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西面的第8集團軍的猶豫,東面指揮第10軍團的阿爾蒙德少将倒是躍躍欲試,鬥志昂揚。@說說曆史那點事他指揮的美陸戰1師和

相比西面的第8集團軍的猶豫,東面指揮第10軍團的阿爾蒙德少将倒是躍躍欲試,鬥志昂揚。

@說說曆史那點事

他指揮的美陸戰1師和美步7師兵分兩路,分别向長津湖和利原、惠山進攻,其進攻未遭到重大抵抗、一直進展順利。

阿爾蒙德為此感到振奮。

10月26日,美陸戰1師在元山登陸之後,一路向北,向長津湖推進,除了沿途北北韓人不成規模的抵抗之外,幾乎沒有遇到大的障礙。

11月5日前後,美陸戰1師曾在水洞附近與擔任阻擊任務的志願軍第42軍之124師激戰,但對方不久便退走。

11月15日,他們占領下碣隅裡,10天前此地曾是志願軍124師師部所在地。

阿爾蒙德興高采烈,訓示陸戰1師說,第10軍團“要在冬季到來之前急速推進至滿洲邊界,這樣,我們就不必在冬季條件下進行一場戰役。”

而美陸戰1師的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将軍卻并不那麼樂觀。

誰都知道,陸戰1師是美國軍隊中的精銳。

這支部隊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46年美軍為海外征服戰争專門設立的老陸戰1團。

遠在半個世紀以前的1900年,美陸戰1師就參加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鎮壓義和團的行動。

而它作為一支部隊名揚天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2月,陸戰1師正式組建,随即被派往太平洋戰區參加對日作戰。

它參加的第一次戰鬥是1941年8月在瓜達卡納爾島與日軍的戰鬥。

這場戰鬥正是美軍在太平洋的首次反攻作戰。

此次戰鬥一至持續到1943年1月,最後以日軍撤離該島而告終。

這次戰鬥的激烈程度是難以描述的。

在這個長160公裡、寬80公裡的小島之上,日軍共陣亡了5萬人。

僅10月23日一天,日軍就出動了22000餘人,在日17軍軍長百武将軍率領下向陸戰1師發起猛攻。

但付出了2500餘人的死亡,卻未能前進一步。

陸戰1師堅守該島4個月,傷亡達7500人之多。

其拼死作戰的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1945年4月,陸戰1師又作為主力,參加了奪取素有“日本國門”之稱的沖繩島戰役。

該戰役美軍參戰人數為18萬,日軍守島人數為10萬多。

雖然日本軍隊在人數上處于劣勢,但其武士道精神卻使他們以一當十。

最後,日軍戰死10. 7萬人,美軍也傷亡4萬餘人。

其戰鬥之酷烈,為軍事史上所罕見。

後來,美陸戰1師又到了北平,制造了強奸我女大學生的可恥事件。

更近一些,則是不久前剛剛完成的仁川登陸。

陸戰1師作為登陸的主力,再一次赢得了巨大的聲譽。

作為這樣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史密斯将軍當然不是庸碌之輩。

11月3日在水洞附近,他的先頭部隊陸戰7團剛剛與中國人交過火。

這是陸戰1師與中國軍隊的第一場戰鬥。

但享有盛譽的陸戰1師卻未讨到任何便宜。

陸戰1師并非是一支逃避惡戰的軍隊,從來它都是以敢打惡仗著稱的。

但是,“陸戰1師也不打稀裡糊塗的仗”,史密斯将軍想。

“這是一支海軍陸戰隊,而不是一支步兵。”

阿爾蒙德是要他的陸戰師沿興南至長津水庫南端的小鎮下碣、隅裡向北推進。

但是,海軍陸戰1師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呢?

這條“道路”是一條由泥土和礫石鋪成的狹窄的小路,一直在山中彎來繞去,時而在山頂,時而在陡峭的半山腰空懸,一側是峭壁,另一側便是深谷。

道路之窄剛能容得下一輛車通行,有時陡峭的、長長的斜坡連吉普車也難以翻越。

 因而,史密斯将軍認為,要他的機械化部隊通過這樣一條路去攻打敵人-而且沒有任何側翼掩護,簡直是愚蠢萬分。

史密斯将軍不能違抗指令,但對失敗的預感卻使他未雨綢缪。他下令他的部隊在下碣隅裡修建一個簡易機場以備使用,好撤出傷亡人員,此時阿爾蒙德将軍不解地問答:“怎麼會有傷亡?”

這使史密斯将軍為之氣塞。後來他寫道:“那便是你所面臨的事情,他甚至不會承認有傷亡。”

相比西面的第8集團軍的猶豫,東面指揮第10軍團的阿爾蒙德少将倒是躍躍欲試,鬥志昂揚。@說說曆史那點事他指揮的美陸戰1師和
相比西面的第8集團軍的猶豫,東面指揮第10軍團的阿爾蒙德少将倒是躍躍欲試,鬥志昂揚。@說說曆史那點事他指揮的美陸戰1師和
相比西面的第8集團軍的猶豫,東面指揮第10軍團的阿爾蒙德少将倒是躍躍欲試,鬥志昂揚。@說說曆史那點事他指揮的美陸戰1師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