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爾「彌」083

作者:語料彙總

彌彌(\彌彌),◆1.猶稍稍;逐漸。○《隸釋‧漢從事武梁碑》:“彌彌蓋固,大位不濟。”○《後漢書‧楊震傳》:“臣伏念方今災害發起,彌彌滋甚,百姓空虛,不能自贍。”○《文選‧韋孟<諷諫>詩》:“彌彌其逸,岌岌其國。”○[李善]注引[應劭]曰:“彌彌,猶稍稍也。”◆2.連續。○[漢][應劭]《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其有犯者,便收朝廷。若私遺脫,彌彌不絕,主者髡截,嘆無反已。”◆3.滿溢貌。○[宋][黃庭堅]《放言》詩之五:“羅網翳稻粱,江湖水彌彌。”○[明]徐禎卿《留別邊子》詩:“登高望河水,河水何彌彌!”◆4.有光澤貌。○[唐][楊嗣復]《贈毛仙翁》詩:“童姿玉貌誰方比,玄髮綠髯光彌彌。”

仰之彌高,◆仰看覺得更高。形容對崇高品德的敬慕,也用以形容物體的高峻。○《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臧克家《說與作》:“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锲而不舍。”○茅盾《全運會印象》:“我不知道從最低到最高共有幾級,隻覺‘仰之彌高’而已。”

須彌座(須彌座),◆1.一種狀似[須彌山]的臺座,上可安置佛像。○[唐][王勃]《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上憑天旨,爭開舍利之壇;俯會眾心,競起須彌之座。”◆2.我國傳統建築的一種臺基。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

須彌世界(須彌世界),◆佛教傳說中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小世界。○《中國近代文論選‧<新世界小說社報>發刊辭》:“總而言之,凡世界所有之事,小說中無不備有之,即世界所無之事,小說中亦無不包有之。忽而大千世界,忽而須彌世界,忽而文明世界。”○[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八:“一滴水就是一個須彌世界;一隻蒼蠅的眼睛,也是一個華嚴世界。”參見“須彌山”。

須彌山(須彌山),◆1.梵語sumeru的譯音。或譯為[須彌樓]、[修迷盧]、[蘇迷盧]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積”諸義。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後為佛教所采用,指一個小世界的中心。山頂為[帝釋天]所居,山腰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釋氏要覽‧界趣》:“《長阿含》并《起世因本經》等雲:四洲地心,即[須彌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鐵圍山,周迴圍繞,并一日月晝夜回轉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釋氏書言,[須彌山]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封神演義》第七三回:“非銅非鐵又非鋼,曾在[須彌山]下藏。”○[清][昭槤]《嘯亭續錄‧佛言須彌山》:“佛經言[須彌山]高數萬由旬,日月繞山周行,為其峰影所蔽,遂分晝夜。”亦省稱“須彌”。○[宋][蘇軾]《觀湖》詩之一:“[須彌]有頂低垂日,[兜率]無根下戴鼇。”○[清][姚鼐]《題<四更山吐月圖>》詩:“環海世界中[須彌],光明隱蔽行兩規。”◆2.指[喜馬拉雅山]。

須彌(須彌),◆1.見“須彌山”。◆2.信佛者泛指山。○[唐][楊炯]《梓州惠義寺重閣銘》:“俯觀大道,僅如棗葉;下望須彌,裁同芥子。”

笑彌彌(笑彌彌),◆猶言笑眯眯。○[劉半農]《曉》詩:“隻有一個三歲的女孩,躺在我手臂上,笑彌彌的,兩頰像蘋果,映着朝陽。”

小沙彌(小沙彌),◆小和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範寧]作[豫章],八日請佛有闆。眾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彌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則為許可。’眾從其議。”○《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小沙彌把庭中的草去盡了。”○《紅樓夢》第四回:“原來這門子本是[葫蘆廟]裏一個小沙彌。”

消彌(消彌),◆見“消弭”。

斯彌(斯彌),◆蟲。○《莊子‧至樂》:“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乾餘骨,乾餘骨之沫為斯彌。”○[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須彌,蟲也。”

沙彌尼(沙彌尼),◆梵語音譯的略稱。初出家的女佛教徒。○《新華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沙彌(沙彌),◆梵語音譯的略稱。初出家的男佛教徒。○[晉][法顯]《佛國記》:“道人即捨大戒,還作沙彌……自爾相承至今,恆以沙彌為寺主。”○《魏書‧釋老志》:“俗人之信憑道法者,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其為沙門者,初修十誡,曰沙彌,而終於二百五十,則具足成大僧。”○[唐][李益]《贈宣大師》詩:“一國沙彌獨解詩,人人道勝[惠林師]。”○《新華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

渠彌(渠彌),◆見“渠弭”。

且彌(且彌),◆[漢]代西域國名。有東、西兩[且彌],其後合為一國。○《漢書‧西域傳下》:“[西且彌國],王治[天山]東[于大谷],去[長安]八千六百七十裡……[東且彌國],王治[天山]東[兌虛谷],去[長安]八千二百五十裡。”

女沙彌(女沙彌),◆即沙彌尼,尼姑。○《佛母般泥洹經》:“有女沙彌三人,一人得不還道。”○[唐][白居易]《龍花寺主家小尼》詩:“頭青眉眼細,十四女沙彌。”

彌宗(彌宗),◆古官名。掌彌災兵,兼主諸侯疾病醫藥之事。彌,通“弭”。○《逸周書‧王會》:“阼階之南,[祝淮氏]、[榮氏]次之,彌宗旁之,為諸侯有疾病之醫藥所居。”○[孔晁]注:“彌宗,官名。”○《周禮‧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清][孫詒讓]正義:“彌宗疑即小祝,此官掌彌災兵,遠罪疾。古巫祝兼治疾病,故謂之彌宗,而主諸侯疾病醫藥之事與?”

彌至(彌至),◆更甚;備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聞皇京多才,欽羨彌至。”○《太平廣記》卷一一一引《法苑珠林‧釋慧和》:“[和]自散走,便恒誦念《觀世音經》,至將斬時,祈懇彌至。”

彌月(彌月),◆1.足月;懷孕滿十個月。○《詩‧魯頌‧閟宮》:“無災無害,彌月不遲。”○[鄭玄]箋:“終人道十月,而生子不遲晚。”○[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主既彌月,體未甚安。”◆2.小兒初生滿一個月。也稱滿月。○[唐][陸海]《空寂寺大福和上碑》:“誕厥彌月,其目猶閉。”○[宋][柳永]《中呂宮‧送征衣》詞:“誕彌月,瑤圖纘慶,玉葉騰芳。”○[明][範受益][王錂]《尋親記‧得胤》:“[周娘子],且喜令郎彌月,老身特着小廝煮一碗羹湯,少刻就送來。”○[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梅》:“女生一子。子生,左臂有朱點,因字小[紅]。彌月,女使[王]盛筵招[黃]。”○[魯迅]《書信集‧緻郁達夫王映霞》:“待到知道了令郎的誕生,已經在四十多天之後了,然而祝意還想表表的,奉上粗品兩種,算是補祝彌月的菲敬。”◆3.指新婚滿一個月。○[明][陸弼]《酒家傭‧姊弟式廬》:“不若擇吉成親,彌月之後,同去展墓更好。”◆4.整月。○[晉][張華]《博物志》卷五:“飲之醉,彌月乃解。”○[宋][蘇軾]《喜雨亭記》:“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清史稿‧災異志三》:“二月,[儀徵]大雨彌月,平地水深丈餘。”

彌遠(彌遠),◆久遠。○《文選‧班固<幽通賦>》:“靖潛處以永思兮,經日月而彌遠。”○[李善]注引[曹大家]曰:“言己安靜長思,不欲毀絕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大遠。”○《後漢書‧章帝紀》:“《五經》剖判,去聖彌遠,章句遺辭,乖疑難正。”

彌永(彌永),◆1.久長。○[嚴復]《原強》:“知吾生之是以生則知群之是以立矣;知壽命之是以彌永,則知國脈之是以靈長矣。”◆2.越加長久。○[傅尃]《山寺》詩:“鐘磬靜彌永,莓苔古愈微。”

彌翼(彌翼),◆垂翼。喻退隱。○《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霸[楚]寔喪,皇[漢]凱入。怡顏高覽,彌翼鳳戢。託跡[黃][老],辭世卻粒。”○[李善]注引《史記》:“[良]曰:‘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穀,導引輕身。”一本作“弭翼”。

彌益(彌益),◆更加。○[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自此番僧見大皇帝,彌益恭順。”

彌衍(彌衍),◆蔓延;滿溢。○《後漢書‧虞延傳》“司徒[玉況]辟焉”[李賢]注引《謝承書》:“[永平]十五年,蝗蟲起[泰山],彌衍[兗][豫],過[陳留]界,飛逝不集,五穀獨豐。”○[明][李東陽]《宿州符離橋月河記》:“其一氾濫於[蘭陽]、[儀封]、[考城]、[歸德]以至[於宿],彌衍四出,不繇故道。”

彌文(彌文),◆1.彌加文飾。多指禮制。○《漢書‧揚雄傳上》:“或稱[戲][農],豈或帝王之彌文哉?”[顏師古]注:“言儉質者皆舉[伏戲]、[神農]為之首,是則豈為後代帝王彌加文飾乎?”[宋][王安石]《樞密使張昇封贈三代制‧嫡母》:“先王制禮,及後世而彌文。顧是以順理而即人情,古今一也。”◆2.指後人理想化了的古代禮制或繁複瑣細的禮數。○[明][楊慎]《封建》:“三朝之制殆為虛設,九伐之典亦是彌文,則封建非聖人意明矣。”○《明史‧霍韜傳》:“但恐左右之人,不達聖意,妄生疑間,或以彌文小節,遂搆兩宮之隙,此不可不早慮而預防之也。”◆3.謂誇飾之辭。○[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凡浮屠之說,類涉誇大者,率中華之人演譯之。最先《四十二章》,平實彰顯;及《心經》等,總之譚理,何嘗有一切彌文;《金剛》、《圓覺》,不失淵眇。”◆4.謂富於文采。○[宋][蘇轍]《乞禦製集敘狀》:“臣等恭惟[神宗皇帝]天縱彌文,神授英略,詞章淵妙,不學而能,籌策縱橫,絕人遠甚。”

彌尾青(彌尾青),◆大枷的別名。○《魏書‧宋翻傳》:“縣舊有大枷,時人號曰彌尾青。及[翻]為縣主,吏請焚之。○[翻]曰:‘且置南牆下,以待豪家。’”

彌望(\彌望),◆充滿視野;滿眼。○《漢書‧元後傳》:“大治第室,起土山漸台,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宋][蘇軾]《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軾]近在[錢塘],見飛蝗自西北來,聲亂[浙江]之濤,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彌望蕭然。”○[明][王鏊]《震澤長語‧食貨》:“北方平原沃野,千裡彌望,皆不起科,使勢要得占為莊田。”○[朱自清]《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彌天子(彌天子),◆指釋子;高僧。○[唐][楊衡]《宿陟岵寺雲律寺院》詩:“像宇鬱參差,寶林疏復密,中有彌天子,燃燈坐虛室。”參見“彌天”。

彌天(\彌天),◆1.滿天。極言其大。○《周禮‧春官‧占夢》“七曰彌”[漢][鄭玄]注:“彌者,白虹彌天也。”○[三國][魏][應璩]《報東海相梁季然書》:“頓彌天之網,收萬仞之魚。”○[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臣今獨興沮眾之言,深負彌天之過。”○[明][陸采]《懷香記‧相思露意》:“學海浩茫,谷風乘條,必降彌天之潤。”○[陳毅]《莫幹山紀遊》詞:“[莫幹]好,大霧常彌天。”◆2.喻志氣高遠。○《文選‧陸機<吊魏武帝>》:“違率土以請寐,戢彌天乎一棺。”○[李善]注:“彌天,喻志高遠也。”○《晉書‧習鑿齒傳》:“﹝[釋道安]﹞自北至[荊州],與[習鑿齒]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清][金農]《送性原上座還青浦》詩:“成佛莫教[靈運]後,彌天得似[道安]無?”亦以為[道安]的代稱。○[唐][劉禹錫]《送仲制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荊州]本自重[彌天],[南朝]塔廟猶依然。”

彌孫(彌孫),◆耳孫,遠孫。○[唐][元稹]《告贈皇祖祖妣文》:“叔仲伯季,姊妹、諸姑洎友婿、彌孫,歲時與會集者,百有餘人,冠冕之盛,重於一時。”

彌歲(彌歲),◆經年;終年。○[宋][竇蘋]《酒譜‧酒之詩十四》:“彌歲因管庫餘閑,記憶舊聞以為此譜。”○《明史‧李萬慶傳》:“已而諸路之賊盡萃於[陝],總督[洪承疇]彌歲不能定。”

彌事(彌事),◆I愈加從事於。○[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江]南稱中原為大朝,貧弱不能有為。○[熙載]終以北人故,不自安,因彌事荒讌,殆於廢日。”◆II息事。彌,通“弭”。○《六部成語‧刑部》“彌事”注:“息止事端也。”

彌士(彌士),◆古指中士、下士。○《逸周書‧王會》:“中臺之外,其右泰士,臺右彌士。”○[孔晁]注:“外臺謂臺之東西也。外臺右泰士右彌士,言尊王。泰、彌,相儀之士也。”○[盧文弨]集校:“[王]雲泰士蓋上士,彌士蓋中士下士。○[文弨]案,彌如彌孫之彌,[王]說是也。”參見“中士”、“下士”。

彌時(彌時),◆謂歷時久。○《漢武故事》:“[相如]作文遲,彌時而後成。”○《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引《談藪‧張融》:“[融]神明俊出,機辯如流。嘗謁[太祖]於太極西堂,彌時之方登。上笑曰:‘卿至何遲?’答曰:‘自地昇天,理不得速。’”

彌扇(彌扇),◆更加厲害。○《宋書‧五行志四》:“是時[賈後]暴戾滋甚,[韓謐]驕猜彌扇,卒害太子,旋亦禍滅。”○《梁書‧謝舉何敬容傳論》:“逮乎[江]左,此道彌扇。”

彌山亙野(彌山亘野),◆滿山遍野。○[宋][洪邁]《容齋隨筆‧王蕊杜鵑》:“二花在[江]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似。”○[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明]兵彌山亙野,且戰且走,六鎮兵皆潰入[杏山]。”

彌散(\彌散),◆擴散;布滿。○[魯迅]《吶喊‧社戲》:“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薀藻之香的夜氣裏。”○[郁達夫]《蜃樓》:“而最足以使人感動的,卻是彌散在這白茫茫打成一片的天地之間的那種沉默。”

彌撒(彌撒),◆拉丁文missa的音譯。天主教的一種重要宗教儀式。用麵餅和葡萄酒表示耶穌的身體和血來祭祀天主。

彌日累夜(彌日累夜),◆連日連夜,夜以繼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濟]先略無子姪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二日,[紹之]見群鼠大者如豚,鮮澤五色,或純或駁,或著平上幘,或著龍頭,大小百數,彌日累夜。”

彌日(彌日),◆終日。○《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登[瑤臺]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李賢]注:“彌,終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張]遂詣[劉]……[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明][謝肇淛]《五雜俎‧天部一》:“[唐][代州]西有大槐樹,震雷擊之,中裂數丈,[雷公]為樹所夾,狂吼彌日,眾披靡不敢近。”○[清][無名氏]《後會仙記》:“會既散,[仇生]惘然若有所失,悵念彌日。”

彌年(彌年),◆1.高年。○《逸周書‧謚法》:“彌年壽考曰胡。”◆2.經年;終年。○《後漢書‧李固傳》:“[永和]中,[荊州]盜賊起,彌年不定,乃以[固]為[荊州]刺史。”○[唐][韋應物]《七夕》詩:“豈意靈仙偶,相望亦彌年。”○[明][歸有光]《與吳三泉書》:“彌年沉痾,無一日強健。”

彌牟(彌牟),◆細紵布。○《後漢書‧禮儀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楙。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鍾。”○《新唐書‧地理志六》:“[[漢州][德陽郡]]土貢:交梭,雙紃,彌牟、紵布,衫段,綾,紅藍,蜀馬。”○[清][方以智]《通雅‧布帛》:“彌牟,細紵也。彌牟,言細也。”

彌靡(彌靡),◆猶瀰漫。充滿;布滿。○《淮南子‧俶真訓》:“定于死生之境,而通于榮辱之理,雖有炎火洪水彌靡於天下,神無虧缺於胸臆之中矣。”

彌茫(\彌茫),◆猶言迷茫、廣遠。○[宋][辛棄疾]《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詞:“起來極目,向彌茫、數盡歸鴉。”

彌漫(\彌漫),◆1.充滿;布滿。○《宋書‧符瑞志下》:“[宣城][宛陵]廣野蠶成繭,大如雉卵,彌漫林谷,年年轉盛。”○[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月桂子》:“又月徑千裡,周圍三千裡,桂子若不彌漫三千裡內,亦不當專在[台州]咫尺之地。”○[明][賈仲名]《蕭淑蘭》第四摺:“人亂攛,親屬交錯,羅綺彌漫。”○[郁達夫]《在寒風裏》:“黃沙彌漫的山野之間,連太陽曬着的時候都不能使人看出一點帶生氣的東西來。”◆2.連綿不斷。○《三國志‧吳志‧徐盛傳》:“[文帝]至[廣陵],望圍愕然,彌漫數百裡,而[江]水盛長,便引軍退。”○[唐][元季川]《泉上雨後作》詩:“誰是畹與畦,彌漫連野蕪。”◆3.引申為遼遠。○[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窣堵利瑟那國》:“途路彌漫,疆境難測。”◆4.枝蔓,冗長。○[唐][劉知幾]《史通‧敘事》:“其為文也,大抵編字不隻,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應以一言蔽之者,輒足為二言;應以三句成文者,必分為四句。彌漫重沓,不知所裁。”◆5.蔓延。○[巴金]《寒夜》十五:“夜在發白,霧瀰漫到岸上來了。”

彌滿(\彌滿),◆充滿;布滿。○《後漢書‧任光傳》:“使騎各持炬火,彌滿澤中,光炎燭天地,舉城莫不震驚惶怖,其夜即降。”○[南朝][陳]徐陵《為護軍長史王質移文》:“[羌][胡]寶馬,縱橫[七澤]之中;[荊][楚]樓船,彌滿[三江]之上。”○[唐][司空圖]《詩品‧豪放》:“真力彌滿,萬象在旁。”○[魯迅]《吶喊‧藥》:“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裏,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彌羅(彌羅),◆包羅;布滿。○[南朝][梁][陶弘景]《真誥‧闡幽微二》:“諸有英雄之才,彌羅四海,誅暴整亂,拓平九州,建號帝王,臣妾四海。”○[宋][範成大]《白玉樓步虛詞》之一:“珠霄境,卻似化人宮。梵氣彌羅融萬象,玉樓十二倚清空,一片寶光中。”

彌綸(彌綸),◆1.統攝;籠蓋。○《易‧繫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高亨]注:“《釋文》引[京]雲:‘準,等也。彌,遍也。’《集解》引[虞翻]曰:‘綸,絡也。’彌綸即普遍包絡。此二句言《易經》所講之道與天地齊等,普遍包絡天地之道。”○《周書‧尉遲運等傳論》:“斯固彌綸三極,囊括百代。”○《朱子語類》卷九八:“彌綸天地,該括古今。”○[明][李東陽]《重進<大明會典>表》:“肆天心之厭亂,屬聖主之開基。俊德神功,彌綸宇宙;宏綱大法,敷賁臣民。”○《清史稿‧禮志五》:“大行皇帝於皇上為禰廟,非七廟親盡比,而功德彌綸,又當與列祖、列宗同為百世不祧之室。”○[李群]《殺人篇》:“是故新舊之交,殺氣彌綸;文運將開,劫運先至。”◆2.經緯,治理。○《文選‧李康<運命論>》:“言足以經萬世而不見信於時,行足以應神明而不能彌綸於俗。”○[呂延濟]注:“言時君不能用之使廣理於俗也。”○[宋][陳亮]《謝鄭侍郎啟》:“彌綸妙手,經濟長才。”○[明][宋濂]《<郭考功文集>序》:“文學侍從之臣,亦皆傳習經藝,彰露文采,足以備顧問,資政化,是以竭其彌綸輔翼之責,作其發揚蹈厲之勇。”◆3.綜括、貫通。○[漢][蔡邕]《太傅胡公碑》:“譚其舊章,彌綸古訓。”○《梁書‧劉勰傳》:“夫銓敘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唐][劉知幾]《史通‧覈才》:“向之數子所撰者,蓋不過偏記雜說小卷短書而已,猶且乖濫踳駮,一至於斯,而況責之以刊勒一家,彌綸一代,使其始末圓備,表裏無咎,蓋亦難矣!”[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上》:“論者彌綸群言,而研精一理。”

彌淪(\彌淪),◆1.夢魘。○[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一:“夏至日,於廨中忽未中寢臥,彌淪良久,乃起出。”○[清][黃生]《義府‧冥通記》:“彌淪,謂魘寐不寤也。”◆2.猶瀰漫。充滿;布滿。○[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已而思士篤生,上通帝旨,轉輪之說,彌淪大區,國士桓桓,則首舉義旗於[鄂]。”

彌龍(彌龍),◆車軛末端的龍頭裝飾。彌,通“弭”。○《荀子‧禮論》:“蛟韅、絲末、彌龍,是以養威也。”○[楊倞]注:“彌……又讀為弭,弭,末也。謂金飾衡軛之末為龍首也。”○《史記‧禮書》:“寢兕、持虎、蛟韅、彌龍,是以養威也。”○[司馬貞]索隱:“此皆王者服禦崇飾,是以示威武。”

彌流(彌流),◆1.見“彌留”。◆2.猶流連。○《後漢書‧仲長統傳》:“入則耽於婦人,出則馳於田獵。荒廢庶政,棄亡人物,澶漫彌流,無所底極。”

彌留(彌留),◆1.亦作“彌流”。久病不愈。○《書‧顧命》:“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蔡沈]集傳:“病日至,既彌甚而留連。”○《隸釋‧漢博陵太守孔彪碑》:“而疾彌流,乃殞乃□。”○[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比年痾恙彌留,光陰視息。桑榆已逼,蒲柳方衰,不無秋氣之悲,實有途窮之恨。”◆2.多指病重瀕死。○[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肅宗]彌留,眾皆疊侍。”○《明史‧王之寀傳》:“乃先帝一生遭逢多難,彌留之際,飲恨以崩。”○[茅盾]《三人行》:“母親彌留的一剎那,像電影似的在他的回憶中展開來了。”◆3.停留。○《宋書‧蔡興宗傳》:“車駕屢幸貴第,酣醉彌留。”屈武《中非人民心連心》:“特別是[非洲]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堅強意志,同[中國]人民友好團結的強烈願望,卻將長久的彌留在我們每人個的記憶之中。”

彌歷(彌曆),◆久經;經歷。○《後漢書‧桓帝紀》:“比起陵塋,彌歷時歲,力役既廣,徒隸尤勤。”○[南朝][宋][謝靈運]《曇隆法師誄序》:“加以巧乘騎,解絲竹,秣絕景於康衢,弄絃管於華肆者,非徒經旬涉朔,彌歷年稔而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溱水》:“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憩之,自爾年豐,彌歷一紀。”○[唐][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彌歷九載,方始畢功。”

彌裡(彌裡),◆契丹語。小鄉。○《遼史‧百官志二‧北面部族官》:“某彌裡。彌裡,鄉也。”○《遼史‧百官志二‧國語解》:“彌裡,鄉之小者。”

彌勒(彌勒),◆梵語Maitreya音譯,意譯“慈氏”。著名的未來佛。我國的[彌勒]塑像胸腹坦露,面帶笑容。傳說[五代]時[布袋和尚]是其化身。○《彌勒下生經》:“將來久遠,[彌勒]出現,至真等正覺。”○[唐][窺基]《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又念[彌陀]、[彌勒],功德無有差別。”○[宋][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九:“形模彌勒一[布袋],文字江河萬古流。”○[陳世宜]《醉歌》:“[彌勒]開口作憨笑,金剛怒目將譙訶。”○[魯迅]《彷徨‧示眾》:“胖大漢後面就有一個[彌勒佛]似的更圓的胖臉。”

彌闊(彌闊),◆猶寬疏。○[明][方孝孺]《雜問》:“[秦]法凝脂,奚緻亂乎?[漢]網彌闊,奚不犯乎?”

彌曠(彌曠),◆猶言久別。○《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二:“餘嬰沈痼疾,竄身清[漳]濱。自夏涉玄冬,彌曠十餘旬。”○[李善]注:“[杜預]《左氏傳》注曰:‘彌,遠也。’《蒼頡篇》曰:‘曠,疏曠也。’”[李周翰]注:“言臥疾從夏至冬,相與遠疏已十餘旬也。”○[唐][宋之問]《入崖口五渡寄李適》詩:“彌曠十餘載,今來宛仍前。”

彌久(彌久),◆長久;愈久。○《淮南子‧主術訓》:“上操約省之分,下效易為之功,是以君臣彌久而不相猒。”○《後漢書‧董卓傳》:“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明][宋濂]《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記》:“[林]氏子若孫亦世擢進士第,克守詩禮之訓,彌久而彌光。”

彌敬(彌敬),◆用於送小兒滿月禮的敬詞。

彌竟(彌竟),◆布滿。○《後漢書‧孔奮傳》:“[隴][蜀]既平,[河西]守令鹹被徵召,財貨連轂,彌竟川澤。”

彌襟(彌襟),◆滿懷。○[晉][陶潛]《停雲》詩序:“願言不從,歎息彌襟。”

彌姐(彌姐),◆複姓。○[北周]有[彌姐元進]。見《周書‧文帝紀上》。

彌節(彌節),◆駐節。古指官員巡視途中停留。節,官員出行時所用的旌節。○《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彌節容與兮,歷弔[二世]。”○《漢書‧李廣傳》:“將軍其率師東轅,彌節[白檀]。”

彌合(彌合),◆猶縫合。○[畢方][鍾濤]《千重浪》第十四章:“每次和兒子的沖突都在他那一向平靜的心裏撕開一道口子,他曾經花了那麼大的力氣,想把那道裂開的大口子彌合起來。”

彌廣(彌廣),◆1.廣闊;遼闊。○[三國][魏][曹植]《喜雨》詩:“天覆何彌廣,苞育此群生。”◆2.謂更加廣大。○[晉][陸機]《豪士賦序》:“節彌效而德彌廣,身逾逸而名逾劭。”

彌覆,◆覆寫。○《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十六釋梵寶蓋,彌覆宮上。”○《修行本起經》卷上:“十六天梵寶蓋,彌覆宮上。”○《未曾有經》:“有八萬四千寶柱,以天青琉璃間厠黃金,以爲羅網,彌覆其上,金沙布地,奇妙栴檀,以爲欄楯。”

彌縫(彌縫),◆1.縫合;補救。○《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唐][元稹]《楊汝士授右補闕制》:“朕聞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蓋是以節置天子之嗜欲,而彌縫其不及也。”○《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後奉事[高祖],承順妃嬪,彌縫其闕,甚有內助。”○[清][侯方域]《豫省試策一》:“﹝人主﹞不得不委重於人,其所委而重者,幸而得其人,則猶可彌縫其闕,而苟安於一時。”◆2.設法遮掩以免暴露。○[唐][吳兢]《貞觀政要‧論擇官》:“互相姑息,惟事彌縫。”○[宋][李上交]《近事會元‧神策軍宦官主兵》:“自是參掌機密,遂至內務百司皆歸宦者,上下彌縫,共為不法。”○《明史‧楊繼盛傳》:“守法度者為迂疏,巧彌縫者為才能。”○[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頃竊聽所言,非揣摩迎合之方,即消弭彌縫之術。”◆3.調和;斡旋。○[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三:“已而不合,雖[子華]極力彌縫,亦不樂。”○[明][高啟]《評史‧李泌》:“當是時,[倓]有功也,而[李輔國]嫉之;[誦]無過也,而[張延賞]搆之。二子蓋岌岌矣,賴[泌]居其間,左右彌縫,上下歡悅。”○[周恩來]《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中央對於黨內的糾紛,反對彌縫敷衍的妥協辦法,而要堅決地肅清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4.勉強維持。○[郭沫若]《萬引》:“平常不怕就是家貧,她是從不肯拖欠,想方設計把每月每日的生活總要彌縫下去。”

彌封(彌封),◆把試卷上填寫姓名的地方折角或蓋紙糊住,以防止舞弊。○[宋][高承]《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封彌》:“《國史異纂》曰:‘[武後]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蓋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貢舉發解,皆用其事曰彌封。”○[宋][吳自牧]《夢粱錄‧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闈》:“所納卷子,徑發下彌封所封卷頭,不要試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卻於每卷上打號頭,三場共一號。”○《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外頭隻知道是明日出榜,其實場裏今日早半天就拆彌封填起榜來了。”

彌度(彌度),◆謂測度其全高。○《文選‧揚雄<甘泉賦>》:“直嶢嶢以造天兮,厥高慶而不可乎彌度。”○[李善]注:“《爾雅》曰:‘彌,終也。’言高不可終竟而度量也。”○[唐][喬潭]《群玉山賦》:“亭亭太虛,不可彌度。”

彌道(彌道),◆遠道。○[漢][賈誼]《新書‧壹通》:“天子都[長安],而以[淮南]東南邊為奉地,彌道數千,不輕緻輸。”

彌代(彌代),◆猶蓋世。○《楚辭‧招魂》:“容態好比,順彌代些。”○[蔣驥]注:“彌代,猶雲蓋世。”

彌侈(彌侈),◆靡侈,奢侈。彌,通“靡”。○《韓非子‧十過》:“食器雕琢,觴酌刻鏤,四壁堊墀,茵席雕文,此彌侈矣。”○《漢書‧地理志下》:“故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樸素之教興於本朝,則彌侈之心自消於下矣。”

彌長(彌長),◆久長。○《漢書‧文帝紀》:“朕獲執犧牲珪幣以事上帝宗廟,十四年于今。曆日彌長,以不敏不明而久撫臨天下,朕甚自媿。”○[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蕭三]《重遊塔什幹》詩:“我歌唱友誼的久遠彌長。”

彌補(彌補),◆1.填補;補償。○[清][惲敬]《答來卿》:“今年各用更加困乏,春間有諸相好勸刻書彌補,尚未動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就這幾年裏頭,彌補以前的虧空,得了個營務處差事,闊了幾年。”◆2.補救;挽回。○[馬南村]《燕山夜話‧保護文物》:“這許多碑闆經過幾次損失,殘缺的部分已經無法彌補了。”○[曹禺]《日出》第四幕:“不過,你們輕輕把[小東西]又送回到[金八]手裏,這件事是很難彌補的。”◆3.縫補,補綴。○[許地山]《空山靈雨‧補破衣的老婦人》:“我這塊原沒有用線縫住,因為早晨忙着要出來,隻用漿子暫時糊着,盼望晚上回去彌補;不提防雨絲替我揭起來了!”◆補證條目■補救;挽回。○宋翟汝文《曹調除光祿卿吏部郎中田登鴻胪少卿制》:“漢用九卿爲近臣,或典宿衛,是以彌補朝廷之遺,皆國之良也。”

彌兵(彌兵),◆止息戰事。彌,通“弭”。○《周禮‧春官‧男巫》“春招弭,以除疾病”[漢][鄭玄]注:“[杜子春]讀‘弭’如‘彌兵’之‘彌’。”

老而彌篤,◆謂人的某種愛好或情感随着年老而更加深厚誠笃。○《梁書·王筠傳》:“餘少好書,老而彌篤,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後重省覽,歡興彌深,習與性成,不覺筆倦。”○《魏書·山偉傳》:“愛尚文史,老而彌篤。”○元同恕《族兄欽夫墓志銘》:“年十五六,考府君即委以家事,與其弟拯協心一力,不懈寒暑,資用饒給,考妣養安終壽。兄弟怡怡,老而彌篤。”○《徐鑄成回憶錄》第二章:“戀念舊土之情,老而彌笃也。”

昆彌(昆彌),◆亦作“昆莫”。◆[漢]時[烏孫王]的名號,猶[匈奴]之單于。自[漢宣帝][甘露]元年起,[烏孫]有大小二[昆彌],均受[漢]王朝冊封。○《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王號也,名[獵驕靡],後書‘昆彌’雲。”○[顏師古]注:“昆莫本是王號。而其人名[獵驕靡],故書雲‘昆彌’。昆取昆莫,彌取驕靡。彌、靡音有輕重耳,蓋本一也。後遂以昆彌為其王號也。”

曠日彌久(曠日彌久),◆猶言曠日持久。○《戰國策‧燕策三》:“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漢][桓寬]《鹽鐵論‧相刺》:“今儒者釋耒耜而學不驗之語,曠日彌久而無益於理。”亦作“曠日離久”。○《韓非子‧說難》:“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陳奇猷]集釋引舊注:“離猶經也,謂所經久遠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引作“曠日彌久”。

匡救彌縫(匡救彌縫),◆《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後以“匡救彌縫”謂糾正錯誤,彌補闕失。○《晉書‧良吏傳序》:“外虞孔熾,內難方殷,而匡救彌縫,方免傾覆。”○[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閣部離合》:“主上惑於貂弁,秕政日聞,賴諸公匡救彌縫。”

拘彌(拘彌),◆古代西域諸城國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于田縣][克裡雅河]以東。○《後漢書‧順帝紀》:“[永建]四年,[拘彌國]遣使貢獻。”○《資治通鑒‧漢光武帝建武九年》:“[莎車王][康]卒,弟[賢]立,攻殺[拘彌]、[西夜]王,而使[康]兩子王之。”○[胡三省]注:“[拘彌],即[前漢]之[扜冞]。○[唐]曰[寧彌]。”

繫彌(系彌),◆亦作“繫迷”。◆樹名,似檀。一說即山楂。○[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辯證》:“[陸璣]《毛詩疏》:檀木,皮似繫迷,又似駮馬。人雲:‘斫檀不諦得繫迷,繫迷尚可得駮馬。’蓋三木相似也。”○《爾雅‧釋木》“魄,榽橀”清[郝懿行]義疏:“檕迷,一名挈橀,故[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挈梳先殫。’是挈橀即榽橀……檕迷,一作繫彌。”

封彌(封彌),◆科舉時代,為防止考試舞弊,將試卷中的姓名、籍貫等用紙糊封,編號並加鈐印,稱為“封彌”。此法始於[唐][武後]時,至[宋][景德][祥符]間已成定制,沿用到[清]末科舉廢除之時。○《宋史‧選舉志一》:“[景德]四年,命有司詳定考校進士程式……試卷內臣收之,付編排官去其卷首鄉貫、狀別,以字號第之,付封彌官謄寫校勘,用禦書院印,付考官定等畢,復封彌送覆考官再定等。”○[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今議者所欲變改,不過數端,或曰鄉舉德行而略文章;或曰專取策論而罷詩賦;或欲舉[唐室]故事,兼採譽望而罷封彌;或欲罷經生樸學,不用貼墨而攷大義。此數者,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阿彌巴(阿彌巴),◆變形蟲。○[魯迅]《墳‧人之歷史》:“若求諸動物界,為阿彌巴屬,構造至簡,僅有自動及求食之力而已,繼乃分裂,依幾何級數成細胞群。”

阿彌(阿彌),◆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