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 “snowflakes in bloom, the world turns free and pure……”門還沒有完全打開,歌聲搶先“擠”了進來。緊随着,一位個子很高,身穿印有北京冬奧logo的運動服,身材纖瘦,鼻梁高挺的白皮膚大男孩闊步走進采訪間,徑直坐在離記者最近的位置上。金色的頭發在額前蓬松翹起,一副紅色耳機趴在頭頂,一口中國話卻很道地。這是馬丁,英國和塞爾維亞混血,九歲就來到中國,現在是北京大學一年級學生,還有一個身份是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外籍演職人員。

他進門時哼唱的就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儀式推廣歌曲《緻敬勇士》中的片段。采訪的前一天,他和其他留學生小夥伴們剛剛結束這首歌的MV拍攝。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北京大學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學生演員合影(央廣網發 北京大學供圖)

同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外籍演職人員之一,來自俄羅斯的愛麗克斯告訴記者,北京冬奧會就像是一場“文化文明的盛宴”,彙聚世界人民,各種文化文明在這裡交流互鑒,共謀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優路徑。

團結——“這是一場冰雪奧運,更是一場團結奧運”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為北京冬奧做個标簽,馬丁和愛麗克斯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

素來熱愛冰球的馬丁興奮地同記者比劃,“如果想在冰球比賽中獲得勝利,必須依靠團隊的互相協作,隊友之間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馬丁覺得這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可貴的品質,他享受在冰球比賽中體會這種彼此團結的精神,盡管他的冰上功夫還不是很好,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滑冰活動中還差點兒摔斷自己的左腿。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馬丁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央廣網記者 高藝甯 攝)

參加冬奧會開幕式表演訓練的幾個月裡,馬丁和其他的小夥伴們克服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習慣不同等各種差異,共同聚集在鳥巢文化中心。他們互相督促,互相幫助,隻為邁出整齊的步伐,唱出和諧的音符,為北京冬奧獻上一次完美的開幕式。“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無論是我們的節目或者冬奧會本身,都凝結了我們團結一心的精神。”馬丁和愛麗克斯互相給了一個深深的點頭。

與馬丁對冰雪運動充滿新奇的熱愛不同,愛麗克斯來自西伯利亞,從小就是在冰雪上滑行的“公主”,她對于冰雪運動似乎有着來自基因裡的熱情。其實,自2019年北京冬奧會官網公開招募志願者時,她就第一時間報名了,可惜沒有通過。2021年意外被學校推薦參與開幕會表演,愛麗克斯說她當時“簡直激動壞了,現在想想還是很不可思議”。

相比往屆,2022北京冬奧會一個重要的亮點就是在“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之後新增“更團結”這一關鍵詞。

在參與北京冬奧的過程中,愛麗克斯對此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訓練,當天是一位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同學生日,有人知道後就開始為壽星唱起了生日歌,第一句還沒唱完,大家紛紛加入,歌聲響徹整個鳥巢,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還分别用自己的母語依次唱響祝福。原本冰冷、空蕩的場館瞬間熱烈、溫暖起來,讓我一下子感受到北京冬奧會所特别強調的‘更團結’這一精神内涵,這是一場冰雪奧運,更是一場團結奧運!”

在記者問到“最喜愛的冬奧會運動員”時,愛麗克斯脫口而出“谷愛淩”,“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奧林匹克精神,她為了實作自我價值,為國争榮,不斷在困難中站起,在冰雪中盛開的笑容美麗而有力量,讓人欽佩。”

愛麗克斯的弟弟就是一名冰球運動員,在參加冬奧會開幕式表演訓練之餘,愛麗克斯一有空就會給弟弟分享北京冬奧會相關的照片和視訊。就在上周,她剛去王府井的冬奧官方店買了冰墩墩的冰箱貼和鑰匙鍊要送給弟弟。

“弟弟說,他希望以後能來中國從事冰雪運動相關的事業。”對此,愛麗克斯和家人都充滿期待。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愛麗克斯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央廣網記者 高藝甯 攝)

科技——“這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次科技盛宴。”

“此次北京冬奧會中科技的精彩呈現也讓我歎為觀止。這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次科技盛宴。”來自土庫曼斯坦的撒普爾是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系20級博士留學生,師從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北京能源學會會長張信榮,其課題組以“零上人工造雪技術”助力2022北京冬奧會。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撒普爾在國家速滑館(央廣網發 北京大學供圖)

據悉,2022北京冬奧會在國家速滑館首次實作利用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跨臨界直膨全熱回收方式進行制冰。張信榮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制冰技術,碳排放值趨近于零,且制冰能效大幅提升。

撒普爾從2020年入學北大之前就跟随導師張信榮多次參觀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能源科技設計與應用,對于如何實作100%“綠能”、實作“零上造雪儲雪”充滿好奇。談起專業領域的撒普爾,眼睛都開始閃光,“這是一項非常有難度的技術,北京冬奧會能夠首次全部場館使用100%綠色電能、首次采用環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首次實作場館熱能再利用,這非常不容易。用二氧化碳替代化石燃料,還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具有經濟、安全、保障等全面利好性。”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撒普爾(央廣網發 北京大學供圖)

撒普爾深以能夠在如此強大的團隊中學習尖端科技為榮。他說,“畢業以後,我一定還會留在中國。”

文化——“這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一次文化碰撞。”

在問及對于2022北京冬奧會的期待時,受訪留學生都開始滔滔不絕,興奮起來。

北京冬奧會舉辦時間剛好與中國的春節重疊,此次冬奧會中還融入了農曆春節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極具東方特色。愛麗克斯神秘一笑,“北京冬奧會注定會在冬奧會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家看到後一定會非常驚喜。”

“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一次文化碰撞。”在中國十年的馬丁,生活過的地方有黑龍江、江蘇、浙江、北京等,耳濡目染之下,他已是半個“中國通”。平日裡,他是中國和英國、塞爾維亞間的一位文化傳遞使者。參加此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表演訓練,他和更多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一起交流溝通,“吸收了更多元的文化,傳遞了更多的中國故事”。

“在偌大的鳥巢,來自世界各地,語言不同,膚色各異,文化背景迥異的你我他彈着吉他,聊着各自的愛好,唱着合作編寫的歌曲,非常有趣。”來自奈及利亞的季偉森現在是北京大學的一名博士生,他說他非常喜愛這種大家聚在一起的熱乎勁兒。在他的眼裡,北京冬奧會為世界各國各民族提供了一次平等友好 “握手”的機會,大家都可以在這裡用真誠赢得尊重,用努力綻放精彩。他說,北京冬奧讓他更深切地體會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季偉森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央廣網記者 高藝甯 攝)

2021年中,習近平主席給北京大學的留學生們回信,鼓勵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把想法和體會介紹給更多的人,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

撒普爾自2015年來到中國,去過國内多個城市,他說,現在走到哪裡都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記錄下來,自己的朋友圈,“每次都會引來異國他鄉家人朋友們的點贊和好奇,很多人留言說也要來中國看一看”。北京大學東南門就是撒普爾的一處固定拍攝點,撒普爾喜歡這裡的車水馬龍,每次走到這兒,他都會停下來,拍一段,再分享出去。

采訪全程,撒普爾一直稱呼中國為“我的第二祖國”。

向冬奧沖刺|三個關鍵詞解鎖外國人眼中的北京冬奧

北京大學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學生演員合影(央廣網發 北京大學供圖)

“我們特别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連接配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梁,把和諧、開放、包容的中國介紹給全世界,讓更多更精彩的中國故事被聽見,不僅僅是在北京冬奧會上。”這是撒普爾和他的留學生小夥伴們一個共同的願望。

總監制:張軍 于鋒

監制:王薇 趙淨

記者:李兆娣 高藝甯

視訊策劃:高藝甯 李兆娣

視訊制作:黃一博

設計:劉啟陽

繼續閱讀