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興經濟體須為美加息做好準備

來源:經濟日報

目前,美聯儲收緊貨币政策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可能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動蕩。新興經濟體要早作打算,以應對可能的風險沖擊。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月11日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提名聽證會時首次明确給出收緊貨币政策的“節奏”和“路徑”:将于今年3月結束資産購買舉措,随後在年内加息,今年晚些時候或将開始縮減資産負債表。而僅在2個月前,鮑威爾還反複強調,美聯儲縮減資産購買規模并不等于即将加息,試圖将這兩者區分開來,以此安撫市場。美聯儲态度大拐彎,意味着其收緊貨币政策的步伐快于市場的最初預期。

與上次美聯儲收緊貨币政策時相比,美國經濟狀況已完全不同,資産負債表的規模也更大。是以,美聯儲這次将更早、更快地縮減資産負債表,結束資産購買舉措與開始縮減資産負債表的間隔時間或将更短。多數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将加息3次。高盛集團等機構甚至預計美聯儲今年将加息4次。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鮑威爾作出此番表态的前一天,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對新興經濟體發出警告,新興經濟體必須為美聯儲更快收緊貨币政策做好準備。盡管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将持續複蘇,但增長的下行風險仍因疫情反複而加劇。鑒于這一風險或與美聯儲更快收緊貨币政策同時發生,新興經濟體應為潛在的經濟動蕩做好準備。

這一提醒可謂非常及時。曆史經驗表明,如果美聯儲貨币政策收緊和通脹趨于溫和,且緊縮以漸進方式有條不紊地進行,恰當地回應不斷增強的複蘇程序,其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或為良性,新興經濟體貨币雖可能仍會貶值,但國外需求将抵消融資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但是,如果美聯儲加息程序快于預期,可能會擾亂金融市場,令全球金融環境收緊,這些可能伴随着美國需求和貿易的放緩,并加速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和貨币貶值。

目前,美國通脹率居高不下,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2021年12月,美國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為40年裡最大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6%。而且美國的供需失衡問題還在持續,集裝箱港口擁堵、“用工荒”等問題未見緩解,通脹預期逐漸走高,不排除進一步加快緊縮步伐的可能性。

新興經濟體本身還面臨高通脹和公共債務上升壓力。自2019年以來,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政府債務總額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底,預計新興經濟體債務占GDP比重将達64%。雖然新興經濟體之間存有很大差異,但與美國相比,其經濟複蘇和勞動力市場并不那麼強勁。

在此情況下,美聯儲收緊貨币政策對脆弱國家的影響可能會更加嚴重。最近幾個月,公共和私人債務以及外彙風險高企、經常賬戶餘額較低的新興經濟體,其貨币相對于美元的波動已經較大。增長放緩和脆弱性加劇可能會給這些經濟體造成不利的回報循環。

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調整貨币政策,并準備縮減财政支援,以應對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例如,巴西央行2021年8次加息,目前基準利率為9.25%;俄羅斯央行2021年7次加息,基準利率推升至7.5%;南非央行于2021年11月加息至3.75%,預計2023年之前将再加息150個基點。但考慮到可能的風險挑戰,新興經濟體必須更加重視主要經濟體貨币政策調整節奏,結合自身情況,通過加強政策溝通、提高利率、調整财政結構等舉措提高應對沖擊的能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高偉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