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巴巴又進行架構調整了,而這次調整涉及的人事安排,包括先前因出軌事件仍充滿争議的蔣凡。
阿裡這次調整明面上是組織力的調整,張勇希望阿裡集團這麼大架構業務繁複的企業可以通過調整,探索更新型的治理方式,用生産關系的先進性驅動生産力的釋放,使用組織的創新去驅動業務的創新。
超大型企業在遇到增長瓶頸時探索組織創新,可以了解。這次調整在大至國内經濟和政策環境、小至蔣凡個人的安置上,仍有許多可以探讨的空間。
出品:『 萬境新聲 』工作室
《商業新語》欄目組
作者:石越
編輯:遙遙
這次阿裡的架構調整,簡單而言,阿裡巴巴把整個集團的業務分為了國内業務和海外業務兩部分。在 12 月 6 日張勇的内部信中,這兩部分業務分别被稱為“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闆塊。
在人事任命方面,戴珊負責“中國數字商業”闆塊,而蔣凡則負責“海外數字商業”闆塊。“海外數字商業”闆塊包括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兩個海外業務,以及 Lazada 等面向海外市場的多家子公司。
被派出掌管海外,這一下讓蔣凡脫離了對淘寶天貓等阿裡集團核心業務的掌管。很多人第一時間就覺得,不用說,蔣凡這肯定是因為出軌事件被流放到海外了。

畢竟蔣凡這個事兒讓阿裡十分為難,出軌之後不僅涉及家庭道德倫理,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同時讓人浮想聯翩。不直接把蔣凡革職開除,已經讓很多人質疑阿裡對員工價值觀要求和對高管的不一緻的。
如果隻是貶黜到海外,已經算是阿裡格外開恩,很想保住這位高管了吧?
這個思路就有點太簡單。蔣凡被流放?别逗了。
蔣凡何許人也?蔣凡可是在阿裡移動化過程中真刀真槍靠戰鬥業績幹上來的年輕高管,是真的能管人、有業務實績的幹将。
蔣凡雖已位居數千億美金市值的阿裡集團公司副總裁,但其實他是 85 年生人,畢業于複旦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之後進了 Google 中國,随後被李開複帶到了創新工場,内部孵化了友盟,蔣凡是友盟創始人兼 CEO。
友盟是國内最早的移動資料服務商、移動應用開發者服務平台。2013 年蔣凡偷偷摸摸把自己以 8000 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阿裡,還惹得李開複和一衆投資人不開心。當時移動網際網路形勢一片大好,8000 萬美金?你一定是在逗我。當然事後看來,相比許多同期創新工場孵化的創業公司,友盟确實還賣出了不錯的價格。
2013 年時,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已興,全新的硬體和技術引發了層出不窮的新場景新應用。當時無數的新産品一面世即瘋狂傳播,收獲海量使用者;另一方面 PC 網際網路的大玩家們稍有前瞻性的都正全力轉型移動網際網路。
在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新戰場,在 2013 年的時間節點,阿裡巴巴是頗為被動和緊張的。前些年阿裡發展淘寶包括天貓商城走得太順,來到2013年阿裡還正籌備上市,對移動業務重視程度不夠,整體移動化程序相比許多競争對手落後太多。最明顯的資料是,在 2013 年已接近年底的天貓雙十一中,移動端成交量占比隻有 15.4%。
當時,阿裡巴巴彌漫着大公司轉身慢的悲觀,以及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質疑。數年來高速發展,如今似乎要被新時代的高速列車甩下車。那時候,國内國外都有巨頭被新時代甩下車,再多一個阿裡也不是太新奇的事兒。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說有點生死攸關的節點,淘寶移動化的重任,阿裡交到了蔣凡手上。
85 年出生,在 2014 年才 29 歲的蔣凡。
阿裡集團内不說大将如雲,也功勳滿地走,元老多如狗吧。就能把這個重任壓到一個 29 歲的年輕人頭上。
當然這個決定主要是當時阿裡的 COO 張勇推動的,蔣凡也用優秀的成績反哺了張勇,如今張勇坐穩了阿裡巴巴董事會主席兼 CEO 的位置。
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從 2014 年開始蔣凡推送手機淘寶 APP 的重構和功能研發,并推動了淘系移動化内容體系的建設。2014 年就把手機淘寶日活從 3000 萬做到了6000 萬,2014 年年底雙十一移動端成交量占比已去到了 42.6%。至 2015 年 9 月,手機淘寶的日活更是做到了 1.1 億。
2015 年雙十一,移動端成交量占比超過 70%;至 2017 年雙十一,移動端成交量占比更是超過了 90%。阿裡大象轉身,徹底改變了大多數人的電商購物習慣。
然後,2017 年 12 月,隻在阿裡待了 4 年、32 歲的蔣凡被正式任命為淘寶的第五任總裁,2019 年 4 月,蔣凡被任命為天貓總裁。34 歲的蔣凡,負責阿裡巴巴天貓淘寶兩大最核心的業務。
簡直可以說,蔣凡是阿裡天降骁将,是用實打實的業績資料堆起來的高管,是一個能打硬仗的大才。
是以說,讓阿裡輕易放棄蔣凡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之前出軌事件之後,阿裡對蔣凡做出的也隻是職級降一級,扣掉年終獎這種不痛不癢的處罰。
不過此事确實争議較大,如今蔣凡重新出場幹活,派一個海外的事兒,貌似被貶黜,遠離國内的輿論壓力,确實有避避風頭的意思。
然而從國内海外的目前狀況來說,蔣凡負責阿裡海外業務,不但不是被貶,反而是要重用蔣凡這員可以開疆拓土的大将。
畢竟事到如今,時代又不一樣了。
2019 年蔣凡同時負責天貓淘寶時,大家都認為蔣凡繼續帶領阿裡跟京東、拼多多等國内的競對繼續内卷,尤其是跟同為 80 後年輕人、Google 出身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峥的戰争更為引人關注。
看起來,這是要卷到天荒地老。
然而到了 2021 年,大家發現,國内卷不動了。
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帶來的變化。國家對于各行業合規監管加強了力度,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公司首當其沖,受到越來越嚴厲的監管。而在國民收入方面政策也傾向于走向共同富裕,網際網路公司收入過高,也成為了被調節的對象。
另一方面,經受疫情長期的打擊,早幾年被消費主義反複洗腦的群眾如今對消費越來越謹慎,且受到高房價等擠壓,21 年國内消費情況實在不樂觀。這種消費不振直接展現到了雙十一上。
相比過往幾年雙十一成交量最低增速都超過了 25%,21 年雙十一成交量 5403 億,增幅隻有 8.45%,而且就這個增幅成交量水分怕是比往年都來得更多一點。
此外,由于疫情影響線下消費萎縮更為嚴重,政策上,可能會對電商推出征稅補稅等規範經營的管理行為,讓消費部分回歸線下,也會對後續國内電商的增長造成巨大的影響。
國内沒了增量,目光放到海外是很自然的道理。畢竟手機行業已經幹過一遍這事兒了。
以前我們說矽谷跟國内有代差,可以 Copy to China。如今我們放眼海外,發現從非洲到東南亞到南美洲,他們都跟幾年前的中國一樣處于智能手機潮和移動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 Copy from China 啊,把中國模式輸出去。
況且,海外疫情持續反複,消費者開始習慣線上購物,多個區域的電商平台使用者和交易量等資料都在激增,海外電商的蛋糕在快速膨脹。
然而道理是這麼個道理,阿裡也并不是沒動作。
阿裡從 2016 年開始以先投資後收購的方式收購東南亞電商 Lazada ,前後投資總額達 40 億美金。2018 年,阿裡以 1.94 億美元的現金全資收購了南亞地區最大的電商平台 Daraz。同年,阿裡又以 7.28 億美元收購了 Trendyol 約 85% 的股權。随後,阿裡還投資了印尼排名第一的電商平台 Tokopedia 等等。
這一頓病急亂投醫一樣的投資收購,顯示了阿裡下了重注的 Lazada 發展并不如預期。Lazada 被阿裡投資後從國内空降了幾個核心元老去管,但資料都上不來。2019 年,Lazada 在東南亞的資料不僅不如 Sea Limited(新加坡的冬海集團)旗下的 Shopee,甚至還不如 Tokopedia,是以阿裡才又投資了 Tokopedia。
而且騰訊扶持起來的 Sea 不僅隻有電商平台 Shopee。Sea 被稱為“東南亞小騰訊”,靠遊戲業務起家,騰訊也把英雄聯盟的東南亞營運權交到了 Sea 的手上,遊戲業務成為 Sea 的基本盤和現金牛。同時,Sea 還把騰訊在國内做不起來的電商、支付、本地生活等業務在東南亞做起來了。
Shopee 在 2021 年蟬聯了東南亞購物 APP 下載下傳量和月活使用者數第一。目前 Shopee 已在進軍拉美市場,獲得不錯的成績。同時,Sea 在不同市場、不同應用場景推出特定的支付應用如ShopeePay, Shopee PayLater 等,統稱為SeaMoney。
這些成績推高了 Sea 的股價,21 年 10 月份股價最高時,Sea 的市值超過 1700 億美金,達到如今阿裡市值的一半。不過 11 月以來 Sea 股價持續下跌,如今仍有超 1200 億美金市值,略超現在阿裡市值的 1/3。
阿裡海外還不止騰訊和 Sea 的威脅,連位元組跳動都要來分一杯羹。TikTok 火遍全球後,像國内一樣推出電商業務順其自然。除了基于 TikTok 的 TikTok Shopping 之外,位元組跳動還推出了一個獨立電商 App:Fanno。
如今,海外業務交到蔣凡手裡,就是要依賴這位敢沖敢打還确實能做出成績的年輕猛将力圖進取。國内沒有了增量,讓戴珊來守成,把做增量、能出成績的機會還是交給了蔣凡。
畢竟雖然職級貌似降了,但之前跟蔣凡同級的副總裁阿裡有二十多個。這次調整,阿裡增加了 4 個分管大總裁,分别是戴珊、蔣凡,還有張建鋒與俞永福,分别負責中國數字商業、海外數字商業、雲與科技、生活服務四大闆塊。
這分明是升職了。
海外做出成績了,依然是阿裡小王子,回來繼續接張勇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