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的中國,各方面都比較發達,長期處于領先地位,這一點是公認的。我們的鄰國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國學習,它曾經還是中國的藩屬國,在文化、制度等諸多方面,深受中國的影響。然而,日本偶然出土了一件文物,對于上面篆刻的内容,日本則是極力地否認,中國專家拿出證據後,讓他們尴尬不已。
十八世紀末,一位年過五旬的日本農民,在地裡幹活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東西,把他清洗幹淨之後,發現是一個小金塊。雖然體積比較小,但其材質畢竟是金子,在當時也值不少錢,這個農民非常高興,收拾好工具急忙趕回了家中,找人進行了鑒定。
此事被對中國文化深有研究的龜井得知後,他連夜趕到了農民家中,當見到金印上的五個字後,果斷以100兩黃金的價格,将金印買走。原來,這枚金印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賜給當時的日本國王的,還工匠在上面篆刻了“漢倭奴國王”的字樣,也就是說,倭奴國的名字是劉秀賞賜的。
一百多年後,此金印被日本福岡市博物館重金購得,但他們認為“倭奴國”具有羞辱之意,說啥都不願意承認,還對這枚金印的真僞提出了質疑,甚至一些日本專家直接說金印是僞造的。中國專家得知此情況後,就開始翻閱了大量的史書,找到了相關的資料。
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有着這樣的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绶。”這句話明确的指出,在東漢建立沒多久,倭奴國就派使臣到中國面見光武帝,在他臨走的時候,光武帝賜給了他一枚金印,黑子白字寫的很清楚。
即使如此,日本人依舊表示懷疑,其實是不願意承認曾被稱作倭奴國的事實。他們認為,隻是有文字的記載,不足以證明金印的真實性,除非找到更加充分的理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的考古專家,在揚州的一座漢朝古墓中,發掘出了“廣陵玉玺”。
這枚廣陵玉玺,不論是材質、做工,還是體積大小方面,與漢倭奴國王印沒有任何差別,而且從時間上來看,兩枚金印僅相差一年。基本可以斷定,日本的那枚漢倭奴國王印,與揚州出土的廣陵玉玺,是出自同一工匠之手。日本專家得知此情況後,不是一般的尴尬,在确鑿的證據面前,他們再也沒有辦法反駁,接受倭奴國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