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雙城》這部古裝劇可謂是“未播先火”,首先是這部劇改編自滄月大大的同名小說,有非常多的讀者期待着這部劇能夠孵化成影視劇;其次是劇上映的過程太曲折,經曆了選角風波、拍攝中斷等等各種事件。
終于上映之後,首播熱度非常高,上線的第一天便迎來了1個億的點選量!

但是播出幾天之後,熱度減退,反而迎來了“差評如潮”的尴尬局面。
從播放量上也能夠看出來這部劇的收拾“撲街”,收到了差評口碑的“反噬”。第一天的播放量就破了1個億,但是到了第六天晚上播放量都沒有破3個億,僅2.67個億的播放量。
口碑好的劇可能剛開始點選量非常一般,但是随着大家口耳相傳的好口碑,收視是會呈現上揚的增長曲線的,如果大家腦海裡有一個曲線圖,那麼《鏡雙城》的收視曲線此時應該是不斷下滑的。
《鏡雙城》輸在了哪?
第一,沒有認真打磨劇本,場景太過粗制濫造
首先是編劇沒有認真分析劇本,明白《鏡雙城》這部小說吸引讀者的痛點在哪裡。蘇摩的人設算是一個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點:盲人、傀儡操縱師。但是電視劇中将這兩點全都給忽略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面目表情充作高冷的“霸道總裁”式的蘇摩,而不是那個鬼魅的、冷血的蘇摩。
但是講真,碰上男主這樣“軟萌”的表情,可愛的氣質要更甚。
要是一個高冷的霸道總裁式的蘇摩,也是有一部分觀衆可以接受的,但是不知道這部劇的造型師是怎麼想的,都什麼年代了,還要給男主畫上非常浮誇的紅色眼影,眼線也是有夠妩媚的,可惜眉毛沒有修得細長,否則這樣裝扮的男主可以直接穿越去《花千骨》劇中飾演殺阡陌了。
作為一部古裝仙俠劇,特效和場景的布置會是吸引觀衆的一個非常大的看點。當然像是《太子妃升職記》這樣的類型勝在劇情非常有趣,引人入勝,這樣觀衆可以忽略在服道化上的一些不足,甚至這些“粗糙”的服道化還能夠帶動更多的話題,引發更高的關注度。
可是針對《鏡雙城》這樣的本身劇情設定就非常松散,讓人看劇的時候時常有一種“百無聊賴、可看可不看”的感覺,劇中場景的布置就顯得非常重要,畢竟,劇情不好看,我看看風景還不行?
可這風景如果也很粗糙,就難怪觀衆要吐槽了。
看這營造的其中一個場景,假山都像是泡沫做的臨時搭建的那種,背後一顆小桃花樹也是假的,就連後面起伏的山巒也是簡易搭建的背景牆。後面的重重烏雲一看就是P的背景。而女主是直接趴在一個非常具有現代感的茶幾上,沒錯,就是茶幾,不是案台,也不是古色古香的桌子,是一個像是大理石質感的茶幾,上面鋪着一塊雲紋紗布,放着一個小茶壺,一本書……這樣的布景也太湊活了點吧?
在劇情跟不上觀衆思維的情況下,場景還這麼“湊活”,這就像是快餐一般,讓人看了一遍,永遠不想再回看。對比同是仙俠劇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布景取景畫面都非常講究,以緻于每看一遍都要驚歎一遍劇組的服化道有多用心。
第二,劇情進展神速,男女主演技拉胯
如果沒有看過原著,可能對于女主為什麼要在第五集就要跳下鏡塔感到疑惑,而且對兩個人在幾集之間就建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感到莫名其妙——就這樣就愛得死去活來了?
似乎編劇也沒有太多想劇情進展速度快慢的問題,不知道編劇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否男女主顔值夠高,提供一個素材就足夠讓觀衆能夠在腦海裡自嗨腦補了?以前或許可以這樣,但是随着觀衆影視鑒賞水準的逐漸提高,這樣劇情空洞,服化道粗糙的古裝偶像劇已經難以滿足觀衆日益增長的觀劇需求了:我們需要更精心打磨的劇本和更精湛的演技表現以及更精美的場景畫面體驗。
尤其是在男女主演技表現得難以滿足觀衆對于劇中人物設定想象的境況下,劇中的每一點不足都被放大了。觀衆看到男女主的演技吐槽道:“演技一個比一個更木!”
男主在面對女主醉醺醺地靠在自己身上時,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什麼。甚至就連心愛的人跳下了鏡塔,他也隻是大聲喊了一下,皺起眉頭而已。
女主似乎一直被吐槽的就是演技,這種吐槽聲在《月上重火》中達到高峰,而今又有《鏡雙城》,女主一直被建議的都是“去談一場戀愛吧!再修煉修煉演技再來演吧!雙眼空洞就像是盲人一樣”。
當發現男主偷看自己換衣服,她沒有惱羞成怒,隻是瞪大了眼睛;面對心中悸動,愛意萌生的時候,她也隻是面無表情,瞪大了眼睛看向對方……如果女主是那種能夠用眼睛說話,用眼神表達一切的倒好說,關鍵是大家都很難讀懂女主水靈靈的大眼睛中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以上。
希望古偶劇以後想圈粉圈錢之前,多花點心思打磨劇本,也希望明星在出演人物之前多多了解原著中的人物設定,而不是靠自己的了解演一些千篇一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