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基層黨建“紅”擦亮共富底色

作者:資訊新報
以基層黨建“紅”擦亮共富底色

(記者 宋晗語) 共同富裕是美好願景,也是新征程的目标。一直以來,餘杭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助推“共同富裕”,尤其是在基層,将黨建工作做實做細,帶領人民群衆不斷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奮勇前進。

共富“合夥人”

20年前,徑山村還是一個貧困村,如今卻每年能吸引百萬以上遊客,背後的“秘訣”就是基層黨建發力。

2021年,餘杭區開展“一村社一機關一企業”黨組織結對共建,徑山村與華立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設立“鄉村振興謀劃工作辦公室”。集團通過市場化運作和産業規劃,為村裡帶來了更穩定的客源、更廣闊的農産品銷售管道。此外,集團在現代農業和農村旅遊産業上下功夫,引導開辦民食民宿79家,節假日供不應求,村裡的經營業主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除了華立集團,區财政局作為徑山村黨建共建的結對夥伴,通過暖心式服務、參與式服務、組團式服務,解決基層群衆訴求,助力鄉村項目開展,推動鄉村發展再更新。

在此基礎上,餘杭區立足西部山區資源禀賦和生态優勢,打造“西部富美”黨建聯盟,促進區域組團發展,吸引40餘家高校、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共建。

首季聯盟輪值主席瓶窯鎮充分發揮黨建聯盟的優化整合資源作用,将與浙江大學等高校的合作向聯盟成員機關拓展延伸,邀請專家學者為果農講解桃枝“Y”形修剪、桃樹改植換種等技術,以技術教育訓練提升農産品競争力,西部五鎮共有330餘名果農接受了教育訓練。聯盟成立以來,已累計獲金融授信1億元支援、相關機關10餘萬元物資支撐,旅遊收入達2564萬元,同比增長61.4%。

共富“生态圈”

在餘杭街道永安村,村民議事有一個很接地氣的地方:稻田旁的草垛。2019年,“禹上稻鄉”項目落戶永安村,破局基浙江省農田保護和農業農村單一發展的桎梏。街道因地制宜,利用村民熟悉的場所開設“草垛議事”,讓老百姓在田間地頭開展頭腦風暴,“草垛議事”也成了百姓監督項目順暢營運的重要抓手。

餘杭區始終堅持“衆人事情衆人商量”的理念,用好“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這一工作法寶,打造共同富裕“生态圈”。

黃湖鎮青山村村民反映問題和需求時,已經習慣性地去村裡的“未來鄉村議事廳”。村黨委每月召開“未來鄉村議事會”,召集新老村民代表及利益相關方開展對話協商,通過黨建引領進一步凝聚共識,全面推進“未來鄉村實驗區”民事民提和民事民議。近年來,黃湖鎮以打造“未來鄉村命運共同體”為目标,推動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老村民融合共生、社會治理共建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此外,還建立貢獻積分評價制、自然好鄰居計劃等機制,助力打造“未來鄉村”共富“生态圈”,有效激發鄉村振興的内生動力。

共富“話未來”

從富美的西部山區一路向南,143個已認定的科創園區、特色小鎮、衆創空間孵化器等各類園區星羅棋布,彰顯着餘杭發展的澎湃動力。為進一步通過黨建引領推動産業園區發展,餘杭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園區内青年群體年紀輕、思想活、流動快,既給發展帶來了動力,也給基層治理、人才服務帶來了壓力。”五常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街道探索組建了産業社群(功能型社群)黨委,集中負責園區企業人才服務、公共安全等與企業生産經營密切相關的工作,與屬地社群進行錯位管理,提供線下全周期、全鍊條、全時段服務,增添政企粘性,打造和睦共治、綠色集約、智慧共享的産城人全面融合新型社群,讓産業社群成為青年人才願意來的地方。

目前,餘杭區已在未來科技城八方城和貝達夢工場分别啟動産業社群營運,不斷完善和優化運作機制,關聯推進園區治理和服務工作,力争産業社群黨建工作在餘杭百花齊放。

(來源:杭州市餘杭區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