。
希望立陶宛外長這次不會玩什麼花花腸子,拿出令中方滿意的解決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