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作者:科羅廖夫

1950年10月11日,一群年輕的中國男子越過邊境,為世界上第一個軍事強國而戰,從那時起,他們遏制并扭轉了一個世紀以來衰落的民族運動。在對美和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戰争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取得戰争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有19.7萬名志願軍英勇犧牲,當戰争硝煙消亡時,我們應該緬懷他們!山川無傷,英利将永生!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1954年1月,五名美國士兵拒絕被遣傳回美國,他們身後的卡車上寫着:"我們為了和平而留下來。

在戰争中,我軍也給敵人造成了重大傷亡,據統計,中國和北韓軍隊殲滅(死、傷、俘)敵多達109萬人,其中美軍超過39萬人。我們還在戰争中俘虜了大量的敵軍。

1953年,中國公民志願軍開始大規模釋放和遣返"聯合國軍"戰俘,1953年2月20日,共有684名傷病戰俘獲釋,其中213人是非北韓人。從8月5日至9月6日,共有12 760名戰俘獲釋,其中包括3 597名美國戰俘、947名英國戰俘、228名土耳其戰俘、7 848名南韓戰俘以及來自法國、菲律賓、澳洲、希臘、加拿大、日本、比利時、荷蘭、南非和哥倫比亞的140名戰俘。在被釋放的戰俘中,最高軍銜和職位是美國陸軍第24師師長迪恩少将。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1954年1月26日,霍金斯在闆門店公開宣讀他拒絕傳回美國并前往中國的決定。)

随着戰俘的待遇,我軍早已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辦法。抗美援朝戰争期間,我軍按照1946年11月14日《戰俘工作訓示》的原則,嚴格執行戰俘寬大政策。與其他國家對待戰俘的方式相比,志願軍對待戰俘的工作是獨一無二的。被俘的"聯合國軍"戰俘得到了相當優惠的待遇,戰争初期,戰俘營的條件很差,一些聯合國戰俘死于寒冷和饑餓(當時志願軍本身面臨很大的後勤困難)。到1951年,随着停戰談判的開始,戰俘營的條件有了顯著改善。志願軍全力緻力于美國戰俘的醫療,甚至學習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相比之下,蘇聯對日本戰俘不那麼禮貌。1946年,大約有60萬日本關東戰俘被關押在蘇聯西伯利亞戰俘營。蘇聯對日本戰俘的照顧很少,戰俘營每個月都有醫療人員和戰俘的例行身體檢查。請注意,這不是愛情出沒的健康檢查,而是純粹的身體檢查。蘇聯勞動改革廳非常關注日本戰俘的身體狀況。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中國人分發給美國戰俘的服裝與志願軍官的服裝相同)

在檢查屍體時,關東軍的戰俘們不得不赤身裸體地排成四排,即使在冬天也是如此。檢查方法是,人民事務和人民事務部的軍醫将日本戰俘大腿上的皮膚拉扯,并根據皮膚的厚度将其分成幾個等級,就像豬肉的育肥等級一樣。最厚的肉是一流的,從下個月開始會送這個日本胖子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可以快速減肥的那種。從下個月開始,最薄的,隻有骨頭的肉會降低勞動強度,并給予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來增加營養,例如半公斤大豆。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土耳其戰俘的幸福生活。1951年,強大的土耳其軍隊遠征東亞,後來他們占領了中國東北。)

作為對手和敵人,美國陸軍中将馬修·邦克-李(Matthew Bunker-Lee)受到中國公民志願軍的欽佩,他在回憶錄中寫道:"中國軍隊對待俘虜的方式與半島截然不同,半島經常用子彈殘酷地填滿俘虜的後腦勺,然後把他的腿擡走。中國軍隊通常對戰俘很友善,甚至将來也無法用擔架擡着重傷員上路,讓我們來接他們。中國軍隊顯然是一個比半島更文明的敵人,很多時候他們甚至隻與俘虜分享一點食物,對他們采取友好态度。我們後來才意識到,中國軍隊的攻擊意識極其強烈,往往不顧傷亡發動堅決有力的進攻,直到敵人被摧毀,中國人才是一個強大而兇猛的戰士。"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美國戰俘約翰·普羅奇(John Proch)在被遣返時被留在接收名單上。

抗美援朝停戰後,21名美國戰俘拒絕傳回美國,選擇留在中國。但大多數人選擇中國,是因為當時美國彌漫着極端的反共麥卡錫主義和冷戰氣氛。這些美國戰俘憎恨美國發動的惡意戰争。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在當時的紀錄片中,那些穿着臃腫的中國棉絮,眼神裡真的是年輕的美國士兵,一個接一個地表現出對社會主義的向往。他們在電視螢幕上向美國公衆展示的是一個決定性的資訊,呼籲美國人擺脫"麥卡錫主義"。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20世紀80年代初,有一個相聲"山東美國人",講的是一個美國人在山東結婚多年,在山東流利,導緻英語也有山東口音,改革開放後被允許回美國探親,在機場看到80歲的母親,急着用山東方言喊道: "夫人,你想死我"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這個相聲的原型是詹姆斯·喬治·維内裡斯(James George Veneris),他是21名美國戰俘之一,在抗美援朝戰争後拒絕傳回家園,他于1950年11月28日被中國民間志願軍俘虜,并在一個名為"老溫"的戰俘營中完成了意識形态的轉變。

1952年11月15日,老溫還成為戰俘營奧委會委員,并參加了碧惃戰俘營奧運會的組織工作,并在志願軍戰俘營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屆無種族歧視國際運動會。1954年,老溫被授予"國際主義和平戰士"稱号。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在老溫拒絕傳回美國後,為了讓戰俘盡快傳回,美國還制造了很多謊言和騙局,美國謊稱二等兵詹姆斯·喬治·溫尼斯的父親已經死亡。日本東京的一位印度人也給了Winneris一大筆押金,等着他收錢。一家美國公司的經理給他發了一封任命書,讓他回去當副經理。一位美國女人甚至給他發了一張自己試圖嫁給他的照片。

這些都被老溫拒絕了,老溫堅定地選擇了中國。後來,一部對已經是老人的老溫的紀錄片采訪在鏡頭前說,他從未後悔留在中國,并表示他選擇中國的主要原因是反戰思維。老人在晚年提出戰争,仍然義憤填膺地說:"我讨厭戰争,很多美國人在十七八歲時就參戰了,沒有機會活下去!""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1954年留在中國後,溫内裡斯在中國紅十字會的安排下參觀了新中國的工廠和村莊,然後在太原學習了政治和中國曆史。之後,紅十字會給了他們四個選擇:去鄉下,去工廠,上大學或閑置。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去工廠或在農村工作。

老文選擇在山東省濟南造紙廠工作,已經10年了。1963年,溫家寶被選入大學深造,1966年畢業于華閩大學,在那裡他接觸到進步思想,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産主義者。後來,老文進入山東大學擔任外語教授。他平易近人,幽默風趣,是以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老溫"。

美國戰俘老文停戰後拒絕傳回美國,赴華娶妻生子,死後葬于濟南

中美關系恢複後,老文曾三次回美國探親,美國和老文的親戚也勸老溫留在美國,但老文每次都選擇回國。老文說:中國有一句老話叫"落葉到根",我的根在中國,我想死在中國母親的懷裡,未來的骨灰要撒在黃河裡......上面的山東英語故事是他的真實故事。2004年,老文在中國去世,葬于山東省濟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