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拜登暗示不因俄“小規模入侵”烏動真格惹争議,白宮、西方盟友忙澄清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王恺雯】俄烏邊境局勢緊繃,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月19日放話,如果普京入侵烏克蘭,他将付出“沉重代價”。

不過,拜登随後一番“小規模入侵”的言論引發了一場風波,烏克蘭大驚失色,美國政府和其西方盟友則迅速開啟“損害控制”模式,有人澄清,有人“滅火”,還有人展示他們在俄烏問題上“團結一心”的姿态。

1月20日,拜登親自澄清立場,表示如果有任何集結的俄羅斯部隊越過烏克蘭邊境,那就是侵略,“我已經和普京總統說得很清楚了,他沒有任何誤解”。

拜登暗示不因俄“小規模入侵”烏動真格惹争議,白宮、西方盟友忙澄清

CNN報道截圖

烏克蘭:侵略沒有“小規模”,隻有存在和不存在

當地時間1月19日,拜登在就職總統周年記者會上警告,如果普京入侵烏克蘭,他将付出“沉重代價”。

拜登稱,與全面入侵烏克蘭相比,“小規模入侵(minor incursion)”可能會引起較小的反應,“如果這是一次小規模入侵,我們最終将不得不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而鬥争 ”。

當被要求對他所說的“小規模入侵”做出解釋時,拜登稱,他劃定的界線是“俄羅斯軍隊越過邊界,殺死烏克蘭戰士”。

拜登此番言論随即引發烏克蘭方面的不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援引一名烏克蘭官員的話說,他“對美國總統拜登會區分入侵(incursion)和侵略(invasion)感到震驚”,認為這是暗示小規模入侵不會引發制裁,有關言論是為普京随心所欲進入烏克蘭“開綠燈”。

這名官員還稱,他以前從未從美國政府那裡聽到過這樣的區分,“基輔驚呆了”。

1月2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推特發文,提醒“大國”,“小規模入侵”并不存在,正如在失去至親時不會存在微不足道的悲傷。

拜登暗示不因俄“小規模入侵”烏動真格惹争議,白宮、西方盟友忙澄清

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萊巴20日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侵略隻有存在或不存在,一個國家不能被“半入侵”或“半侵略”,“我們不能給普京任何類似侵略或小規模入侵的機會”。他還稱,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就一直在進行。

拜登又“失言”了?

路透社稱,拜登的言論讓美國政府和其盟友迅速進入“損害控制(control mode)”模式,并高呼“團結”。

1月20日,正在柏林通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自始至終都非常明确,如果俄羅斯軍隊越過俄烏邊境,對烏克蘭采取新的侵略行動”“無論俄羅斯選擇哪條(侵略)道路,它都會發現美國、德國和我們的盟友是團結的。”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20日接受CNN采訪時表示,拜登“小規模入侵”的言論“完全不是”為俄羅斯可能的入侵“開綠燈”。他還稱,北約成員國正在加強對烏克蘭的支援,考慮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及在東部成員國增加北約軍隊的部署。

英國首相約翰遜稱:“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任何形式的入侵,或任何規模的入侵,我認為這将是一場災難,不僅對烏克蘭,對俄羅斯也是如此。這對世界來說将是一場災難。”

路透社稱,鑒于西方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公開場合強調他們統一的立場,一些官員私下對拜登的言論表示失望,并稱這是拜登的一次“失言”。

一名西方國家安全部門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這(拜登的話)并沒有什麼幫助,事實上是給普京的禮物。但我們不應該對此過多解讀,拜登沒有為莫斯科攻擊烏克蘭開綠燈。這隻是他的口誤,西方的官方立場将占上風。”

歐盟方面,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0日說:“如果局勢惡化,如果(俄羅斯)有任何進一步攻擊烏克蘭領土完整的行為,我們将以大規模經濟和金融制裁作為回應。跨大西洋共同體在這方面立場堅定。”

拜登暗示不因俄“小規模入侵”烏動真格惹争議,白宮、西方盟友忙澄清

當地時間1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舉行就任一周年新聞釋出會 圖源:IC Photo

白宮方面,各路人馬則急着幫拜登“滅火”。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19日晚發聲明澄清拜登言論後,20日上午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再次解釋道:“讓我非常清楚地說明(拜登)總統向普京總統傳達了什麼:如果有任何軍隊越過邊境進入烏克蘭,如果他們侵入烏克蘭,那就是侵略,這将導緻嚴重的經濟後果。”

同一天,美國副總統哈裡斯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Today”中表示,美國的立場已經非常明确,如果普京采取激進行動,就準備讓他們付出沉重代價。

當主持人質疑白宮的立場“不夠清晰”時,哈裡斯略為不悅地回應:“我現在跟你說清楚了,如果你感興趣,我将繼續澄清。”

20日中午,拜登在會見基礎設施推進工作組前發表講話時,首先澄清了對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立場:“我已經和普京總統說得很清楚了,他沒有任何誤解。如果有任何集結的俄羅斯部隊越過烏克蘭邊境,那就是侵略,他(俄羅斯)将面臨嚴厲的、協調一緻的經濟回應,我已經和我們的盟友詳細讨論過,也向普京總統明确闡明了這點。”

“毫無疑問,如果普京做出這樣的選擇,俄羅斯将付出沉重的代價。”拜登說。

但實際上,北約對于所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顯然還有分歧。英國《衛報》評價稱,法、德這兩個歐盟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1月1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歐盟不僅應奉行獨立的安全政策,還要确立獨立的歐盟對俄政策。

在是否要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問題上,德國也始終沒有與英美達成一緻,但在“北溪2号”的問題上還是延續了與美國的協定,宣稱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就會叫停從該天然氣項目。

上周,随着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三連談”陷入死局,美國方面聲稱“戰鼓已經敲響”。與此同時,英國、加拿大等北約國家被曝已向烏克蘭運送防禦性武器和軍事訓練人員。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19日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邀請澤連斯基和普京在土耳其舉行會談以解決分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1日報道,俄總統府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沒有任何關于這場會晤的籌備在進行,有的隻是烏克蘭正填滿武器以及未履行明斯克協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将于當地時間1月21日在日内瓦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美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布林肯将在與拉夫羅夫的會晤中“繼續進行外交讨論,并呼籲為(烏克蘭地區)局勢降級”。

對此,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進階講師弗拉基米爾·紮哈羅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羅斯正在等待美國和北約解釋立場,以及對明斯克協定執行情況的解釋。“布林肯先生在談到俄羅斯軍隊的集結問題時,預計将對俄方施加壓力。俄羅斯對此已經多次作出回應——我們的軍隊部署在我們自己的領土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